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钢笔字内容 (在线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0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2:49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为朝云写的词,表达了对知音的感慨
附送你一些其背景知识
王朝云生于钱塘,葬于惠州;生于西湖,也葬于西湖。惠州西湖的六如亭就是她的墓址所在。据说亭里有一副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上联说的是一个著名的故事:苏轼曾拍着肚子问侍女里面是什么,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机关,惟有王朝云说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下联则写尽了苏轼独自 听雨怀人的凄清。于是有古人牵强附会,根据这个对联生造出一段笔记,说苏轼有“朝云”“暮雨”两妾。其实对联中的“暮雨”并不是人名,而且苏轼大概也不会 给女人取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朝云”才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只是这份美丽却带有一种好景易逝的无奈。白居易曾经很煞风景地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苏轼很欣赏 白居易的这句诗,也写诗说:“彩云知易散,鷤鴃忧先吟。”殊不知,“彩云易散”竟成了朝云命运的谶语。不仅仅是因为名字类似,而且苏轼甚至无意间还把朝云 说成彩云,如他曾为朝云写过一首《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
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
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绿鬓霞衣,燕姿鸾影,苏轼确实写出了王朝云无与伦比的美,然而又把她比作巫山彩云,倏然而来,倏然而去,流转不息,飘忽不止,注定不能在人间常驻。
不仅如此,秦观也为朝云写过一首《南歌子》: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
不应容易下巫阳。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两首词都写得非常漂亮,苏词空灵飘逸,秦词婉媚缠绵。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都用巫山飘云来比喻朝云,肯定就是因为其名字给他们灵感。相比苏词而言,秦 词中的“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在事后联想起朝云的命运,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清歌是难以停驻的,而“暮雨”虽然来源于巫阳,却也最终成为六如亭上那绵 绵不尽的思念!
朝云之所以取名朝云,也许就是因为当初她青春年少,但这样的名字,“瞥然飞去断人肠”的“朝云”,却没能陪伴苏轼度过最后的海外生涯,带走了苏轼最后的爱,留给了他永远的痛。
二
苏轼曾多次拿自己和白居易比较,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尽管他确实不像白居易那样坐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但身边朝云的风采,又何尝稍逊于樊素与小蛮?朝云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很可能还就是来自白居易《花非花》里的句子: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
熙宁七年(1074),时在杭州的苏轼夫人王闰之把王朝云从歌舞班中买出,收为侍女,当时王朝云年仅十二岁。她长大后,大约是在黄州,被苏轼收为侍妾。夫人的侍女转变为侍妾,这是古代最平常的事。但苏轼和朝云却演绎了一段不平常的真情人生。
王朝云一开始并不识字,然而她却是真正读懂苏轼的人。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士祯《花草蒙拾》中说:“‘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大江东去’耶?”实际上,这确实也是词史上最著名、最 出色的《蝶恋花》之一。写这首词的时候,王朝云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丫头。多年后的一个秋天,层林尽染,落木萧萧。朝云唱起这首老歌,竟突然泪流满面。苏轼 问她何故,朝云说:“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再也唱不下去了。”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古人认为,芳草为柳绵所化,所以枝上柳绵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随风而生。这首词也暗喻了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的命运。在政敌的迫 害下,他生涯类转蓬,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
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在黄州,朝云曾经生过一个儿子,取名遯生,小名干儿。满月后浴儿,苏轼写了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当然是苏轼随意调侃的一首诗,并非用心之作,但千百年来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历经沧桑的人共同的体会。
但干儿后来夭亡了,苏轼和朝云都很悲痛。苏轼专门有《哭干儿诗》:“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苏轼和朝云,就是这样相依相扶度过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凄风苦雨、惊涛骇浪。
三
被流放到惠州之前,苏轼夫人王闰之已经去世。而当时的岭南是人们心目中是蛮风蜑雨、毒雾瘴气的地方。苏轼为此遣散了家里的姬妾。但朝云不肯离开,坚持跟随苏轼去了惠州。
以前电视剧《苏东坡》里演到这段故事时,苏轼是佯装不要朝云,把她赶走,而朝云却躲在附近,一直跟随他,结果被发现后,两人抱头痛哭,朝云犹自喊到:“我不走!我不走!”可惜电视剧里最后苏轼在朝云墓前徜徉时,播放的歌曲却是苏轼写给王弗的《江城子》。其实,苏轼曾为朝云写过不少诗词的,比如关于朝云不肯离他而去,后来他曾有一首诗记述甚详:
长春如稚女,飘飘倚轻飔。卯酒晕玉颊,红绡卷生衣。
低颜香自敛,含睇意颇微。宁当娣*,未肯似戎葵。
谁言此弱质,阅岁观盛衰。頩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
瘴雨吹蛮风,凋零岂容迟。老人不解饮,短句余清悲。
从诗里可以看出,朝云不怕蛮烟瘴雾,万里追随苏轼,要她离开,反倒让她生气。最终是两人到了惠州后相依为命,患难与共。苏轼想起白居易曾有一个爱妾杨柳枝,在白居易老病的时候离开了他。现在苏轼不仅老病,而且被贬南荒,境遇比白居易差得多,但朝云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为此苏轼专门写了一首《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击赏其“诗意绝佳”。饱经忧患的苏轼已看尽了尘世的污浊和无奈,只想带着朝云离开这个肮脏的世界,远离险恶的人心,共赴三山仙境,去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在惠州朝云洗去铅华,抛下了舞衫歌扇,伴随苏轼平静地度过谪居生涯。
此时苏轼已五十有九,朝云才三十有二,苏轼在诗里把朝云称作天女,把自己比作维摩诘。古代文人都很喜欢《维摩经》,上面说:“佛告文殊师利,汝诣维摩诘问病时,维摩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而为供养。”朝云便如散花天女,陪伴在多病的苏轼身边,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苏轼多次把朝云比如天女,并且着力描绘了她的美丽,如《三部乐》:
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
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
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
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
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
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
却低眉、惨然不答,唱金缕、一声怨切。
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发。
曾经有一本苏轼的词集注释称“美人如月”,意思是美人的脸如满月,显然不对。这里苏轼是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来描写心情的变化;用暮云掩月,来刻画惆怅倦怠的美人形象。在寂寥冷清的环境中,朝云依然那么美丽动人,甚至更增妍绝。
还有一首《殢人娇》: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
空方丈、散花何碍。
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
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
闲窗下、敛云凝黛。
明朝端午,学纫兰为佩。
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白发苍颜的苏轼,和敛云凝黛的朝云,确实和维摩天女那样相得益彰,远离京师是非之地,反倒生活得相对宁静怡然。“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朝云在苏轼笔下,是如此的光彩照人,圣洁无比!
