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9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09:23
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海外市场需求日趋流行
中医药行业海外日趋流行
近年来,疗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医药在海外日趋流行。明星效应的推动也帮助中医药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但是,中医药的海外推广并不尽如人意。如今英国中医药行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沉淀期”。尽管在争取英国医保*认可上屡屡碰壁,业界仍在为推动英国中医立法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
海外传播效果颇丰
中医起初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服务,随后传播给了华人圈子附近的外国人。如今,中医药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效果最好,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有所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行业发展阻碍分析
尽管海外传播取得喜人成果,但中医仍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在医学实践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除韩日以外,中医并未进入当地医疗体系的主流,大都停留在“个体户式”的诊所模式。在中医接受度较高的荷兰,中医有4000多人,却开有1500多家中医诊所,每间诊所受训的中医人员亦不过3人,中医在立法、标准制定、教学体系、职业系统和社会声誉方面都不乐观。
立法*人才缺乏
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困境,与立法监管方面的缺陷具有密切关系,英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诊疗方法在英国发展迅速,其对于部分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疗效果,赢得了英国主流媒体关注和社会认可。然而,英国*对中医药治疗的零监管也使低水平的中医诊所混入市场,中医诊疗整体水准出现滑坡。90年代末爆发的“中药致癌”事件大大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其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11年《欧盟传统草药制品法令》正式实施,占据中药市场份额达60%的中成药被禁止出售。目前西方国家对中草药进口的*仍然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海外中医药人才缺乏
海外中医药人才的缺失也是影响中医药长足发展的因素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习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后备人才不足成为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在英国行医的中医药医生来自中国,年龄较大,在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新的信息技术掌握方面有一定局限,影响其行医效果。在英国的中医诊所良莠不齐,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服务不佳的诊所被市场淘汰也符合正常市场规律。
完善产业加强监管
如今,中医药的海外传播获得了中国*的*支持。近年来,*部委和各省区市陆续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扶持文件多达50份,据《中国的中医药》*称,中国*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全球发展,支持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促进国际中医药规范管理。目前,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中医药的国际化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各国推进。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未来,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应致力于人才供应链、产业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的搭建。中医药在海外的推广需要构建相关的*、市场、科研、教育等全体系专业人才结构;同时搭建贯穿产地种植、生产加工、运输物流、零售服务终端的产业供应链;利用人参、红豆杉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中草药产品,结合创新金融投资模式,借由金融渠道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0:41
中医已经度过黑暗时期,正在发达国家慢慢兴起,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各国人民的香饽饽。10年以后中医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一骂骂的好!
震惊卫生部*,医学院院长,医院院长!所有人必须要觉醒!
《现在医生几乎都是“饭桶”!》
老中医朱鹤亭大师,应邀到北京某医科大学讲课...
出席者,有卫生*、各大医学院的院长、教授及各大医院的高级医生好几百人。
朱大师一上台说:谢谢您们请我来分享,也谢谢您们出席听我的课。在座的都是医学界的精英,不是教授,就是博士。但我看,你们都是“饭桶” !
台下一片 “嘘哄”
笑声后问大师: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师接又说:你们西医不过是读了点书,博士也不过是多读了那么七八年的书,考了个试,就拿了个博士,也没有啥本事的。所以,我看你们都是靠证书吃饭的“饭桶”!
台下又 “哄” 的嘘笑。
朱大师接着说:其实你们根本不会看病,你们治病的本事,顶多也是三分之一。
其它的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干的事。
如果,今天医院没有科学家发明的仪器、检测设备,你们什么都不行。
此刻台下鸦雀无声。
朱大师又继续讲:医生治病救人,主要目的是治好病,那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开口几十万,闭口几十万。
更可怕的是你们连看病都不会看,更不要说治病!
一个病人进来,他问你:医生,我得了什么病?
自己是医生都不知,反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病人说完,医生就开始开各种化验单 、检查单......
“哄...”底下又嘘声一笑。
大师接着说:现在的病人去医院看病,你们这些专家就拿起张纸,写上X光、CT、验血、验尿,心电图,脑电图、核磁…等等。
患者在医院转了大半天,一大堆的检验单,全部是仪器和操控员在忙,忙完一轮,结果患者拿了一堆检查废纸和片子回来了。
医生拿起报告来看,哦,你的肺如何如何了,你的心脏怎么怎么地,你的哪里又有甚么甚么问题啦… 等等,
然后按书上教的,哦,你要吃甚么,甚么药,嗯,你一定要吃,而且坚持吃… 等等。
或对病人说:你要多注意…,常到医院来检查哦”患者就回去天天吃药,3个月后就开始做手术 ,做完手术又开始放化疗...十几万、几十万的钱进了医院,病人呢,进了太平间...
