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9 20: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8:26
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
第二句: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扩展资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这两句话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思想的一个反对。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
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
明神宗后期,宦官擅权,倒行逆施,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针对这一现象,东林党人往往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反对“矿使”、“税监”,甚至敢于冒犯“龙颜”。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对东林党人实行。
1624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人。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而死,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8:29
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
第二句: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扩展资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这两句话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思想的一个反对。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
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
明神宗后期,宦官擅权,倒行逆施,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针对这一现象,东林党人往往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反对“矿使”、“税监”,甚至敢于冒犯“龙颜”。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对东林党人实行。
1624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人。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而死,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