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19: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0:36
不认为他们都达到了,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弟子,在孔子的点评中分别能掌管军事,能管理内务,能执掌外交,这是很清晰明确地说明了的。但是对于是否达到了仁,孔子都是一个说法“不知其仁也”。
他明明知道他的这三个弟子还达不到仁,只不过是为了在外人面前,给弟子们留个情面,这也体现了孔子的宽厚的一面。
论语赏析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我所主张的治国之道如果不能实施,我就乘上小竹筏到海外去隐居。能跟从我的*概只有子路了。”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的勇猛超过了我,但是在裁断事理的能力方面就不可取了。”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道”应该是他一生致力推广的治国之道,也就是复周礼。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程颐先生的话,“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也就是说孔子“复周礼”的*主张,在当时社会已很难得到认同了,所以孔子才有此感叹。
接着程颐还说道:“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已,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已,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就是说孔子基于子路的品性,做出了“从我者,其由与”的假设,子路信以为真,故“闻之喜”,孔子借此事,肯定了子路的勇猛,但对于其缺乏判断之能力的缺点也进行了批评。
子路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如果连假设与否都判断不清,可能性不太大。所以子路“闻之喜”是因为他真心实意的想跟随老师学习、保护老师。而孔子之所以批评他“无所取材”则是指子路应该因时事做出更有利于推行道的决定,继续自己的未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