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草人冬虫夏草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是蝙蝠蛾菌感染而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8 06: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1:11
冬虫夏草主要成分是蝙蝠蛾。
蝙蝠蛾,是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的幼虫是冬虫夏草生长的基础,是虫草菌(真菌)的载体。
蝙蝠蛾与虫草真菌通过特殊的方式结合后 , 在适应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才能长出冬虫夏草 , 但这种机率很少 , 一般是自然死掉较多。当虫草蝙蝠蛾的近老熟期幼虫于冬季前后被虫草菌感染后,菌丝充满虫体全身,幼虫即僵硬,故名“冬虫”;到了夏季,又从死虫的头顶上长出管形的菌座露出地面,故名“夏草”。蝙蝠蛾体中至大形,较粗壮。头小,无单眼,触角短,雄蛾羽状,雌蛾念珠状。口器退化,上唇、上颚与下颚只存遗迹,无喙管。翅狭长,前、后翅脉序相同,中室内主干完整,分2叉,将中室分为3室。
蝙蝠蛾的雄虫成虫翅展35至45毫米,雌成虫翅更宽些;雄虫体长14至18毫米,雌虫虫体稍长些。体色褐黄,体表有长毛,前翅前缘褐色,体中部有三角形斑及黑斑。中横线成1条断续的白色宽带,有*和灰白色外缘。
后翅为棕黑色,翅上斑纹变化较大,雌性色暗淡,雄性色鲜艳。 成虫翅展66至70毫米。体粉褐色至茶褐色。触角短线状。前翅前缘边环状的斑纹,中间有1个深色稍绿色,角形斑纹,斑纹外缘有2条宽的褐色斜带。后翅狭小,腹*大。卵球形,直径0.6至0.7毫米,黑色,微具光泽。幼虫深褐色、胸、腹部污白色,圆筒形,体具黄褐色瘤突,老熟幼虫体长44至57毫米。
幼虫粗壮,腹足5对,趾钩环式,刚毛着生在毛瘤上。单眼每侧6个,排成两列。幼虫多生活在树木的茎干或根的中间。成虫常在傍晚近地面飞行,颇似蝙蝠。如柳蝙蝠蛾等。蝙蝠蛾幼虫并非每天采食 , 而是数天采食 1次 ,平时虽然食物在身边并不积极寻食 。幼虫对含水量较多的食物取食积极而且生长快。
此虫虫卵椭圆形,表面光滑。老熟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头部棕色,体表乳白至灰白色,圆筒形,体节有深色毛基片。腹部、*有许多节,每节又有几个小节。腹足5对,趾钩较圆,臀足趾钩肾形。
蛹圆筒形,头顶有角状瘤、蛹、幼虫和成虫,其形态与其他全*类昆虫如蝴蝶等的形态大体上相似,只是蝙蝠蛾的翅翼特别长些,因而翅展也特别宽些,以及体色和斑纹有不同而已。
蝙蝠蛾是冬虫夏草菌主要寄主昆虫,成虫的生活习性主要以交配、产卵等生殖活动繁殖后代。蝙蝠蛾生活周期长达4年或4年以上,幼虫期长达3年以上,成虫期较短,约25至28天,个体生存期一般3至4天。虫草菌每年7、8月份侵入寄主蝙蝠蛾幼虫,充分利用虫体营养繁衍菌丝,以至充满整个体腔。染病幼虫钻入土中越冬,约10月份,地温2至9℃时,幼虫死亡成为僵虫,随着地温不断下降,僵化程度愈高。僵化的幼虫头部脱裂线处,开始长出子座。11月直至翌年2月份,地温在1.8至2.2℃范围,子座生长非常缓慢。4月下旬地温升至5.5℃时,子座迅速生长。5月初,冰雪融化,土层解冻,子座钻出表土。出土的子座前几天生长最快,10至20天子座呈现棕褐色,顶部开始膨大,产生子囊果。25天后子座停止生长。48天后线形的孢子成熟,地下虫体腐烂,子座开始萎蔫。虫草菌子实体上部膨大物为圆柱状的子座,下部为子座柄连接虫体头部,子座内有许多子囊壳,子囊壳内有子囊、每一子囊含有2至8个子囊孢子,出土的子座为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昆虫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育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要4年或4年以上完成一世代,自然繁殖培育虫草的虫源不足,资源十分稀少,价格昂贵。冬虫夏草价格每千克高达几千元,故常有乱采滥挖现象,致使冬虫夏草产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