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8 07: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9:00
戴笠最早组织“复兴社特务处”时只有10个家伙,也就是后来军统内部有名的“十人团”,其名单之前的文章有罗列过。而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时,特务处总人数已经突破3600人,到了军统势力顶峰期的1943年,内外勤人数保守估计也在50000人左右,其他归军统掌握的特务武装不计在内,戴笠手下的人马也快有两个军的兵力了。所以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就要理解军统这50000多人都是怎么样存在的。
军统人员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重庆罗家湾局本部(含直属的特务总队、看守所、集中营等单位)、外省各区站组等分支机构(大区、省站、城市组)、由军统控制的公开军事和执法机构、隐藏在各行各业的特工和情报员、海外派驻情报机构。所以军统人员的公开身份是非常复杂的,而不是你想像的那样,每个军统特务都在脑袋上面刻着“军统”俩字。只不过,无论是如何形式存在的军统人员,在局本部都有档案,都要接受戴笠的直接指挥或秘密命令。
加上忠救军、中美合作所等武装,到抗战后期军统的整体力量已经超过了20之众,尚有被其策反可以间接指挥的伪军80万人,势力膨胀的非常惊人,也终于引起了老蒋的疑虑,抗战胜利之后军统裁汰整顿已成定局。戴笠摔死以后,改制最大的阻碍不复存在,因此军统的绝大部分人员都被剥离出来,安排进了“国防部二厅”、交警总局等部门,在编人员总数被压缩到6000余人,且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
一,局本部机关和直属单位。
军统局在秘书室(等于*的性质,主任秘书郑,代理为毛)之下原来设有四个处,后经戴笠不断扩充发展到八大处,分别是(一)军事情报处、(二)党政情报处、(三)行动处、(四)电讯处、(五)司法处、(六)人事处、(七)经理处、(八)总务处,后期还曾经增设了训练处、警务处和布置处。实际上,上述八大处真正执行外勤任务的只有行动处和司法处,其他都是坐办公室的机关人员。
行动处主要负责军统的各种行动工作,同时还指导和协调各下属区站的行动工作,包括各级别的行动总队、大队、队、组等80多个行动单位,所以行动处和各区站的行动单位在执行公开任务时,是可以也应该穿军装的,以方便证明身份。但是在执行秘密任务、不希望惊动对手的任务、以及敌占区的任务时,又一定是便衣出动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另外一个经常穿军装的是司法处,它下设审讯科和狱管科,也就是掌管军统秘密监狱、看守所、集中营的部门,这些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着,确实是需要着军装的。像电影《烈火中永生》里面的白公馆、渣滓洞等秘密看守所的看押人员,无论是 历史 记录还是老电影中,大小特务都是穿军装的,以便在囚犯和警戒部队的士兵面前区别和显示身份。
至于其他处室的机关工作人员,比如什么情报处、经理处和总务处什么的,其实大多数时间是穿便装的,基本是中山装为主,这从“军统四大金刚”陈恭澍的回忆里可以得到证明:“因为大家都穿中山装办公,而我却没有,想做一套也做不起,毛人凤看不过去,就把他穿过的一套送给了我”。戴笠也定过纪律,女性在单位不许擦烟抹粉涂口红的,所以影视剧里军统女特务一身军装花枝招展的形象,完全都是鬼扯,吸引眼球罢了。
(这已经是二厅的特派员了)
二、军统掌握的公开的军警和执法机构。
戴笠是很能抓权的,所以军统对能够伸进手的系统,都要插一杠子,因此其掌握的公开机构堪称多如牛毛,比如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二厅的大部分处室、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军事委员会特种邮电检查所、财政部缉私署、货运管理局、陆军总司令部以及各战区各集团军的“调查室”、三军谍报参谋处、各大中城市警备司令部的稽查处、航空委员会调查室等等。
那么在这些单位存在的军统人员,其着装秉承“入乡随俗”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是在战区、集团军、警备司令部等军事单位,那就得“随大溜”每天穿着军装;如果是在检查所、缉私署、货运管理局等非军事单位,则以便装居多,或者身着这些单位的规定*。换句话说,他们军统的身份是秘密性质,而日常着装则必须要符合自己的公开身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军统触角所能及的部门和机构。
抗战中后期,军统的海外情报站点也逐步建立起来,什么伦敦站、巴黎站、菲律宾站、曼谷站、腊戌站、仰光站、孟买站等等,仅在越南境内就开设了7个分站。同时,在有外交关系的各国使馆中,也都有军统的专门工作人员,其实跟现在各国的情报工作方式类同,那么这些人身居国外,当然是什么服装都有,唯独不能穿军装。要说例外,那恐怕只有驻各国使领馆的武官了,如果恰好也是军统分子的话,则有条件着军装。
当然了,军统作为“军事委员会”的直属单位,其正式人员都有军籍,所以拥有穿军装挂*的权力,只是平常所处情况不同罢了。如果是集中到局本部参加授勋、*晋升等活动,或者戴笠每年搞什么“四一大会”纪念军统成立等等典礼上,无论哪个领域的军统人员,都可以穿上军装来参加,比如《潜伏》里面余则成从敌占区回来受奖时,下面坐着的几乎都穿着军装。活动结束,分头回去原岗位时,继续遵循之前的原则。
