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原理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4:56
槓杆存在的历史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从我们的身体的骨骼运作,就是充满著许多槓杆原理的作用。槓杆原理是力学之中最基本的原理,从中国的秤,利用一根杆子两边装上重物与砝码,中间利用吊绳当支点来秤出物体的重量,以及跷跷板、开关、开罐器等都是在生活上应用的一种槓杆原理。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也曾经说过,他可以用极大的槓杆在某个之点将地球移动,更指的是利用槓杆原理用最少的力举起地球。槓杆作用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或是机械的作用的应用,甚至童军活动所搭设的罗马炮也是应用槓杆原理。槓杆原理:槓杆的基本结构是由以一根棍材当成杆子,以及三个著力点所组成。在整体的棍材(槓杆)上有一个支撑点,这是可以让槓杆转动的点。 另一边为负荷点,就是要使物体运动的力点。 相反的另一边就是施力点,这就是我们要施力的点。 槓杆应用存在相反的形式:
槓杆原理在应用上主要分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产生,一种为施力放大,主要是增加施力的力量的应用;另一种为力矩放大,此为让负荷端产生较大距离的移动。A.施力放大:就是支撑点与施力点间的距离,这距离要大於支撑点与负荷点的距离。 这是一般我们最常见的槓杆应用方式,这方式利用较长的力臂,增加施力所产生的力量输出到负荷端,是可以放大力量的槓杆,这是一种省力的装置应用,其优点是可以用较少的力量使负荷端移动。在我们的生活动很多工具都是施力放大的槓杆作用,例如,剪刀、老虎钳、开罐器等。B.力矩放大:就是支撑点与施力点间的距离,这距离要小於支撑点与负荷点的距离。力矩放大作用其优点是负荷端以较长的力臂,在施力点上利用较大的力量,使负荷端增加物体的速度与移动的距离。这种施力方式在一般常用的工具较少见,但是在自然界上最常见,像是在肌肉与骨骼连结运动方式,例如昆虫从的翅膀利用较短的肌肉产生高速度,驱动较长的翅膀摆动,或是罗马炮或重力式的投石器(Ballista),利用重力瞬间产生极大的动力,让施力点移动较少的距离,使负荷端产生较大的移动距离,以增加物体加速的距离。这是另一种力矩放大的样式,常见於投石器(catapult),在施力点上利用绳索绞紧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或是挥动高尔夫球杆或是棒球杆时的动作,放开後产生的动力将负荷端的物体投射出去。让施力点用较高的力量,移动较少的距离,使负荷端产生较大的移动距离,使物体增加加速的距离。
槓杆原理在应用上几项重点:1.力臂越长投掷距离越远:A>B>C
相同的投射物品重量与施力大小,力臂越长投掷距离越远。2.施力越大投掷距离越远:A>B>C
相同的投射物品重量与相同的力臂,施力越大投掷距离越远。3.重量越轻投掷距离越远:A>B>C
相同的施力大小与相同的力臂,物体越轻投掷距离越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4:56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6�1 L1=F2�6�1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般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杠杆原理”这一词是出自哪里?一本书吗?谁提出来的?是哪本书?
杠杆原理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墨子以及古希腊时期的阿基米德提出来的,是一种原理,并非是一本书。战国时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在《墨子 · 经下》中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里面有等...
杠杆原理的历史
杠杆原理历史简介 1.《墨子》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杠杆原理理论。2.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
“杠杆原理”这一词是出自哪里?一本书吗?谁提出来的?是哪本书?
杠杆原理并非源自某本特定的书,而是历史上多位学者相继发现的物理概念。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墨子·经下》中提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描述了杠杆的原理,即一端的加重会导致另一端的偏移。墨子所说的“衡而必正,说在得”以及“权重不相若也”等,都是对杠杆原理的阐述。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杠杆资产的概念是出自哪本书?
杠杆资产原理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墨子以及古希腊时期的阿基米德提出来的,是一种原理,并非是一本书。战国时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在《墨子·经下》中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里面有等...
古代中国是怎样运用杠杆原理的?
3. 杠杆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通过天然绳索将石刃、石斧与木柄捆绑,或是钻孔装柄,这显示了他们对杠杆原理的初步理解:延展力臂可以增加力量。4. 春秋时期,桔槔就已经相当普遍,它是中国古代农村常用的提水工具。桔槔由竖立的架子、细长的杠杆、支点、重物以及前端...
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是什么时候开始实验的?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曾发现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
杠杆原理的历史故事
阿基米德发明的新型武器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巨型弩弓——发石机。这些巨大的弓箭是人无法拉开的,但通过杠杆原理,只需摇动摇柄,就能将石块抛出城外,落在超过一千米的距离。罗马人对此毫无准备。不久,海军统帅古劳狄乌斯也报告了战况。罗马海军原本并不强大,但后来发明了舷钩,可以使士兵在战斗中跃上...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是谁说的?
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讲述的是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
第一个发现杠杆定理到底是阿基米德还是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 ~ 公元前390年)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发明了众多机械装置,例如连弩、灵臂鬼、墨子炮等,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军事和工程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关于墨子是否发现了杠杆原理并不大清楚,在古代中国的《墨经》、《洛书》中也未曾见到...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的过程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杠杆原理的表达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前212)在他的著作《板的平衡》中,第一个提出了关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