词里说,要在端午的时候,为朝云写首好诗。于是苏轼很快又写了一首《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词中描写了端午沐浴的场景,彩线缠臂,可以不病湿;小符配身,可以辟五兵。“流香涨腻满晴川”,脂香粉腻顺水流淌,是一幅多么美丽而热闹的画面。而“佳人相见一千年”,则表现了两人希望一直这样相依相扶生活下去的愿望。在老迈之年谪居南荒,朝云已成了苏轼最后的慰藉和感情归宿。
四
朝云就是在惠州病逝的。朝云本不识字,跟着苏轼耳熏目染,已粗有楷法。她还对佛学很有兴趣,跟着老尼学习佛法,苏轼称其也对佛理也粗识大意,“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
苏轼将朝云安葬于惠州西湖畔的栖禅寺松林中,并和以前为朝云写的诗以自解: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在诗中可以体会到苏轼对朝云深厚的眷恋之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比之当年他对王闰之“泪尽目干”来又更进一层,三生盟约,来世无凭,朝云的离去,使垂暮之年的苏轼对人生的态度更加冷寂淡然。
这年十月,惠州梅花开放,山野湖畔千树竞发,暗香浮动。宋人都很喜欢梅花,苏轼也不例外,刚到岭南的时候,他就连写了几首梅花诗,使罗浮山的梅花盛名远播。此时的苏轼睹梅思人,以梅喻人,又写了一首《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惠州有一种珍禽倒挂子,貌似绿毛凤但形体更小,所以苏轼称之为“绿毛么凤”。它们经常倒挂在梅花树上,这是岭南梅花特有的奇特美景。 “海仙时遣 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让晁补之读到后感叹不已:“此老须过海,只为古今人不能道及,应罚教去。”“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被《红楼梦》化用在 薛宝琴的词里:“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有的版本又是“明月梨花一梦”,都和苏轼词有着渊源关系。
明朝杨慎在《词品》里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幺凤为第一。”这首《西江月》能否算咏梅词第一,肯定会有争议,杨慎那样说,也许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和苏轼是同乡。但论意境的高洁空灵、感情的蕴藉深沉,别的咏梅词确实是无出其右的。
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从惠州移昌化军安置。这下要渡海而去了,在当时已经是天涯的尽头了。苏辙也贬到雷州,两兄弟正好从藤州一起 走到雷州,能在贬谪岁月中相聚一段时间,也是不幸中之大幸。苏轼《和陶止酒》诗中记述了因为身体的原因,苏辙劝他戒酒的事,并写他对苏辙感叹:“萧然两别 驾,各携一稚子。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苏辙的妻子史氏出自眉州名门,几十年来和苏辙相濡以沫,举案齐眉。而苏轼则自朝云去后,只闻佛法,不再另娶 了。
在到达藤州之前,途经广西梧州的时候,苏轼听江边父老说苏辙刚刚经过,于是赶紧去追,并写了一首长诗给苏辙看,诗中安慰他:“莫嫌琼雷隔云海,圣 恩尚许遥相望。”其实背地里,苏轼对自己被赶到海外孤岛绝非那么乐观,他固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这份洒脱的背后,却是勘破世事的空寂和无可奈何的悲 凉。
在梧州,面对茫茫烟水,苏轼写了一首怀念朝云的《江城子》:
银涛无际卷蓬瀛。
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离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
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当初和朝云“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如今却只剩下苏轼孑然一身。人世间的一切名利追逐,一切悲欢扰攘,都如古时的大型魔幻杂耍游戏鱼龙曼延一样,热闹之后,喧腾之后,一切都灰飞烟灭,留下来的,只有那充斥于天地间的无边无际的寂寞:
“千古恨,入江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2:50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2:50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