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儿童视角下看美国种族歧视,探析幽微的人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7 18: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3:10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者哈珀·李唯一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作者小时候身边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反映出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种族矛盾的激化和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引发对种族问题和人性的思考。
整个故事主要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讲述了小镇上的怪人布·拉德利,因十几岁时犯错被父亲关在了家中,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出门。 对此,镇上流传着各种关于他的传说,在人们的口中,他变成了一个怪物。这也激发了6岁的斯考特和哥哥的好奇心,与远方来的朋友迪尔一起,开启了一场“探险”之旅。
故事的第二部分,讲述了黑人汤姆被镇上的白人女孩控告*,法官委派斯考特的父亲阿蒂克斯作为他的辩护律师。 因为同意给黑人辩护,阿蒂克斯一家遭到了各种非议。虽然最终通过对案件的审判,证明了白人女孩撒谎,汤姆是冤枉的。但是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依然投票认定汤姆有罪,在阿蒂克斯准备上诉期间,汤姆越狱未遂,被*击身亡。
因为这部小说,反映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所以在美国遭到了抵制。甚至在1977年,被某个学校列为“*”。
但这并没有妨碍这本书热度,首先在英国出版后,迅速成为了当下的热销书,在美国销量也达到了1100多万册,甚至现在被美国众多高中列为了高中生必读书目。
这本书出版的第二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被翻译成了40多国语言,豆瓣评分9.2分。
下面让我们一起透过儿童视角,看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种族歧视,思考其中蕴含的人性意义。
美国长期以来,都以“种族大熔炉”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因种族混居而造成的的种族歧视问题,历史悠久,且直到现在也未曾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关于权利、平等的斗争,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
说起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源,远在黑人出现在美国土地上就已经发生了。
美国人受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文化影响,对白黑两种肤色,产生了不同的定义:白色,代表着正义、纯洁、善良、智慧、勇气等所有正面的形象;而黑色则代表着堕落、黑暗等负面形象。
17世纪60年代,当大批黑人被作为奴隶售卖到美洲*时,视觉冲击和奴隶制度的地位差异,再一次强化了美国人的白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是高贵整洁的,而黑人是低贱肮脏的。
尽管在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20世纪中期,美国法律取消了种族隔离;1969年美国出台了《平等工作机会行动》法案,来保证黑人的平等工作权利,但是美国的种族歧视一直未能完全根除。
直到现在,美国黑人的失业率还明显高于白人,平均经济收入也无法与白人匹敌。
2、 大萧条时期,美国黑人生存状态
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选取了美国大萧条时期。
美国大萧条是发生于1929年-1933年期间,美国出现的经济危机。那个时期,失业率大幅度增加。而原本就处于劣势地位的黑人,那个时期在工作、教育、就业和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压迫,因此种族矛盾更加激化,美国白人和黑人之间的斗争表现的尤为明显。
这本书中的故事,是根据作者童年真实经历改编,书中的小女孩,整个故事的叙事者斯考特,就是作者的原型。
1931年,作者5岁时,有9名黑人被控*了两名白人女性,经过长期的审判,9名黑人中的4人被判处了终身监禁。当时,由于两名白人女性的证词存在诸多矛盾,所以美国很多出名的律师以及居民,都认为这是由于种族歧视造成的冤案。
而这个事件,也成为了书中故事的蓝本,折射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
二、 从儿童视角,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种族矛盾
在成年人看来,梅科姆小镇的日常生活,是平凡而正常的。但是,透过小女孩斯考特的视角,却看到了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存在的种族矛盾。
1、 白人雇主与黑人保姆的阶层矛盾
在斯考特的家里,有一个从小照顾他们的黑人保姆卡尔。虽然斯考特一家人从未对卡尔有过任何歧视,但他们生活当中,也会不时呈现出阶层的分化。
在斯考特的父亲阿蒂克斯因紧急会议要离开家时,照顾斯考特和她哥哥的任务,就交由了忠实可靠的卡尔。
周末,卡尔带两个孩子到了自己做礼拜的教堂。可是在那里,两个孩子开始就受到了排斥,一个黑人妇女指责卡尔将两个孩子带入了黑人的教堂。
在当时,白人教堂和黑人教堂是分开的,黑人没有权利进入白人的教堂,而白人也不屑于靠近黑人教堂。
所以,当卡尔带两个孩子出现,并称这两个白人小孩为客人时,触发了黑人妇女心中的敌对心理。
在做礼拜之后,斯考特了解到,在教堂的这些黑人中,只有4个人认识字。作为其中一名的卡尔,也没有上过学,卡尔的孩子也只能由母亲教授《圣经》来识字。
