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1 03: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09:38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中成药好?
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多指肾。
上火下寒的情况现在也不少见。
下半身冰凉、怕冷,小便尿频、尿急,嘴巴又长溃疡,心烦不宁。
这就是很明显的上热下寒了。
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看问题要抓住根本。
像上热下寒,开始肯定不是因为上热导致,最先开始的是下寒,然后出现上热。
对于正常人,心属火,肾属水,肾中的水经常上济于心,使心火不至于过旺;心火也会下移,温煦肾脏,助力肾阳发挥温煦的作用。
当因房事过度或者年龄体虚等原因会导致肾脏的亏虚。肾水不再往上滋养心脏了。肾、心二脏离心离德,不再相互补充了,心火也不往下了,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
这边的肾虚多指肾阳虚,因为肾水要往上滋养心脏需要肾阳的蒸腾气化。而且如果是肾阴虚的话,也会出现肾水无法上滋心脏的情况,但阴虚会产生虚火,一般不会出现下寒的表现。
所以上热下寒是心肾不交中心火旺、肾阳虚的表现。
至于中焦不通是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表现为吃饭没胃口,吃进去不消化,消化了不吸收,拉出来还有菜等症状。
而且脾肾的阳虚经常是连在一起的,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先天滋养后天,后天补充先天;先天肾阳都亏虚了,后天脾阳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上热下寒并伴有中焦不通的证型多是心肾不交合并脾肾阳虚。
我们大概理顺了证型,那吃什么中成药呢?心火旺,我们就需要滋阴清热,泻心火;肾阳虚,我们就需要补肾阳;脾阳虚我们就需要温阳健脾。
心肾不交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子,叫交泰丸。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组成。黄连是用来清心火的,肉桂是用来温肾阳的。两个一合就起到沟通心肾的作用了。
如果自己配就更好点。
上热比较明显就黄连多加一点;下寒比较明显就肉桂多加一点。
至于脾阳虚,我之前的文章有讲到这个问题,可以用理中丸温补中焦。
考虑到还有肾阳虚,可以脾肾双补,用附子理中丸。
这样就得出了题主的问题了,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交泰丸和附子理中丸。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中成药好?
上热下寒体质可以说是现代人群的高发,因为压力大,爱思虑,同时久坐也是一大原因,导致i我们中焦堵塞,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症状或者上实下虚。气血不断地向上走,维持思路,下面就显得相对不足,所以没劲,乏力,不爱走路,但是也经常头晕,失眠,爱上火。
正常的人体得“上凉,下暖,温*”,而现代人多数是“上热,下寒,堵*”。那么对于这类体质我们可以吃什么中成药呢?
其实中成药只是一个手段之一,我们可以结合中药和运动一起进行,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1)交泰丸阴阳失乖,水火不济,人病失眠,可用交泰丸,方剂中仅黄连肉桂两味药,但是可以治疗阴阳失乖,水火不济,失眠多梦证。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能够降心火;肉桂辛热,可以入少阴肾经,暖水脏,温肾水,寒热并用,如何可得水火既济。
(2)跪坐运动
晚饭后拿个拖鞋垫着膝盖,保持跪姿,同时可以跪着走一走,可以在比较软的地方走动,能够引血下行(最好是带着护膝做一做)。
因为脚本身离心脏较远,供血相对不足,跪走能够很快将引血下行,足部的气血能够充足一些,尤其是手脚冰凉的女性,还有调理上热下寒局面的功效,还能缓解失眠的问题。
关注我!带您正确 养生 ,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导致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能下达,则必然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所以用附子泻心汤,专煎附子以温下寒,另渍三黄以清上热,这样一来,寒热之药异其气而生熟之品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使阴阳调和,水火交济,则诸证自愈。
附子泻心汤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炮附子而成,《伤寒论》中用来治疗“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其病机特点是火热邪气内盛而人体真阳又虚,从表面看来,这是一种不相协调的矛盾对立,阳盛则热,阳虚则寒,为什么阳虚能与热邪同存于一体之中?如果从上下火阴阳既济系统来看,中焦气机不能斡旋于上下,固然能产生上热下寒的格局。但是,如果从阳气与邪火的关系上来理解附子泻心汤证,似乎更能触及病变的本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段话为我们理解邪气与阳气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少火”(即生命活动之火)是周身阳气产生的根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保证,所以说“少火生气”。而“壮火”(即“邪火”)则是“少火”的克星,它不但能“食气”,而且能“散气”。在邪火内盛的病理情况下,如果它不断地蚕食人体的“少火”,就能逐渐导致阳气虚衰。阳愈衰则火愈盛,火愈盛则阳愈衰,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体,而在这个循环体中,邪火旺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如果要打破这个循环体,恢复人体的阳气,单用扶阳的方法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在消除邪火的同时,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在“壮火之气衰”的前提下,才能使“少火之气壮”,这也正是附子泻心汤一方面用三黄清热泻火,另一方面用附子温补真阳的治疗主导思想。用这种观点来认识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形成原理以及附子泻心汤的组方原则,对于在临床上更好地把握本方的运用无疑是有益的。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上火下寒一般是指肾阳虚衰,温煦失职,不能温暖腰膝,见腰膝酸冷,疼痛,肾居下焦,肾阳失于温煦,见畏冷肢寒,下肢尤甚。冬天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上面胃脘部原来古中医书籍说是心下热结,主要是脾胃之气不和,升降之机乖戾,使气痞于心下所致。因此,除了上火下寒之外,还可能会有胃气不降的恶心呕吐、噫气和脾气不升的大便下利等证。
中医上一般都是用泻心汤类主治的。一般用半夏泻心汤,用黄芩、黄连清除湿热,用干姜温阳,人参、大枣、甘草补气温中。有的下焦寒重的,用附子泻心汤治疗。泻心汤系列好多方子的。
这个最好是去中医院辩证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