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04
1、饮食习惯自古以来,我国的饮食文化便以种植业为主,而作为拿着锄头“开辟天下”的中国人,早已习惯了食用米饭、馒头和面条等精制主食,然而,就是这些表面看上去非常“纯洁”的食物,却隐藏着令人迷困的因素。据营养学家分析,由于种植业食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过少,从而导致了在用餐后血糖迅速上升或下降,使人极易出现乏力和困倦之感,再加之中国人所普遍认可的饮食原则——“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样一来,“酒足饭饱”的午餐便加速了用餐者食后的催眠效果,使得中国人与午睡在悄然间便结为了“好友”。而作为西方人,他们则以肉食为主,且午餐食量较少,由于肉食的血糖生成指数接近于零,所以餐后的血糖不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保持相对的稳定,再加之肉食中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使得用餐者在食后极少出现“食困”现象。这就是中西方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也使得中国人与午睡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2、传统观念西方人极少有午睡者,这与他们的传统观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西方人看来,午睡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懒惰行为,是一种放纵自我的懈怠表现。所以,一直将时间视为创造财富最佳能源的西方社会,自然也就不会认同午睡的文化理念。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化,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看来,午睡不仅能恢复精力,还能强筋壮骨,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此外,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午睡,也是具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有午睡的习惯,它起源于远古,盛行于宋代,直至今日,一直都是国人所备受青睐的修身养性之法,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仁”学理念的精髓。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盛赞午睡曰:“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将午睡视为行乐之法。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人们对午睡所不同的理念和认识,而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也成全了中国人对午睡所独有的钟爱。3、社会氛围作为造成东西方人午睡差异的第三种原因,便是社会氛围,笔者认为,这里的“社会氛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影响人们内心世界变化的一种外部环境。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氛围也就必然会导致人们所不同的心理感受。也许在西方较为成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谐与安逸的社会氛围;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由于国情特点以及各项*建设的不完善性,也许会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紧张和压抑。仅就社会职业领域而言,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失业者,都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压力:从业者因竞争的残酷而费尽心机,致使其身心俱疲;失业者因生活的窘迫而疲于奔波,致使其忧虑万分。这此,都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状态的萎靡和精神的困倦,而缓解这一状况的最佳良药,莫过于睡眠。莎士比亚曾赞美道:“睡眠是大自然的第二道菜,人生筵席上的主要滋补品”。因此,在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条件下,中国人则更需要人生的这道“美菜”和“滋补品”。在这种状况下,午睡便成为了夜间睡眠后的最好补充,繁忙工作中的短暂缓冲以及焦虑思维中的片刻间歇。所以,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社会氛围与心理感受,才会使得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加喜欢午睡,因为,午睡才是缓解国人心理压力的最佳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