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士指哪类人?举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概括一下他们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5
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
周代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和士
以上三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田产,全国土地归天子所有,天子封诸侯国给诸侯,诸侯再封邑给大夫,而士不能占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无恒产”
但是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有多穷也要佩剑,因为这代表他贵族的尊严,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有恒心”
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例如孔子时代的阳虎,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
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就可以选择离开
战国四公子都有蓄养门客的习惯,经常门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窃符救赵中的鸡鸣狗盗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士
士后来发展成为农民和小地主
在孔子的学说中,士被赋予了管理国家的重任,孔子认为当时的士是周朝的希望
东汉之后出现的士族已经和周代的士很不一样了
士这个阶层一直维持到西汉,韩信的谋士蒯通就是士
2.
战国时期的士------原载《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战国时期,从王廷到社会底层,到处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讨这个阶层的活动,对深入了解战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与文化,很有裨益。
一、士的类分
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这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为了区分不同的士,当时的人便开始对士进行类分。《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商君书·算地》把士分为"谈说之士"、"处士"、"勇士"、"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根据士的特点、社会地位等情况,大体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武士。其中又分不同类别。第一类是国家的武装力量。由于技能、职掌、兵种以及国别等不同情况,又有各式各样的称谓:"选士"、"练士"、"锐士"、"精士"、"良士"、"持戟之士"、"射御之士"、"材伎之士"、"虎贲之士"、"剑士"、"死士"、"甲士"、"爪牙之士"、"教士"、"庶士"、"吏士"等。第二类是侠士。典籍中称之为"侠"、"节侠士"、"游侠"。这些人的特点是见义勇为,为知己者死。第三类是"力士",指力气大而勇悍之士。
(二)文士。《韩诗外传》卷七说:"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这里把操笔杆的称为文士。其实文化人,包括辩士,皆可称为文士。早在战国之初,墨子就曾对文士的特点与文士的不同类型作过划分,他说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德行、言谈、道术应该说是对文士的类分。战国史籍中有关文士的各种称谓不下三、四十种。这几十种称谓,大体可归入如下几类。第一类可称为道德型。这一类的士把道德修养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从道德品质意义上给士下定义或概括士的特点和本质。如孔子说:"士志于道。" 《吕氏春秋·正名》记尹文与齐王的对话:"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道德之士的称呼计有:"通士"、"公士"、"直士"、"志士"、"修士"、"善士"、"信士"、"廉士"、"劲士"、"正士"。第二类可谓之为智能型。这些人重在知识和学以致用,有如下称谓:"文学之士"、"游学者"、"法术之士"、"智术之士"、"有方之士"、"法律之士"、"弘辩之士"、"游说之士"、"游宦之士"、"察士"、"巧士"、"博士"、"智士"、"贤能之士"、"策士"、"任举之士"、"倾危之士"等。隐士可以说是以上两类的附类或兼类,这类士因种种原因不为官。不出仕并不是都不关心国计民生、社会*大事;相反,有些隐士发表了许多评论时政得失的言论,甚至提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家之言。有些隐士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声望,君主贵人派使臣再三延聘,却拒不受命。也有些隐士是一时的,隐居只不过是静观待机之术。与"隐士"相同或相近的,还有如下称呼:"居士"、"处士"、"山谷之士"、"江海之士"、"岩穴之士"、"贵生之士"、"高士"、"闲居之士"等。第三类可谓之技能型。这部分人又可分技艺之士、商贾之士、方术之士三部分。技艺之士指有一技之长和专门技能的人。《商君书·算地》说:"技艺之士资在于手。"《韩非�子·�显学》说:"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商贾之士指经营工商业之士。例如管仲、鲍叔早年就曾经商。范蠡是士人经商致富的典型。子贡既是士,又是大商人。战国时期的白圭也是著名的士兼商人。到战国有了"商贾之士"的说法,《商君书·算地》说:"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方术之士指卜、巫、相面、看风水、求仙药之类的士人。如《荀子·非相》:"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战国时期这一类的士人颇为活跃,有的参与国政。"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焉。" 秦始皇统一之后,"悉召文学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