我说完了,你们说,你们是不是“饭桶”?
此刻,台下鸦雀无声。
大师站起来,举起三只手指:我们中医看病,唯一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让病人越来越严重。
是要让病人有病进来,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出去!
我们中华医学,诊断、开方,只是靠自己这三根手指。
你们就没有这个本事!
离开了科学家发明的各种检测仪器,你们什么本事都没有,你们都是“饭桶”!
朱大师说: 不信,现在就叫十个医生上来,不管是教授还是博士…和我比试比试,你们十个人一起来,找十个病人来,到这台上。
也给我也找十个病人来,在这里我能把十个人用三只手指诊断出病症,而且我一个人把他们十个人都治好。
你们行吗?
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敢和我比试的,就请举手上来。
结果,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你们就知道吓唬病人,和病人打心理战术,给病人制造危机,让病人多使用医院的医疗设备、多开药、多拿提成多赚钱,医德医风何在???
台下鸦雀无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2:15
要说中医,就要从“中医”这个名称的起源上说起。
... ...
1,中医名称的起源。
中国传.统.古典医学,起源于五十万年以前的黄土高原人类炎黄,以粮农、医药和父系血缘家族生殖遗传的原始三大科学生物遗传工程文明,确立了中国古典医学在全球人类社会生活上的生物医学基础地位。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古典医学基础上的现代中国本土语言的医学。
中医,是本朝建廷初期、为了区别于西方医学的中国本土医学名称。
还可以说,中医是一八四零年八国联军侵华历史造成的医学名称产物。
严谨的说,中医与西医都是中国最古老医学的现代通俗医学产物。
中西医的差别,在于人类种.族在语言上的巨大差距,所造成的深厚文化和表浅文化上的人类语言理解与表达形态的不同。
... ...
2,古典医学的演变。
中医词语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于阿.片战争导致西洋医生进入中国行医所造成的、中国本土医生与西洋医生在称呼叫法上的区别。
在实质上看,中医是在中国东周列国时期儒学深刻影响下形成中国古典医学的文言高峰经典化的语言形态上,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在文言经典医学语言上的通俗化医学语言诉求。
我们在历经艰险保存下来的元朝和明朝文著中不难发现,此时的大量作品在语言上的通俗化已成定势,几千年一成不变的医古文已经跟不上了时代的要求。
通过发生在明朝“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事件,结合明太祖“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的资料举动、经过严谨的分析大胆的设想,明太祖已经掌握了深藏于十万大山中隔绝于世的科学技术军团,带领明朝走出“封建官僚*体系”的困牢,并把希望寄托于长子长孙的身上。
非常不幸的是,明太祖驾崩后这一创世纪的设想毁掉了长子长孙两代人的努力,长孙迫于无奈之下而率领十万大山中的科技军团逃亡于西欧,将中国几十万年以来的科技成果植根于欧罗巴。
我们通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医《解剖生理学》与现代的西医《解剖生理学》比较后不难发现,早期的版本几乎是完全的现代通俗汉语格式,现代的版本仅在某些细小的结构上出现了西洋人的姓氏名称,这样明显的差别是很难被中国本土人所忽略的。
这些语言上的差别充分地表明了,全球人类物种在语言进化上的时代差别是巨大的,中国本土人类语言遥遥领先于世界人类语言的千百万年以上。
从而,基本上可以证实,中西医都是源于中国的文言经典医学现代通俗语言的表面解释。
西医的西方人,还不具备理解中国文言经典医学语言内涵的能力;
中国的中医,需要在对医古文的释义上来进行深层的学习和研究。
... ...
3,中医的社会地位。
中医的社会地位,受困于中国决策层的偏见。
(以下简略五百字)
... ...
4,中医的发展前景。
中医的发展前景,由于中国本土人彻底地混血状态,原发创新能力大大降低,总是在模仿、剽.窃中亦步亦趋的爬行,很难令人乐观。
而某些中医院校的“中西医结合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悖论与笑话。
最终还要有中医医院临.床.上的实践来说话,当我们走进全国的中医医院的病房时,肯定会感叹无差别的吊瓶大输液令郎满目。
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祖.国医学的中医植根于中国广袤的民间大地上,那些彻底地脱离了“悬壶济世”第一线的“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等等名头们,往往可能会困锁祖.国医学的发展之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面理解.祖.国医学,专家教授也不行。
几十万年以来的中国先.祖.科技文明经验告诉我们,中医不能像西医那样去无脑型的“规范化”的“学术权威”化的发展,很可能会把中医赶进死胡同。
很难想象,当中药西制的静脉注射剂发生大范围的“过敏反应”时,在长篇类牍的学术探讨中,却为什么看不到.祖.国医学下的“四气五味”与“阴阳虚实”冲突上的辩证呢~
.
