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0:47
2.3.1 太古宙(2500Ma以前)
1997年,云南地质局通过1∶5万区调,将原“点苍山变质岩系”下部的深变质岩部分划出建立了“沟头箐岩群”,从中获得同位素年龄2019.71~2050.75Ma、2408Ma(Sm-Nb全岩等时线);分布于同德天宝寨、冷水箐等地的变质苏长辉石岩可能是本区最古老的地壳深部岩石,其全岩Pb-Pb同位素年龄为(3320±0.35)Ma(成都理工学院,1999)。因此,“菱形地块”内确有太古宙地层出露,表明存在统一的由太古宙结晶基底组成的“新太古代康滇克拉通”(马玉孝,2001;吴学益等,1997;吴根耀,1997)。
2.3.2 元古宙(2500~540Ma)
延续2000Ma的元古宙阶段,发生全球性扩张,“菱形地块”也有强烈表现,构造运动与火山-岩浆活动十分活跃,原先稳定的克拉通出现*解体(马玉孝等,2001;何斌等,2003;陈智梁等,1987;马玉孝等,2002;吴根耀,2003;罗志立等,2004;从柏林等,1993;何斌等,2003;宋谢炎等,2002)。
(1)古元古代(2500~1600Ma)
古元古代代表性地层为大红山群(不含底巴都组)、锰岗河群(不含普登组)、盐边群等,主要是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为优地槽沉积建造,并具有明显的三分特点:下部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部为海相火山岩建造,上部为深海复理石建造。类似的沉积建造同样见于元谋-大田、会理、盐边地区的相同层位,表明“菱形地块”古元古代地层沉积建造相似,本区地壳还未出现*迹象。
(2)中元古代-新元古代(1600~540Ma)
古元古代陇川运动,导致南北向深大断裂生成,促使“菱形地块”解体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构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从此开始了次级构造单元各自不同的地质演化史。
中-新元古代阶段,康滇断隆带全面隆起遭受剥蚀,缺失中-新元古界沉积。东部会理-昆明裂陷带呈断陷沉积,接受厚逾10000m的中元古界、新元古界(昆阳群、会理群、峨边群、登相营群及震旦系)。以晋宁运动不整合面为界,下伏地层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属冒地槽沉积;上覆震旦系未变质,属沉积盖层的磨拉石沉积。西部盐源-丽江裂陷带同样呈断陷沉积,沉积了以罗平山群、石鼓群及震旦系为代表的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与东部裂陷带极为相似。
2.3.3 古生代(540~250Ma)
古生代“菱形地块”仍维持两堑一垒的格局:中部康滇断隆带仍处于隆起剥蚀状态,缺失古生界;东西两侧裂陷带仍继续沉降,古生界发育完整;从寒武系至二叠系,会理-昆明裂陷带仅缺失个别统级地层单元,为一套连续的海相地层;而在西部盐源-丽江裂陷带,不仅缺失系级地层(志留系),统级地层缺失更多,显示地壳垂直振荡比东部频繁。
2.3.4 中生代(250~65Ma)
早三叠世,扬子陆块再次经历*裂解作用,特提斯洋横贯中国中部,四川西北部地区松潘-甘孜卷入特提斯构造域,“菱形地块”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西部盐源-丽江与特提斯洋相连。华力西运动导致菱形地块内部箐河-程海断裂和安宁河-绿汁江断裂次级单元边界复活,3个次级构造单元地壳发生反转升降运动,由中生代前的“两堑夹一垒”转变为中生代“两垒夹一堑”的构造格局。具体表现为:在印支-燕山运动强烈影响下,西部盐源-丽江裂陷带三叠系发育齐全,缺失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中部康滇断隆带则相反,缺失中三叠统,仅发育上三叠统及厚度巨大、层序齐全的侏罗系、白垩系,为大型内陆湖泊沉积;东部会理-昆明裂陷带则仅发育厚数百米的中三叠统、下三叠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缺失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
“菱形地块”中部康滇断隆带攀枝花地区攀西裂谷经过晚二叠世大规模火山-侵入岩浆活动,造成上地幔-下地壳岩浆房空耗,沿攀枝花断裂发生断陷作用,断裂东侧形成地垒,西侧形成狭长的宝鼎和红泥盆地。此时攀枝花地貌为南东高耸、北西低缓、向西北倾缓的平原,平原北面与盐源-丽江海相通,海水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推进,宝鼎和红泥盆地因海平面变化和靠近东南物源区,沉积了一套滨海相、冲积扇相和海陆交互相地层(丙南组)。
早三叠世晚期裂谷盆地系统由北向南关闭,攀枝花断裂的断块活动减弱并整体上升,裂谷盆地在干热气候下形成陆相盐湖。
中三叠世(241~227Ma)裂谷及其以东地区没有沉积记录,处于剥蚀区。
至晚三叠世,受西部晚三叠世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关闭及特提斯边缘微陆块与扬子地台西缘软碰撞构造地———攀枝花断裂继续活动影响,攀枝花断裂复活,断裂西侧早三叠世形成的宝鼎、红泥盆地再度下降,并继承性地与西北部盐源-丽江海槽沟通,形成晚三叠世含煤建造,其地层序列下部为大荞地组,上部为宝鼎组。其古地理格局如图2.2所示。
2.3.5 新生代(65Ma—现今)
喜马拉雅运动导致青藏高原崛起,本区地壳随之全面隆升。在东部裂陷带和西部裂陷带,新生代断陷盆地和高原湖泊较发育,而在中部断隆带则以风化剥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