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8
我来回答
共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4:31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与好友离别的不舍。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全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全文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5:4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出处:唐·李白《赠汪伦》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7:24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与好友离别的不舍
原文: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唐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
(8004人评分) 8.1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15
您好朋友
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
以及与好友离别的不舍。
真诚希望能够帮助您
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1:23
表达了诗人和友人汪伦的深厚友谊,被朋友送别的感动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48
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和深情厚谊,现实中你也可以这样对好朋友说,希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6:29
表达了好基友的感情比桃花潭的水还深。
好基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9:27
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2:59
兄弟感情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47
汪伦对作者的深厚友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6:51
舍不得同性密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13
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6:07
很深的友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感激之情。解释如下:一、深厚的友情 这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是用来形容桃花潭的水深,以此象征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这里用千尺的水深来比喻汪伦对作者的情感之深,展现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二、强烈的感激之...
赠汪伦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写出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感激之情。详细解释如下:在这句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是一种极其深情且形象化的描绘,借自然之景暗示友情之深厚。桃花潭水在这里象征着人与人的深情厚谊。深千尺,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谊之深重,几乎可以与自然的深度相提并论。而“不及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感激之情。解释如下:一、深厚的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是以潭水之深象征友谊之深厚。在中国文学中,桃花潭常作为象征友谊的意象,这里用千尺深的水来描绘桃花潭,凸显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二、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直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表现...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是作者对友情的最好诠释。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感激之情和深厚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赠汪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桃花潭的水深有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真情实意”。这句话表达了李白对好友汪伦的感激之情和深厚友谊的赞美。《赠汪伦》是李白为了送别好友汪伦而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共有七十四句。诗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感激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感激之情。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与好友离别的不舍。 如满意请现在就点击左下角的马上采纳!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回答的动力!
赠汪伦描写汪伦送李白场面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它写出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纵使深千尺的水潭,也及不上挚友这份深情厚谊。而更狗血的剧情是——此时此刻诗人即将要跟挚友依依惜别了……因此,诗句既表达了诗人与挚友的情深义重,更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