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栽培技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7 10: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0:15
小麦繁育与种植
小麦的管理大致分为四块:一、播前准备;二、冬前管理;三、春季管理;四、后期管理
一、播前准备
1、肥料
依据是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14~16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结合豫北和浚县土壤情况K不用在撒施(06年我做了此类课题,由于一直秸秆还田,K肥充足)底肥需(18N:46P)二铵50斤,追肥(46%)尿素50斤。
2、种子处理
辛硫磷+多菌灵或小麦种衣剂拌种,用量根据产品的说明来用。如用机械拌种,用辛硫磷+多菌灵效果最好、成本低,杀虫及防病理想。由于合作社没有机械,只用小麦种衣剂,全部人工来完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人工完成必须注意种衣剂与水的比例与现场监督搅拌均匀,播种前一星期来做这个工作,要晾晒不能暴晒,种子充分吸收这些农药,种子干燥即可。
3、深耕整地
整地要求:①深耕深度15~30厘米;②土地平坦;③上虚下实。注意事项:土壤板结或者由于地面过车太多,地面坚硬如石,需先深翻,然后旋耕,耙出来的地同样可以达到整地要求;如果土地深翻后晾晒时间过长表面出现白色大硬块,旋耕下,耙出来的地块依然漂亮。
旋耕适合沙性土壤或者抢播种。
4、播种
播种期是寒露到霜降前。有一句谚语:“寒露播种最及时”。抢墒播种的话可以提前三四天。由于在浚县前年前期流转老百姓土地有的就深耕过早,墒情不好,抢墒播种。去年就很顺利从寒露开始播种霜降前播种完。播种前一定调试机械,不然在地里太耽误时间。
二、冬前管理
从播种到起身期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年前(从出苗到越冬)和年后(返青期到起身期)。
1、冬灌水 日平均气温稳定3~4度,达到夜冻日消。墒情好或者苗弱不适合浇冬灌水。由于所在合作社浇水是大满灌需提前浇水,从11月份中旬开始浇水,半个月后正好浇完,这时正是开始夜冻日消的时间。如果地里有蚜虫必须浇冬灌水,这个情况比较特殊,前期温度异常高去年11月上旬发现麦苗根部有蚜虫发生,经过虫情调查50点有10点就发生蚜虫,采取的是五点取样法,二百亩地为一单位,打药不理想都在土壤表层根部,只好浇冬灌水。
2、苗情调查
分蘖有两个高峰期:年前11月底至12月中下旬是分蘖盛期和2月底三月初。如果年前或年后调查一次即可,主要指导来年的水肥管理。采取五点取样,二百亩地为一单位,一米双行调查主茎的叶片数、分蘖头数,根系数(在这点里随机拿10个麦苗查根系数)。鹤壁小麦返青期2月15号,春节过后我做的调查,在这个返青期前两天开始调查,两个人用了四天。水肥适合时期:壮苗拔节期、弱苗返青期,旺苗拔节期后。
3、病虫害防治 从返青期到起身期是防治病虫最好的时机,今年特殊,天气干燥,经过调查病虫害结合农业局病虫情测报决定不打农药。除草剂采用机械喷洒,从起身期开始2月25号开始打除草剂,3月20前必须结束。选用都是复配的除草剂,这样除草范围广。除草剂需注意事项:小麦拔节后是不能打除草剂,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三、春季管理
从返青起身期到抽雄这一阶段。
1、水肥管理 按苗情标准执行浇水施肥时期,弱苗返青期,壮苗拔节期,旺苗拔节期后。由于合作社水利设施落后,土地面积大,不能按理论指导实践,从三月初开始浇水施肥,三月底结束。尿素一次全部撒施,亩用量50斤。
2、群体调查 三月底四月初在原有的点上继续调查看群体有多大,调查内容同上(苗情五点取样)
3、病虫害防治 四月初打药有麦苗都已经拔节,全部人力背壶打药,现场要监督,杀虫剂氯氰菊酯、乐果和杀菌剂叶面肥掺着打,粉剂和乳油搭配不会发生反应,农药只要酸碱性一样就可以掺着。主要防治蚜虫和粘虫。叶面肥最佳时期是后期5月后半月,考虑到费工只有掺到农药里。
四、后期管理
从抽雄开花到成熟这一阶段。
1、水肥 5月份需要及时浇水,合作社拥有的土地正在修路,以修路为主,种地为辅,墒情差,5月中下旬老天下场及时雨,下透了,不用在浇地了。麦黄水必须在收获前15天浇完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墒情的土地不需要浇否则会贪青。
2、去杂 去杂工作分两次:①抽雄开花期②灌浆期。过高过低明显与群体不一样一定要拔掉,不能留在地里把它带到地边。去杂需考虑人工问题。本合作社有长工不需要考虑这块只是需要交待如何去杂,经常种地的老百姓都懂得这些东西。
3、收获 籽粒形成分三个期:①乳熟期 籽粒有很多水分和糖分未转化成淀粉,籽粒一掐有股白色水;②蜡熟期 此期灌浆停止,小麦最适宜收获时间时期是蜡黄末期期,籽粒颜色呈坚硬,手捏不能成片状,九层熟十层收,此时收获产量最高;③完熟期 现在都是机械收割,老百姓懒得晒粮食,麦穗头耷拉,成弯曲状。机械此时期开始收获,十层熟九层收。
4、测产 在原有的点上继续调查,这时需要调查内容是麦穗数,从中随机选出10个麦穗 ,然后乘以小麦品种的千粒重,以此算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