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谁的思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4 07:32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翻译:国家将要兴盛,必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必有不合理的情事出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翻译:从诚心上领悟道理,叫作天性;从明白大道去涵养诚心,叫作教化。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大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21:08
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相传作者是孔子后裔子思,该句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
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出处:
《中庸·第二十章》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扩展资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
“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学之,审问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21:08
该言是《中庸》的治学名句。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准确而言是集合先贤的思想,在子思的笔下加以润色。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7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21:0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谁的思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谁的思想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我来答
写回答 查看全部4个回答
热心网友
2019-09-06
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相传作者是孔子后裔子思,该句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
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出处:
《中庸·第二十章》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扩展资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
“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学之,审问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21:09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21:1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