对于中医就业情况,建议拥有良好的中文基础,优先学习中医后再学西医,深入浅出。
千万不要去“中西医结合系”,误国误民误自己哦~
当然,混文凭的除外~
... ...
总之,中国现代的*环境和生态环境,都不支持中医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生存发展。
中医的未来,也许要等到社会大环境的春暖花开之时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4:07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理论体系,中医是整体论治,强调未病先防,是一种经验学,治慢性病效果较好,但缺乏应急手段,西医是建立在西方科技为基础上的,有多门学科支撑,想比中医是单打独斗,由于西医外科较先进,应急办法较多,影像手段先进,所以被广泛应用,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影像必须有病理性改变才能查出,看似先进其实是慢拍子,因为它是以果为依据,中医不同四诊参合阴阳平衡是以因治病,看似慢其实是先人一步。社会地位现在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现在西医传入中国后近代虽有废中存西的呼声,但中医界人事前前仆后继使得中医保留了下来,新中国中医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医是博大的高,中医毕业生前景是好的,但中医年轻时是出不了名发不了财的,年纪大了经验丰富了知名度才会慢慢提高,所以要耐得住贫寒与寂莫,中医的收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这个高尚的职业也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以上全是个人理解不是复制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6:15
同学,标题太大了,这是论文都写不完的。简单的回答你,中医现状并不好,因为缺少中药的支撑,中药是中国最古老的治病处方,近几年药品法规对中药及中成药特殊性的考虑不够,主要体现在稳定性检验上。使得过大部分有效的处方没办法在药品市场上进行流通。久而久之,中药越来越少,中医自然也就失去了治病的工具。不过中医是整体治疗调理方案,是国人最需要的治疗办法,现在国家开始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了,相信未来前景会好的,就业方面需要学生自身的水平提升,总体来说,现在医药方面中低层次人才供应过剩。
希望对你帮助!望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8:39
三位中医界权威人士谈中医的前景!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
20世纪我国文化学术界有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与认识欠全面,认为要发扬中医,必须用西医的模式及理论去帮助中医药学。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中医药学无论医、教、研,都借鉴西医的模式,表现出来一个很强的倾向,就是把中医导向西医的评价体系和轨道当中。但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的模式给中医药学术带来的束缚多于帮助,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今天应该是觉悟的时候了。
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是宏观医学,两者都是科学。但现在大家只承认西方的科学模式才算科学,虽然中医能治好西医治不了的病,但是与该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学”。不知道这是不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权主义?
所有的中医都要温习、钻研、挖掘中医的经典和文化精髓,这才是正确的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千万别搞错了,误以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就以为是中医的现代化。也不要以为把中药打入美国市场就是现代化、国际化,错了,我们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让西方接受。这不仅涉及民族的自尊,应该搞清楚现代化不是目的,服务人群才是目的。首先应该为13亿人口着想,保护好中国人的健康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
游向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
据我了解,目前国外医学界一般认为医学分主流医学和替补医学两种。在中国,西医目前已经取得了主流医学的地位。主流医学之所以承认替补医学的存在,是因为人的生命有限,减轻病痛、延长生命是很现实的需要。西医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包打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在现有的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中寻找其他方法。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而中医把医术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用哲学化的语言表述病症,用理论指导治疗过程,是替补医学中最系统最悠久的一门方法,可以说是生命力最强的古老医学。去年成功治疗“非典”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邓铁涛:“非典”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个附属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疗效显著。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被感染。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97天,平均住院天数8.86天(不计自动出院者)。
这些病例均用西医方法确诊为“非典”,用中医药治疗后,再用西医方法确认痊愈,均有严格的病案记录。
我们国家重西轻中的现象严重,西医有点小成绩就宣传,中医有点成就,先说“不知道是不是可靠”;即使被证实了,还要想方设方去否认。其实像出血热之类比“非典”更厉害的病,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流行性出血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研究组治疗,中医组的死亡率是1.11%,西医组的死亡率则为5.08%。
刘立红(南京中医学院医学博士,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
中医落到这样一个地步,不能不令人生疑。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中医院搞临床,这家中医院有一条明文规定,发热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3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为什么中医院不规定用西药退烧3天不退,必须上中药呢?难道真正的中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吗?