回家后,对于斯考特想去卡尔家做客的想法,受到了姑妈的强烈反对。在她眼中,卡尔是黑人,就不具有良好的品格,会教坏两个孩子。
这是斯考特第一次看到,白人和黑人之间存在的阶层差异:他们没有平等的身份地位,没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平等的人格。
2、 “下等”白人家庭与黑人劳动者的种族矛盾
黑人汤姆被白人女孩梅科姆状告*。
梅科姆生于当地的尤厄尔家,他们家里在当地出了名的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不愿参加劳动,只靠着县里的救济金生活。他们的家在垃圾场后面,平日靠与流浪动物争抢垃圾堆里的食物为食,他们家的的孩子不爱上学,身上生着各种寄生虫。
尽管同样是白人,但是他们属于白人家庭中的“下等家庭”。如果不是因种族问题,白人必须“一致对外”,尤厄尔家是并不受白人们欢迎的。
当汤姆被审判时,斯考特与哥哥出于好奇和对父亲的关心,也偷偷溜进了法庭。在他们的观察中,发现被告汤姆彬彬有礼,努力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而且乐意帮助他人,是一个典型的好人。
听完了整场审判的斯考特,得知了汤姆是被冤枉的,她也深信所有大人也都看清了事情的*。可是,让斯考特意外的是,陪审团成员最终还是投票判定汤姆有罪。
这是斯考特再一次见证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尽管白人家庭品行不端,黑人家庭老实本分,但是当上升到种族矛盾时,白人种族就会抛弃所谓的公正,去选择维护种族权益。
三、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折射出人性的自私与偏见
在这个故事中,除却白人群体对黑人群体的歧视,还处处充满着“种族歧视”,透露着人性的偏见。
1、 对贫穷群体的歧视,丧失了对人格的基本判断
如果不是与黑人的矛盾,在白人的内部种群中,默认尤厄尔家的品行都是不端正的,哪怕只是一个孩子。
故事中,尤厄尔家的一个小男孩,恰好与斯考特同班。他第一天上学时,头上的虱子让老师受到了惊吓。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命令他,下午回家洗了头再来上学。这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他选择了顶撞,离开了学校。
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孩子受到了伤害,反而大家都来安慰感到委屈的老师,认为这个家族的孩子都天生缺乏教养。
如果这个孩子不是出生在口碑很差的尤厄尔家族,如果他也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也许老师和同学会换一种方式跟他沟通,不会这样直白的伤害他的自尊。
因为套上了“家族光环”,所以人们就丧失了对小尤厄尔人品的基本判断,出身成了他与生俱来的原罪。
2、对女性群体的歧视,显示着男性对权利的绝对掌控
莫迪小姐是小镇上的寡妇,尽管失去了丈夫,莫迪小姐依然努力热爱着生活。她每天精心修理自己的花园,并且依然美丽自信。可是,这在小镇上的*教徒看来,丧夫后依然享受生活是莫迪小姐的“原罪”。他们诅咒莫迪小姐和她的花一起下地狱。
终于,在某个深夜,莫迪小姐的房子被一把火烧为了灰烬。没有人知道凶手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火让那些仇视莫迪小姐的人实现了心中的平衡。
在审判汤姆的案子时,斯考特认为像莫迪小姐这样善良的人应该成为陪审团的成员。但是父亲给出的答案是,当地*规定女人不能成为陪审员。
从对莫迪小姐的诅咒,到女性不能加入陪审团,无不体现着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种族歧视”。
在这种歧视的背后,是男性对女性能力和人格的否定,是他们对社会权利的绝对掌控。
3、对“边缘群体”的歧视,彰显着对主流价值观下人性的偏见
在故事的一开始,闭门不出的拉德利就引发了斯考特兄妹俩的好奇心。但真正让他们产生好奇的,是关于拉德利的种种传言。
镇上的人认为,他是“幽灵”,会在晚上盯着别人家窗户偷瞄,他的哈气甚至会冻坏别人家的鲜花。所有人都不肯从他家门前经过,他们认为拉德利是“恶魔”,会伤害无辜的路人,他是*、冷血、阴暗的象征。
可是,在拉德利家门外的树洞中,斯考特兄妹经常发现“礼物”。这是怪人拉德利,偷偷向纯洁的孩子表达着喜爱。
当莫迪小姐家着火时,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斯考特,不知何时被人披上了一条薄毯,这个毯子的主人正是拉德利。
在斯考特和哥哥,因为父亲给黑人辩护,遭到了尤厄尔的攻击时,是拉德利冲了出来,救了两个孩子。
在主流价值观的审视下,拉德利是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他没有按照大家都认可的方式生活,所以他的形象被人们想当然的丑化了。
可是透过孩子的视角,我们发现这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偏见。拉德利的生活方式虽然与别人不同,但是他有一颗更加纯洁善良的心。
在主流价值观的同化中,我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边缘群体产生毫无根据的偏见。
结语:
虽然我们的身边,因肤色而产生的种族问题相对较少,但种族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性别的歧视、对金钱地位的歧视、对不同行为的歧视......
我们把自己限定在成年人的套子里,在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下,丧失了判断力,对所有看似格格不入的人或事予以偏见。
这让我们变成了“合格”的人,却逐渐丧失了自我,失去了我们最弥足珍贵的人性。
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逃离这些框架,用孩子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身边那些看似不同的人和事。
放下偏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放下歧视,我们才能公正的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