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结局诗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7 20: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5:27
1. 关于红楼梦结局的诗句
关于红楼梦结局的诗句 1.红楼梦结局诗句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
2.红楼梦人物结局诗句
《红楼梦》第五回中有十二钗的判词和判曲,判词的后两句是裙钗的人生结局;判曲则是作者的感悟。
林黛玉、薛宝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中埋。
贾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瑶。
史湘云——展演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 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 姐——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 纨——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些词句很难懂,如果你没有点历史知识,特别是皇权历史知识,很难破解《红楼梦》这部皇权之谜的名著。 望您努力,慬供参考!
3.关于红楼梦中最后一首诗的解析
1.解析:这像梦一样的曾经告诉大家,不要去笑话人家的事或经历.就像自己,原来那荒唐可笑的过去,现在看来,那时侯自己感觉就在梦中。
2.最后一首诗原文: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3.《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4.《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4.红楼梦里~~最后~~那段诗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本》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本》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本》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本》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本》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本》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本》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本》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本》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本》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本》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本》侧批:总收。]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本》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戌本》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
[《甲戌本》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5.求红楼梦大结局精彩片段、精彩句子摘抄
《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 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至后四十回, 宝玉先丢失 通灵宝玉,丧魂落魄。 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 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宝玉完婚。因 黛玉咯血,只好迎娶 宝钗。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却意外被 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 元春先薨, 贾赦因 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 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 癞头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梦醒后发奋读书。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宝钗已有身孕,而宝玉应试后走失。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 毗陵驿。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 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5663537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宝玉。贾政忙问,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再问,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小说,亦题诗一绝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精彩句子如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