三)低级官吏。有些低级官吏称之为"士"。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司法官的属吏称"士",《孟子·梁惠王下》载:"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士师"为高级司法官,"士"则为较纸级的属官。第二种是指基层临民的官吏。这种士有其治所,如《非攻下》云:"士不暇治其官府。"《管子·八观》把"里尉"称之为"士"。第三种泛称各种属吏。《礼记·祭法》:"庶士,庶人无庙。"注:"庶士,府吏之属。"
还有一些难于归类的。如"勇士"、"国士"、"秀士"、"俊士"、"烈士"、"豪士"、"车士"、"都士"等。通过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到士成份之复杂和在社会上分布面之广,这说明士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阶层。
名士有:
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等
范 蠡
春 秋 后 期 越 国 名 臣。 字 少 伯, 楚 国 宛 (今 河 南 南 阳) 人。 精 通 韬 略, 足 智 多 谋, 拜 为 大 夫。 勾 践 三 年 (前 494), 吴 王 夫 差 大 破 越 军, 勾 践 偕 妻 等 入 吴 称 臣。 范 蠡 亦 作 吴 国 人 质 两 年。 归 国 后, 辅 佐 勾 践 卧 薪 尝 胆, 图 强 雪 耻。 经 过 10 余 年 努 力, 越 国 终 于 转 弱 为 强。 勾 践 十 五 年, 吴 王 夫 差 率 精 兵 北 赴 黄 池 (今 河 南 封 丘 西 南) 会 盟 诸 侯, 留 太 子 与 老 弱 守 国。 在 范 蠡 建 议 下, 勾 践 发 兵 伐 吴, 袭 破 吴 都 (今 江 苏 苏 州), 杀 吴 太 子。 勾 践 二 十 四 年, 越 军 在 围 吴 都 三 年 后 破 城, 夫 差 自 杀。 越 国 终 于 吞 并 吴 国。
范 蠡 在 灭 吴 后, 决 计 激 流 勇 退, 乘 舟 浮 海 到 达 齐 国, 定 居 于 陶 (今 山 东 定 陶 县), 改 称 鸱 夷 子 皮, 又 改 名 陶 朱 公, 以 经 商 致 富。 他 认 为 对 付 敌 人 要 随 形 势 变 化 制 定 计 策, 强 盛 时 应 戒 骄, 衰 弱 时 要 争 取 有 利 时 机, 创 造 有 利 条 件, 使 转 弱 为 强。 又 认 为 物 价 贵 贱 的 变 化, 是 由 于 供 求 关 系 的 有 余 和 不 足, 主 张 谷 贱 时 由 官 府 收 购, 谷 贵 时 平 价 售 出。 其 言 论 见 于 《国 语· 越 语 下》 和 《史 记· 货 殖 列 传》。
墨 子 也 是 中 国 古 代 逻 辑 思 想 的 重 要 开 拓 者 之 一。 在 《墨 子》 一 书 中, 他 比 较 自 觉 地、 大 量 地 运 用 了 逻 辑 推 论 的 方 法, 以 建 立 或 论 证 自 己 的 政 治、 伦 理 思 想。 墨 子 最 早 提 出 名 实 必 须 相 符 的 思 想。 他 还 在 中 国 逻 辑 史 上 第 一 次 提 出 了 辩、 类、 故 等 逻 辑 概 念。 在 《耕 柱 篇》 中, 要 求 “能 谈 辩 者 谈 辩”, 并 要 求 将 “辩” 作 为 一 种 专 门 知 识 来 学 习。 他 在 反 驳 别 人 的 观 点 时 常 说 “子 未 察 吾 言 之 类, 未 明 其 故 也”, 并 把 “无 故 从 有 故”, 即 没 有 理 由 的 服 从 有 理 由 的 作 为 辩 论 的 原 则。 墨 子 的 “辩” 虽 然 统 指 辩 论 技 术, 但 却 是 建 立 在 知 类 (事 物 之 类) 明 故 (根 据、 理 由) 基 础 上 的, 因 而 属 于 逻 辑 类 推 或 论 证 的 范 畴。 墨 子 所 说 的 “三 表” 既 是 言 谈 的 思 想 标 准, 也 包 含 有 推 理 论 证 的 因 素。 墨 子 还 善 于 运 用 类 推 的 方 法 揭 露 论 敌 的 自 相 矛 盾。 由 于 墨 子 的 倡 导 和 启 蒙, 墨 家 养 成 了 重 逻 辑 的 传 统, 并 由 后 期 墨 家 建 立 了 第 一 个 中 国 古 代 逻 辑 学 的 体 系。 墨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反 映 了 从 宗 法 奴 隶 制 下 解 放 出 来 的 小 生 产 者 阶 层 的 二 重 性, 他 的 思 想 中 的 合 理 因 素 为 后 来 的 唯 物 主 义 思 想 家 所 继 承 和 发 展, 其 神 秘 主 义 的 糟 粕 也 为 秦 汉 以 后 的 神 学 目 的 论 者 所 吸 收 和 利 用。 墨 子 作 为 先 秦 墨 家 的 创 始 人, 在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产 生 过 重 大 影 响。 墨 子 在 上 说 下 教 中, 言 行 颇 多, 但 无 亲 笔 著 作。 今 存 《墨 子》 一 书 中 的 《尚 贤》、 《尚 同》、 《兼 爱》、 《非 攻》、 《节 用》、 《节 葬》、 《天 志》、 《明 鬼》、 《非 乐》、 《非 命》 等 篇, 都 是 其 弟 子 或 再 传 弟 子 对 他 的 思 想 言 论 的 记 录。 这 是 研 究 墨 子 思 想 的 重 要 依 据。
商 鞅
战 国 时 秦 国 政 治 家。 姓 公 孙, 卫 国 贵 族, 又 称 卫 鞅 或 公 孙 鞅。 年 轻 时 好 刑 名 之 学, 在 魏 相 公 叔 座 门 下 任 中 庶 子 (或 作 “御 庶 子”)。 公 叔 座 临 终 前 将 其 推 荐 给 魏 惠 王, 惠 王 不 能 用。 商 鞅 闻 秦 孝 公 下 令 求 贤, 发 愤 图 强, 乃 离 魏 去 秦, 以 变 法 强 国 之 术 说 孝 公, 孝 公 以 商 鞅 为 左 庶 长, 下 令 变 法。 变 法 令 下 达 后, 商 鞅 以 三 丈 之 木 置 于 国 都 南 门, 募 民 有 能 徙 木 于 北 门 者 赏 10 金, 但 无 人 响 应。 他 又 将 赏 金 增 至 50 金, 有 一 人 应 募, 即 获 得 50 金, 以 此 来 取 信 于 民。 当 时 太 子 犯 法, 商 鞅 刑 其 师 傅 公 子 虔、 公 孙 贾。
屈 原(前 339 ? ~ 前 278 ?)
