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0 22: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1:53
宜兴市东山中学 陆科君最近,班里发生了一起物品丢失事件,"嫌疑犯"是一名男生。该学生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平时对他关心不够,只是在物质上满足他的要求,这位男生学习好,有很强的自尊心,但内心很自卑,平时就爱虚荣、好面子,常在人前摆阔。我考虑再三,没有把这件事向学校汇报,而是在班级内低调平息了事件。但不久,班里又发生了类似事件,"嫌疑犯"还是那名男生。这回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面对神情慌张的他,我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讲自己前段时间对他的关心不够,了解不全面,各科老师反映他近期学习成绩有提高,等等。接下来,话题一转,提到了班上近来发生的"偷盗事件",请他提供线索,并向他保证不伤害那名"偷盗"的学生。这时,那名男生涨红了脸,犹豫了一会儿,吱吱唔唔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是我拿了同学的东西,我看了喜欢的东西就想拿,我知道不好,可我管不住自己。老师,你一定要为我保密,要是让同学知道了,我就没法见人了。"我不动声色地听完后,一方面表扬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并对他保证不让别人知道,另一方面指出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发展下去的后果,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当天晚上我对这位男生进行了家访,提醒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心理品德,并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家长的共同关心教育下,这名男生再没犯过这类错误,彻底改掉了恶习。处理类似本案例中的"偷盗"事件,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处理不好的话,后果将很严重,因此,对老师的教育艺术有较高的要求。一、要把握好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犯罪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结构受到任何形式的破坏,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刺激,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心理容易产生问题。事情发生后,我认真分析了那名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注意他自尊心极强的特点,在处理问题时,不是简单地施以惩罚性教育,而是用婉转的能维护他自尊的方式,引导他"自我揭发",承认错误,并为他保密,从而避免了对该生采取过激行为。假设一下,如果我当时不够冷静,稍有不慎,让他"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名男生很可能走向极端而毁了他的终身。这种后果谁也不愿意见到的。二、爱护不等于纵容,一定要让学生深刻认识错误的严重性。中学生的心理是极不稳定的时期,青春期的他们,感情是丰富的,但心理上特别脆弱,极为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这位学生犯了错误后,我找其谈话时首先检讨自己对他关心不够,了解不深,甚至表扬他"学习成绩有提高",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诚恳的态度和爱护的真情。但是,在学生"自我揭发"后,我再严肃地指出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特别是让他明白这样发展下去将产生的可怕后果,使该生悬崖勒马,及时警醒。三、从产生问题的症结上下手,及时与家长沟通。这位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与其家庭情况有很大关系。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意识到如果没有家庭的互动,单凭自己的努力是难以使那名男生真正改掉坏毛病的。于是,我及时对该生进行了家访,帮助其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家教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俗话说,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真正从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的愿望出发,认真研究中学生生理、心理,采用引导和惩戒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