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为什么舌下用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0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7:04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由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药治疗后可缓解。舌下用药是缓解心绞痛最常用的用药方法。所谓的舌下含服,就是将药品放在舌下含化,因为舌下有丰富的血管,这种服药方法能让药物快速通过血管壁吸收,而且不会被肝脏代谢损耗,吸收完全,直接起效。
心绞痛为什么舌下用药?
1.起效快,可迅速缓解症状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或窒息性疼痛明显,这时时间就是生命,为缩短抢救时间,迅速缓解症状,故采取既安全,又起效快的用药方式舌下用药。舌下含服药物,药物通过舌下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起效,心绞痛症状可在1~2分钟内消失,很少超过5分钟。而如果采用口服给药,药物需要从胃肠道崩解,再吸收最后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药物起效较慢,所以不适合用于抢救。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舌下含服了抗心绞痛药物,症状仍不缓解的,需要警惕是否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或者疼痛与心绞痛无关。
2.由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决定的
*甘油、速效心痛滴丸、麝香救心丸等都是心绞痛发作时常用的急救药物,且都可以舌下含服。例如*甘油,其片剂口服后“首过效应”明显,会导致大部分失效。所谓的“首过效应”,就是药物经过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前,首先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致使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而舌下用药则很好地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
*甘油的使用注意事项
1.服用*甘油时最好采取坐位
*甘油的其中一个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小剂量即可引起,尤其是人体在直立时。所以含服*甘油片时最好采取坐位,或斜倚靠墙,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避免因心、脑供血不足而晕厥。
2.*甘油的使用禁忌
*甘油能升高颅内压和眼压,禁用于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na脑出血和已知对*甘油过敏的患者。
3.*甘油如何保存
*甘油性质不稳定,遇光、热、空气都会让其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所以药品说明书要求“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平时可放室内遮光、阴凉处,避免频繁开启瓶封,导致挥发,夏天可将短期不用的*甘油片放冰箱冷藏层。
冠心病、心绞痛时为什么采取舌下含服*甘油而不是口服用药的方法?这是由于不同服药方法进入体内的途径和代谢方式以及药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舌下含服药物和口服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是不一样的。
舌下含服的药物,经过口腔粘膜吸收后直接进入静脉系统,回流心脏后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起作用。以前测心功能有个“臂-舌时间”,就是从手臂的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到动脉、到舌头的循环时间,正常不超过16秒。反之,从舌静脉吸收再到体动脉循环的时间也是很快。*甘油舌下含服走得就是这样的路线。
而口服的药物,要经过胃肠道,多数在小肠内吸收,然后进入肝脏,再从肝脏回到静脉,回到心脏,最后输送到全身起作用。且不说从吃进去到进入肠道、进入肝脏、再回到心脏要花费不少时间,关键是吸收进去的药物首先要进入肝脏,要经过肝脏代谢,这一轮,就会先损失一部分药物(被代谢掉了,失活了)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做肝脏的“首过效应”。这样,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就会受到影响。
研究发现,*甘油经舌下含服后80%的药物可以直接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起作用,而口服后经过肝脏作用,大约就剩下8%的药物起作用,损失90%,所剩无几了。
所以,*甘油舌下含服与口服给药比起来,具有起效快,药物作用比较完全的优点,适合急救的需要。
但是,*甘油起效快,失效也快,作用时间最多半小时,加上口服又会被肝脏代谢掉大部分,所以,*甘油就不适合用于平时控制病情的口服给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有冠心病患者大概1100万左右。但能够有效、及时、规范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却占比很小。*酯类药物作为冠心病药物中的一种,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但为什么需要舌下含服呢?
一、心绞痛为什么需要*酯类药物?
*酯类药物为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酯类药物能够减少心肌需氧、改善心肌灌注、特异性的扩张冠状动脉,从而减少和改善心绞痛的发作。所以*酯类药物,作为一种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常用药,成为冠心病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常用的*酯类药物包括*甘油*,异山梨酯片单*,异山梨酯片等。
二、*酯类为何常要舌下给药?
作为缓解心绞痛的药物,*酯类往往在患者急性症状出现时使用,而此时药物的起效需要——快。舌下血管丰富,舌下含服*酯类药物以后其可以很快的被吸收利用。而口服药物都需要经肠道吸收,并且经肝脏代谢吸收以后方能起效。这也是为什么*酯类药物在缓解心绞痛时常常需要舌下给药的原因。
三、*酯类药物给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酯类药物,每天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时间,因为长时间持续的*酯类给药非常容易出现耐药性,所以偏心给药、足够无药时间非常重要。当然*酯类药物,因为其血管扩张作用,还有包括头痛、头晕、脸红、心慌、低血压等诸多副作用,对于此类不能耐受的患者,为给药的禁忌。
我是小眼睛医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舌下用药有什么好处?