四、改制保密局的一些性质改变。
保密局只接收了原军统“核心的秘密部分”,其他戴笠渗透进去而掌握的机关,统统被剥离了出去,所以方便穿军装的大多数调进了“国防部二厅”或者内政部交警总局,以军事情报搜集为主。而剩下的6000来人,基本以秘密侦察、暗杀破坏、监视监听等脏活为主,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着,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不会穿军装,因此《潜伏》里面从站长到队长、*、主任基本着中山装,其实是符合 历史 的,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也有不妥之处,一个是余则成穿军装的桥段太多,作为机要室主任和后来的副站长,他都没有这个必要;另外一个是戴笠来天津站视察时,只有余则成穿了军装,站长、马奎、陆桥山等人通通便装,这又是不合理的,在站里的机关大楼迎接戴老板,只有穿军装才能体现下级的军人属性和纪律性,再穿中山装有点随便了。
《潜伏》里面军统人员穿军装是没错的,只不过要分场合,比如说:余则成击毙军统叛逃特务李海峰之后,军统内部给他颁奖典礼时就必须穿军装,当时军*立于国防部,但正式场合要穿陆军常服的,他当时是少校。
戴笠没摔死前授陆军中将*,但大多数时间由于工作性质,军统和中统人员都穿便服,总部机关人员穿中山装。
《潜伏》当中军服问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硬伤,是因为时间不对,总体来说*军在*事情的军服变迁分成了四个阶段,国民*时期、北伐后~1937全面抗战前、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潜伏》军装跨越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这是*军*是从1936年~1946年,属于德式军服,因为1920年代国民*与德*事交流很密切…从时间上来说,剧情里戴笠给余则成授勋时,正是抗战还有几个月就胜利的时候,从时间上来说余则成穿德式军服是正确的。
我党另外一名打入敌内部的情报人员廖三民(打入敌人天津警备司令部),最后为了保护余则成与李涯跳楼同归于尽,但他穿的军服样式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从时间段上来说已经距离1949年1月10天津解放没多长时间了,军服应该是1946年的美式军服。
《建国大业》当中姜文饰演的毛人凤,当时是陆军少将*,而军服早已经是美式的了。
这是1946年*军陆军常服肩章,廖三民是中校,应该是两个银梅花。
陆乔山被击毙时服装也有误,他当时是上校*,这个时候应该是肩章三个银梅花(上图第二排右一),而不是红底三个金三角的领章。
李涯和吴敬中在天津站内都穿中山装,这个时候已经从军统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中统更名为“*执行委员会党员通信局”,谢若林就是党通局的,这俩特务机构换汤不换药,“国防部保密局”大小特务的职务仍然是依照陆军编制,*也与陆军相同,但特务出门执行任务没法穿军服,除非他是内勤可以穿军服但不强制规定,不过这也仅限于上班时间在机关内部,上班前和下班后仍然要着便装。所以,电视剧当中穿中山装穿军服都没错。
总之《潜伏》已经播放了10年了,仍然是很好的一部谍战剧,虽然有一些小硬伤,瑕不掩瑜。
据沈醉回忆,他在任军统局总务*期间,曾为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了一套军便服(未配发帽徽、*等标志)作为福利。谁知戴笠竟勃然大怒,训斥了他。理由:军统人员要混迹于普通人之间才利于工作,装束越不起眼、越低调,越好。非特殊场合,不得着军装。
由此来看,许多谍战剧里的着装确实有缺陷。
军统和中统都是老蒋在*时设置的特务机关,为什么要分别设置呢?说白了,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们惯用的伎俩——权力制衡,让军统和中统之间去内斗、使得谁也无法做大,从而维持老蒋自身对特务机关的绝对控制。那么,军统和中统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老蒋与军统头子戴笠
军统的前身是“复兴社”特务处,而中统的前身则是*中组部党务调查科。抗战爆发之后,老蒋对特务机关进行了改组,分别成立了军统和中统两个全国性的特务机关。军统隶属国民*军事委员会,全称为“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则隶属**执行委员会,全称为“中国**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老蒋与中统的“幕后老板”——陈氏兄弟
无论军统还是中统,都是由*内的高层担任*、例如*时期著名的“学者型*”——朱家驊就曾经以**党部秘书长的身份兼任过中统局*。诸如戴笠、徐恩增、叶秀峰之流,都只是主持工作的副*而已。换言之,直到飞机失事身亡,“戴*”“戴老板”从来都不是军统的正*!他只是军统主持工作的副*。
曾经担任中统*的*学者朱家驊
在弄清了军统和中统的隶属关系之后,提问者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军统隶属国民*军事委员会,其在编人员都属于*的现役军人,自然是可以穿军服并拥有*的。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军统只有在编人员才算军人、包括姜毅英之类的电讯技术人员。但是,其招收的外围人员、流氓打手之类不算!