近10年来,中医界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临床疗效上不去?中医理论已经形成2000多年,会不会因为理论落后所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效指导呢?于是就有人提出中医理论滞后于临床的问题。我想问的是你真正弄通中医理论没有?把原因错误地归结到理论落后上,那我们就会形成真正的倒退和落后。问题并不出在理论上,而是出在我们的认识上。
在西医里,理论和应用之间有一个庞大的技术中介,整个现代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在为这个中介服务,这使得医学理论的应用非常方便。而中医没有这个中介,完全靠医生自己把握。在现代科学面前,精英是可以复制的。而中医没有这个方便,理论再好,如果你不能把握还是零。中医的落后就落后在这个环节上。中医的现状就出在我们自身对理论的领悟和运用技巧上面。这个理论不但适用以往,而且能够解决21世纪的问题,非典就是一例。
《内经》将医生分上工与下工,张仲景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现在大多数人对中医的认识,都是从已病的层次上去认识;我们采用的现代中医教育路子,只是一条培养下工的路子。
游向前:的确,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在西医里各种先进的科技应用速度很快,所以西医诊断的技术进步很快,但其治疗的进步比诊断要慢得多。很大的原因是药物的发现慢。西医的药物发明通常都是发现肌体或缺或多某种物质,然后化学合成近似物弥补,先在动物体上做实验,然后在人体上试用,出现问题后再改进,或减少其副作用,或停止使用。
中药一开始就是以人体为基础进行实验,有几千年的实验基础。而西医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尤其是药物治疗史只有200多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药是安全的有效的。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但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药物的毒性,通过不同药物的配伍和炮制过程减少毒性对人体的损害。国外时常发生根据中医复方药中的某一味药物属于有毒物质而禁止使用的情况,因为西医根本没有配伍用药的概念。
邓铁涛: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有关部门也在用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很好的药在药检部门却无法通过,比如牛黄安宫丸,让昏迷了3个月的凤凰卫视的记者刘海若苏醒过来,但是因为里面含有重金属,现在却不能批准生产。
国外从动物到人的实验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而我们却要倒过来,原来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在人身上的临床实践,现在居然行不通了,要回过头来让“老鼠点头(小白鼠实验)”才能通过。
在早期我国从事药审的人很多还是很有经验的老中医,当他们走向年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新一辈的药审人员大多接受的是西医教育。脱离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来管理中药,恐怕将来准许用的中药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大家会对中医没有信心,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必须要改造中医才能走向现代化。现在需要的是用临床的疗效和新科技结合来实现中医现代化,需要很多“铁杆中医”,就是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过硬,并且能够治疗疑难病症的医生。中医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后面,埋伏着后继乏人乏术的衰亡危机!
刘立红:现在有几个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会报考中医学院?我看没有。“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
所谓的现代中医教育,其实是模仿了西医的一种教育。分科越来越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多,但教学质量如何呢?这些年一直有大四的学生请我在实习前做讲座,题目就是《如何学好中医》。为什么呢?因为学了4年还是不清楚用什么去对付实习。
我们提倡科研、提倡现代中医教育,完全是在用现代科学的筛孔对中医进行过滤,滤去的都是中医的精华。当前中医出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教育传承上出了问题。现代教育模式里,只有工具式的老师,却没有*。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有“师传”。这门学问没有现代科学的通透性,特别在技术应用上并不通过技术中介来实现,而必须靠人去用功。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确实需要言传身教。
至于实验,《黄帝内经》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黄帝问岐伯,你的阴阳理论是怎么发现的?是不是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的?中医确实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运用人体之外的东西进行的外证实验,但是在传统文化里存在着细微精深的内证实验。正是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构建了中医理论。经络、穴位这些东西光凭思考你能思考出来吗?
现在中医界有一个可怕的怪现象,就是对中医经典的教育在逐步减弱。大多数中医院校都已将经典改成选修课。一个支持经典选修的依据就是搞*调查,许多人认为经典意义不大,打了“×”。你认为经典没什么,恰恰说明你在经典中没有学到东西。只允许中医搞现代化,不允许中医搞传统化,我看这个中医很快就会完蛋。
游向前:对于中医药的现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
药厂为了便于制造、销售,希望开发更多的片剂等方便服用的药品,倾向于简化配方;研究机构可能希望尽快搞清中药的药理,用西医的科学标准解释清楚中药的疗效;而很多中医院都愿意配置更多的现代科技仪器和器械,希望自己什么病都能治,什么手术都能做。
这3个方面都属于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中医现代化的核心部分。中医现代化应该在保留中医本质(辨证施治)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现代需求。提高治疗的重复性、可测性、方便性,也应该是中医现代化的目标。
邓铁涛:中医院的出路在于有没有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才是当务之急,转向是没有出路的。把全国的中医院都变成二流的西医院,对中国对世界的卫生事业有什么帮助呢?