战 国 末 期 楚 国 人, 杰 出 的 政 治 家 和 爱 国 诗 人。 名 平, 字 原。 楚 武 王 熊 通 之 子 屈 瑕 的 后 代。 丹 阳 (今 湖 北 秭 归) 人。
生 平
屈 原 一 生 经 历 了 楚 威 王、 楚 怀 王、 顷 襄 王 三 个 时 期,而 主 要 活 动 于 楚 怀 王 时 期。 这 个 时 期 正 是 中 国 即 将 实 现 大 一 统 的 前 夕, “横 则 秦 帝, 纵 则 楚 王。” 屈 原 因 出 身 贵 族, 又 明 于 治 乱, 娴 于 辞 令, 故 而 早 年 深 受 楚 怀 王 的 宠 信, 位 为 左 徒、 三 闾 大 夫。 屈 原 为 实 现 楚 国 的 统 一 大 业, 对 内 积 极 辅 佐 怀 王 变 法 图 强, 对 外 坚 决 主 张 联 齐 抗 秦, 使 楚 国 一 度 出 现 了 一 个 国 富 兵 强、 威 震 诸 侯 的 局 面。 但 是 由 于 在 内 政 外 交 上 屈 原 与 楚 国 腐 朽 贵 族 集 团 发 生 了 尖 锐 的 矛 盾, 由 于 上 官 大 夫 等 人 的 嫉 妒, 屈 原 后 来 遭 到 群 小 的 诬 陷 和 楚 怀 王 的 疏 远。
孙 武
古 代 军 事 学 家, 中 国 古 代 军 事 学 的 奠 基 人。 春 秋 末 期 吴 国 将 军。 字 长 卿, 齐 国 乐 安 (今 山 东 博 兴 北, 一 说 惠 民) 人。 生 卒 年 不 详, 约 活 动 于 公 元 前 6 世 纪 末 至 公 元 前 5 世 纪 初。 因 齐 国 内 乱, 孙 武 出 走 吴 国。 经 吴 国 重 臣 伍 员 推 荐, 向 吴 王 阖 闾 进 呈 所 著 兵 法 13 篇, 被 重 用 为 将。 吴、 楚 争 夺 霸 权, 长 期 战 于 江 淮。 孙 武 与 伍 员 等 辅 助 阖 闾 制 定 袭 楚 方 略, 使 楚 疲 于 奔 命, 国 力 耗 损。 吴 国 “西 破 强 楚, 北 威 齐、 晋 , 南 服 越 人” (《史 记· 伍 子 胥 列 传》), 以 一 隅 之 地 而 称 霸, 孙 武 起 了 重 要 作 用。 所 著 《 孙 子 兵 法》, 总 结 了 春 秋 末 期 及 其 以 前 的 战 争 经 验, 在 中 国 和 世 界 军 事 史 上, 最 早 比 较 系 统 地 涉 及 战 争 全 局 问 题, 首 次 揭 示 了 “知 彼 知 己, 百 战 不 殆” 这 一 指 导 战 争 的 普 遍 规 律, 总 结 了 若 干 至 今 仍 有 科 学 价 值 的 作 战 指 导 原 则, 是 不 朽 的 军 事 名 著, 对 后 世 产 生 了 广 泛 而 深 刻 的 影 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5
士是战国的最底层贵族,但是没有土地。分为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
我每个举个例吧:
文士:孔子——孔子绝粮于陈;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
武士:孙武——孙武在吴国练兵,杀鸡儆猴的故事
辩士:墨子(他的辨术太强了)——墨子止楚攻宋(故事设计公输班,课文讲过)
谋士:晏子——晏子使楚(也是课文)
他们的故事很常见就不赘述了,你不要一大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6
士是一个阶层,战国时候主要分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6
有学问
或有地位
或有金钱等 的人
比如孔子.学问型
比如孟尝君.地位型
比如邸夷子皮(陶朱公)范蠡\吕不韦 .金钱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27
战国时期有地位的人人分为:
王(周天子这时已经挂掉了);诸侯(各国的首领);大夫;士。
其中士没有封地,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没有不动产。他们一般出身贵族家庭,接受过当时的高等教育。因此属于当时难得的知识分子。
其它的如楼上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