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5 23: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23:10
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与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是当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从课本出发去创设问题情景。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紧密联系。数学教材各个章节,每介绍一个知识点,都要先设置一个情境问题,然后引入新知识。在这些情境问题中有的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展示,有的用漂亮的图案展示,有的用生动的故事展示,有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有的通过学生游戏展示。对各知识点虽然展示的方式不同,但编者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而设置的。所给的问题情景都是经过专家推理和验证的,一般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问题情景,不妨直接选用,"拿来主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除用高斯的故事(求"1+2+3+…+100=?")作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外,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也是非常好的:一堆钢管,最上层4根,最下层9根,从第二层起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一根,求这堆铜管总数(除了直接进行加法运算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求得总数?)。
二、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 < b,求证:>
如果直接去证,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这个结论容易记错.不妨将其改编为下述简单而有趣的实际问题:a克糖放到水中得到b克糖水,浓度(质量分数)是多少?在糖水中又增加了m克糖,此时浓度又是多少?糖水变甜还是变淡了?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做出判断,从而得到要证明的结论.
三、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思考。比如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三章“数列”章首图和引言中,教材引用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棋盘上共有8行8列,构成64个格子。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放满为止,请给我足够的麦子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不是很难办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说明数列求和的作用,这就可以立刻吸引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学深入其中。
又例如在讲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假如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那个大?
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设潜能得以发挥。
四、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从中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数学归纳法”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多米诺骨牌”效应,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本质.
五、从相关学科中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的许多知识都与这些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概率原理在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三角函数与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等.因此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可适当地创设与相关学科联系的情境,强化数学的工具性、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概念。数学概念图往往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引入概念。例如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七、情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
(1)、只关注趣味,少了目标;
(2)、虚构的美丽,欺骗学生;
(3)、脱离生活圈,生搬硬套;
(4)、多了生活味,少了科学性;
(5)、每一节课都要有情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