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0:52
庞振山 颜世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全国地质资料馆 北京 100037)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地区,面积257.24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壳最厚、地层最新的*高原。青藏高原具有壮丽的自然地理景观、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是研究地球奥秘的天然野外实验室。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地区地质资料数据,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了“青藏高原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与服务”项目。项目组对保存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和*、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甘肃6省(自治区)地质资料馆的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进行了集成,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开发编研了系列成果。本文从馆藏青藏高原地区地质资料入手,对其馆藏单位分布、地质资料类别、形成时间、形成单位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青藏高原地质资料服务的集群化和产业化起到引领作用。
1 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数量
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外地质学家开展了大量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和平解放以来,我国*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编制了大量的地质报告及论文,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数据。
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地质资料馆及*、青海、新疆、云南、四川、甘肃6省(自治区)地质资料馆共有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17777种。
2 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的地区分布
青藏高原在行政区划上,涉及6省(自治区)、201县(市),即*自治区大部分地区、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四川省西部地区、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其地质资料已遍布各个地区。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的地区分布见表1。其中青海省最多,共有5616种,占总量的31.59%,其次为四川省、甘肃省和*自治区,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较少。
表1 青藏高原地区馆藏成果地质资料地区分布
3 成果地质资料形成时间
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等6省(自治区)馆藏成果地质资料的形成时间分布于20世纪初期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见表2。由表可见,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绝大部分是1949年以后形成的,并且各年代形成的地质资料数量相对均衡。
表2 馆藏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的形成时间
4 成果地质资料类别
从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等6省(自治区)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来看,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质工作涉及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矿产勘查类资料最多,共8814种,占总量的49.58%;科研类资料次之,共3380种,占总量的19.01%,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物化遥勘查成果资料、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资料、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物化探异常查证成果地质资料(表3)。
表3 馆藏青藏高原地区地质资料类别统计表
4.1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类资料按比例尺统计,以1:5万最多,共计561种,约占40%;其次为1:20万,共518种,约占37%;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类资料,共83种,约占6%;1:100万、1:5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类资料较少(表4,图1)。
表4 馆藏青藏高原地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料
4.2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类资料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类资料按比例尺统计,以1:20万最多,共计152种,约占65%;其次为1:5万,共60种,约占26%;1:50万、1:1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类资料较少(表4,图2)。
图1 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构成
图2 不同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构成
4.3 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类资料
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类资料按比例尺统计,以1:20万最多,共计29种,约占64%;其次为1:5万,共9种,约占20%;1:100万共7种,约占16%(表4,图3)。
4.4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资料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类资料按比例尺统计,1:20万最多,共计107种,占该类资料总量的55%;其余各种比例尺该类资料数量较少,为5~16种(表4,图4)。
图3 不同比例尺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构成
图4 不同比例尺区域水工环调查成果地质资料构成
4.5 矿产勘查类成果地质资料
馆藏矿产勘查类成果地质资料共8814种(图5),按矿产类型分:能源矿产共1614种,占矿产勘查类资料总量的18%;贵金属矿产1384种,占15.70%;非金属矿产1379种、占15.65%;有色金属类1217种,占12.67%;黑色金属类1117种,占12.67%;水气矿产、稀有稀土及分散金属类矿产较少。
需说明的是共有1924种成果地质资料为综合勘查,包含多个矿产类型。
按工作程度分,普查类成果地质资料共3799种,占矿产勘查类总量的43.10%;其次为预查,共2977种,占总量的33.78%,详查、勘探、开发勘探及钻井地质资料相对较少(图6)。
图5 不同矿产类型成果地质资料构成
图6 不同工作程度矿产类型成果地质资料构成
4.6 地质科学研究资料
青藏高原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原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及中法、中美等多个合作项目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深地震反射和GPS地壳形变测量等一系列的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工作,以及地质结构和上地幔演化的研究工作。在矿产研究方面,原地矿部开展了青藏高原重要矿产成矿规律以及盐湖矿产研究等。在生态环境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先后在*、喀喇昆仑、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地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
全国地质资料馆和*等6省(自治区)地质资料馆馆藏科研成果地质资料3380种,占青藏高原地区成果地质资料总量的19.01%。
5 报告提交单位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质构造丰富,在地质工作的历史中,除了当地地质队伍投入大量工作外,内地的许多优秀的地勘队伍也在青藏高原地区投入大量的工作。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等6省(自治区)馆藏成果地质资料的提交单位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行业和部门。
按报告提交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统计,青海省提交成果地质资料最多,共4932种、占总量的27.74%;其次为四川省、甘肃省,提交成果地质资料分别为3777种、3522种,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25%、19.81%;提交成果地质资料较多的(超过300种)还有*自治区、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和陕西省,其余省(市、自治区)较少。
共有20个行业(部门)提交成果地质资料(表5),其中地矿部门共提交11814种,占总量的66.46%,提交成果地质资料较多的行业(部门)还有院校、石油、科研、冶金、有色、建材等。需说明的是,1949年前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未统计。
表5 成果地质资料提交单位的行业分布
6 部分具历史意义的成果地质资料介绍
全国地质资料馆和*等6省(自治区)地质资料馆保存有许多具历史意义的成果地质资料,主要有下列各种。
6.1 形成时间最早的成果地质资料
馆藏形成时间最早的成果地质资料为日本人嘱托、涩谷、长之助编写的《黄河上游测量调查报告书》(日文),形成时间为1918年3月1日,现保存于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档号:0258。报告由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调查局完成,工作地区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黄河上游地段内,对研究该地区水文地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6.2 馆藏形成时间最早的由中国人编写的地质报告
馆藏形成时间最早的由中国人编写的地质报告为翁文灏编写的《甘肃省地震考》,形成时间为1921年1月1日,现保存于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档号:0589。报告详细列表记载了从公元前780年到公元1909年甘肃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财产损失情况。同时还简单地列表记载了公元前30年到公元1907年甘肃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情况。该地震考中的法文文字中,也记载了甘肃省地震发生的时间,并统计了从14世纪到19世纪,即1301~1900年每10年甘肃省发生地震的次数。
6.3 *总理主持编写的地质报告
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资料馆保存有一份由*总理主持编写完成的地质报告,为《祁连山幅10-47-(9)矿产图及说明书》,档号:5479。该报告形成时间为1974年12月1日,为1:20万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工作区位于祁连山中段包括青海省祁连县、天峻县、甘肃省肃南县。在6411平方千米范围内,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实测剖面186.5千米、金属量样1185个、岩石光谱样3136个、自然重砂2121个、化学样1128个、探槽710.6立方米、人工重砂37个。通过工作,建立了测区地层层序,对岩石的化学成分及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区域矿产调查,新发现矿点30余处,对本区分布较广的铁、铬矿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在震旦纪地层中发现了含钾岩系,并进行了初步普查评价;圈定了普查找矿远景区。
6.4 著名地质学家编写的地质报告
全国地质资料馆及*等6省(自治区)地质资料馆保存有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谭锡畴、李春昱、叶连俊、关士聪、徐克勤、孙菽青、王曰伦、郭令智、袁见齐、李承三、冯景兰、孙健初、程裕祺、侯德封、杨敬之、丁毅、薄绍宗、崔克信、谷正伦、孙云铸、王钰、黄汲清、郭文魁、罗文柏、曾鼎乾、朱夏、朱森、郑绵平、杨钟健、张炳熹、涂光炽、盛莘夫等人编写完成的地质报告近百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