当然,军统曾经控制了*的*系统,有不少军统人员进入了*的*系统,比如军统大佬唐纵。在进入*系统之后,军服、*自然也就换成警服、警衔了,这也是为什么军统大佬唐纵的很多旧照片中都穿着*警服的原因所在。
身着*警服的军统大佬——唐纵
中统隶属中国**执行委员会,属于*的党务系统、不属于军队编制。换言之,中统的在编人员虽然算是*的“公务员”,却不是*的现役军人,自然是不能随便穿军服的、更加不会拥有*。同理,中统只有在编人员才享受*的“公务员”待遇,其招收的外围、流氓打手之类不算!
不过,中统还是有军人的,但他们的军人身份与中统本身无关。一些出身中统的人,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进入军中服役、甚至当上了将军,这都是事实存在的。但他们的军人身份与后来从事的工作相关,与中统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简单说就是,出身中统的人有可能会穿军装,但中统的人并不是必然都穿军装;而军统只要是在编人员,都可以穿军装,除非他被调到了军统以外的其他部门。至于中统人员平时穿什么衣服,并不像“神剧”里那样,都是深色中山装;只要不违反*的公务人员着装规定,中统人员穿什么衣服都可以。
身着深色西服的中统头子徐恩增
根据 历史 资料及当事人回忆,抗战后,在全国压力面前,军统改为保密局,隶属国防部,仍然是半明半暗机构。因此,正式装为*军装。后期改为美式军装,但不是西服领,为小立领。可参考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军统头子徐鹏飞着装。因为仍然属于情报机构,其人员又兼任其他 社会 职务,如**,着装肯定是**,一般人员因工作需要,穿中山装或西装,为公务员打扮。有的情报人员,甚至是贫民打扮。一句话,保密局仍然是特务情报机构,因工作需要,着装没有特别规定,正式场合为军装,佩戴*。
*军统人员,是由蒋介石授意并由戴笠副*直接领导的特务机构。据很多资料和军统人员回忆录看,因为是属于军事委员会的“统计局”,所以其人员基本都级别颁有*和军便服;但又因为是打着“统计局”外衣旗号的特务机关,为了进行搜集情报、暗杀、策反…等混迹于 社会 、人群的便利,军统人员除了在局本部重大活动外,平时局本部或各地军统站组的内外勤工作中,是不允许穿军服戴*进出或工作的。而一些如“潜伏”等等电视剧中的军统人员都经常着毕挺军服,闪亮的*,其实是不存在的。据导演在采访中说,这些军服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其实主要是为了画面好看,真实状况并非如此。不要被电观剧误导。
平时男的西装,中山装。女的旗袍。
军统工作中既穿军装,也穿西装,总之为了工作什么衣服都穿。
这是要看工作的场合和工作地点,以及是机关工作还是外勤工作。
军统原本是**军事委员会统计调查处。是隶属于国防部的的一个处室,但是这个处,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事实上,军统的最高负责人是向蒋介石直接负责的。之前这个军统的负责人不是戴笠,而是另外一个人,叫做贺耀祖。戴笠只是副*,但是全权负责。军统在戴笠手中发扬光大,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也干了很多坏事。这里我们不细说。
军统在国统区很多人都是穿军装的,尤其是内勤人员。还有就是军队里的具有军人身份的军统特务也是穿军装的。
但是到了敌占区,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地方,军统特务都是以商人、学者、佣人等 社会 人员的身份出现在公共区域的。
此时的军统特务,绝对会摈弃一切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
就是在军队中担任军职的军统特务,也是保密的,只有军统内部少数人才知道,谁是他们的人。
《潜伏》中军统(准确的叫保密局)的军装肯定错了,抗战胜利后*军队的*都是美军制式,军官都戴大檐帽,《潜伏》中的*军装还沿用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装。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中统和军统还有保密局的区别。
1,中统全称:**调查统计局。主管领导,陈立夫,陈果夫。是**情报机构,隶属于**党部。非军队编制,只能穿中山装。
2,军统全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主管领导,戴笠。是*军事行动机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属于军队编制。平时穿军装或者中山装。
3,戴笠死后,军统改名叫保密局,郑介民和毛人凤先后当*。还是军队编制,平时穿军装或者中山装。
所以军统余则成是军人,自然军装和中山装都可以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