舌下含服药物有什么好处呢?
舌下含服药物是不是应该每次都含服呢?
舌下含服药物不是无休止的。
舌下含服药物包括哪些呢?
我是小眼睛医生,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你可以评论告诉我
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冠脉痉挛、冠脉严重收缩和缩窄导致的冠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的胸痛症状。
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可以舌下含服*甘油,目的是扩张的冠脉、从而增加冠脉血管的血供、改善症状。
为什么要采取舌下含服的方式?
这是因舌下的血管比较丰富,能够快速地吸收药物。
如果采用口服方式,药物就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之后才能进入血管,这样起效就会相对慢一些。所以*甘油一般采用舌下含服方式。
但对于心肌梗死的病人而言,含服*甘油无法有效缓解胸痛,这也是一个鉴别胸痛病人究竟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发作时,自救和求助非常关键,降低耗氧量、抗凝、除颤是三大关键。降低耗氧量主要是镇定、减少运动和舌下服用扩血管药物(包括*甘油气雾剂、*异山梨酯气雾剂等);抗凝主要是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等);除颤主要是使用除颤器(目前国内宣传极度不足,公共场合配备不足,只有急救机构如120、999具备急救除颤能力,其他当然还有医院了)。
对于预防心梗猝死,首要提高的认知是心梗的发作是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对于自身危险程度要有清醒认识;其次是自救和求助;最后是高危人群常备急救药品。
心梗预防和急性治疗药物的关键指标,第一速度、第二效果,快速起效的问题是吸收与分布,对于心绞痛经典预防和治疗药物包括*甘油和*异山梨酯等,那么那些更适合预防心梗发作和首次心梗发作治疗呢,现在医疗领域普遍的共识就是舌下给药效果远远好于口服吞咽服药,原因是哪些呢?
1、舌下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
2、舌下给药更加快速达到体循环血管和目标位置冠状动脉;
3、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扩张冠状动脉;
那么为什么舌下给药能快速的到达冠状动脉?
我们看一下舌下粘膜和口底的血管分布就会明白了,舌下和口底分布着颈外动脉分支、颈内静脉分支和颈外静脉分支,药物可以快速的经粘膜进入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进而快速的达到心脏,随着心脏的射血快速到达冠状动脉、进入肺循环和体循环,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达到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
舌下给药可以快速进入目标位置和避免首过效应,说明舌下给药确实是心梗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方式,那么对于舌下给药的药物是否有差别?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目前市面上舌下给药的*异山梨酯分为舌下含片、普通素片、气雾剂几种剂型,从选择的角度主要考虑药物吸收的速度,毋庸置疑最快的是气雾剂,其次是舌下含片,最慢的是普通素片。因此我们说对于预防和治疗首次急性心梗最佳药物是*异山梨酯气雾剂,这个考虑主要考虑首次发作的患者没有发作经验,用特别强效的*甘油气雾剂有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当然*甘油气雾剂也是非常优秀的心梗急性发作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舌下给药呢?当然也不是了,如心绞痛的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就不是一个舌下给药而是口服吞咽,这个药物的核心作用还是抗凝作用。 万妥欣,通用名*异山梨酯气雾剂,使用的技术是定量喷雾,每一喷是固定的的剂量(长时间不用的,需要用前摇匀),每次使用4喷,不必担心药物是否给多或者给少,因为喷出的药物是气雾,因此药物的颗粒更小更容易舌下黏膜吸收。 使用时取下罩帽,摇匀,将喷嘴对准口腔舌下粘膜,尽量避免吸气,药瓶垂直,揿压阀门,药液即呈雾状喷入口腔内,每次揿压4揿,即可达到有效剂量2.5mg。·使用时取下罩帽(见图示一)
·瓶身倒置,摇匀(见图示二)
·张口,舌尖顶住上颌,暴露舌下粘膜,将药瓶垂直对准舌下,揿压药品,使药物喷至舌下粘膜(见图示三)
·10秒内不得吞咽,维持药物在舌下粘膜的作用(见图示四)
正确的使用会感觉到凉和类似于辣而不是辣的感觉,不会感觉到苦的味道,不同人略有差别。
提醒对于平时低血压的人员,练习用药的时候应该测量一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