解放前我国有40~50万的中医,如今这个数字没有增加,而西医却从不到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从大学来看,西医大学有多少?中医又有多少?拿广东讲,现在只有一所中医药大学,其他都是西医大学。以前有实实在在的师徒班,现在这种关系反而是不被承认了,也就根本没有了这种师徒教育制度,丧失了一种最有价值的中医传承。
美国的医疗费用1996年达到103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上。西方这样的医疗模式,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能承受得了吗?中国要解决人人有医疗保健的权利,我认为非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21:21
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相信不难发现,西药的药品说明书越修改,毒副作用越大,越多。尤其是滥用西药及长期用西药的人群(任何西药)。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体质),西医说免疫力急剧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罕见病高发。很多西药 不是说你停药多久之后就没问题了,而是可怕的“后遗效应”,长达多年。中药相比较来讲 我们说药食同源的 只要在辩证指导下 进行合理应用是没有毒副作用的。毒副作用见于农药等人为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就是西药)。几乎所有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都是起着“抑制”“杀灭”“阻断”等作用,因此,可以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毒副作用巨大,还无法根治疾病,手术也是一样(抢救除外)。中医不是没有急救 ,只不过失传了。另外中医还有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艾灸等纯物理治疗,同样根治疾病,无任何毒副作用,只不过费用极低,医院不采用。最后,我想说西药的全产业链(研制,生产,经营,使用,销毁)对于环境,生态的破坏也是巨大的,不得不引起重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0:19
社会地位:很低,是因为真正的中医比熊猫都少,不少人就是以中医为幌子骗取钱财;现状:很惨,是因为国家宏观指导有误,管中医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医;前景:渺茫。是因为真正的好中医不懂社会知识的灵活变通,在与年轻人竞争中大多迅速死掉,反倒被一些聪明人趁机抢占位置。就业,不难,但想短期内发财的心机不良之人最好止步,因为40岁以下的中医信誉度不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3:33
现在懂中医的老百姓太少了,老百姓不认可,中医也没办法,但起码,学会中医自保没问题吧,保护家人有帮助吧,虽然,现在懂得人不多了,看中医的人也少了,咱就为了保护自己身体,学习中医也是值得的,不求给别人治病赚钱,但求保护好自己,当成兴趣爱好也是蛮好的,加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7:05
中医应是发展着的,中医在有西医后发展得很慢,中医抱着老一套的程度高,自从有了西医中医西医就成了个区别,XXXX那是西医的东西只能归西医所有,这相混不得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其实,世界各国在300年前各有各自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其情形与中医近而不是与西医近,人家的医学是开放的,是不断科学化的,而中国的中医自以为成就不小就在医学中分列开来,这种分列只能使中医与西医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医本来是可以有西医中的一此疗法的,现在只能归西医,中医的发展路径变得越来越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0:53
中医是咱们国家文化的瑰宝,现在一直推崇传统文化,所以中医的地位一下就拔高了,再加上这些年西医的一些局限性也慢慢为人所知,作为中国人很幸运地可以选择中医这条路,所以养生馆等都慢慢起来了。
——松子中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4:57
中医是近几年,大力发展下,又开始回暖。几千的中医不能抛弃。现在随着文明的进步,有许多名老中医,民间高人也愿意与我们合作搞培训教绝活,这也是一种欣慰。相比打压,还有古人的传内不传外的私心,培训是好事。但是基本功要过硬,不然学不会高人们的绝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9:19
中医的前景是光明的,现状是曲折的。中医的根在民间,民间才是中医发展的广阔天地。现在的中医执业医师法对中医的认定在无形中其实是屏闭了民间中医,有好多有传承,有专长,有天赋的民间中医,或长于中医诊疗,或长于针灸,或推拿按摩。但考核内容老是老三套,新八股文,已对选拔人才特别是中医临床诊疗人才已经失去现实作用和意义,相反起到无形的阻碍作用。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不是经验医学,经验各行各业都存在,它必须要在扎实的基础理论上才能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23:57
就现实来说,未来一段时间中医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国内还是西医占主导,就业也不容乐观,当然中医是不可替代的,发展在缓慢中进行,这是现实社会问题,不是我们能左右,我也希望中医能很快的发展起来,我很喜欢中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0 04:51
中医是有几千年实践经验争得深奥灵活度高,结合人与大自然的整体观念理论。由于现中医西化,理没人才,有传统中医的考试过不了西化这一关,连老中医在家看病都不行,这如何发扬光大?发展传统中医应尽早落实*开放中医*。讲实际只要能为百姓解疾除病就是实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