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南书院的七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4 02: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2:20
列车驶离了苏州,打个盹的功夫就到达了江阴。透过车窗,目之所见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房屋,花山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山之一了。书院就位于山脚下,江南弥陀村内。
一到门口就有迎接学员的义工帮我搬行李,领胸卡,一路都有人鞠躬问好,这让我既受宠若惊又无所适从。书院里大家互称“家人”、“学长”,每天进入礼堂和餐厅时都会有义工向我们问好,我所在的佛学冬令营,加上儒学研修营,中医启蒙班,少儿国学班,一共三四百人,数不清每天要鞠多少躬,但他们的神情里始终只有笑意。
你相信有地方可以白吃白住,有免费的课程,还有人帮你整理内务、准备茶歇么?自王奶奶2005年创办书院以来,每年节假日及周末都会开设公益课,十几年来每一位义工都在传承老菩萨奉献社会不图回报的精神。因为去年无锡灵山梵宫失火,市里严格限电,宿舍的空调无法使用,义工们便给每位学员准备了两床被子和热水袋,贴心到了极致。
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庄严,所有外墙都是红色或*,红色代表江南书院,*代表江南弥陀村。飞檐画角,雕花窗棂,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贵族学堂。弥陀村里的村民大多信佛,淳朴善良,慈悲仁厚。
佛学冬令营的讲师也都造诣不凡,达照法师智慧宽宏,吕建福老师渊博沉稳,黄方老师秀外慧中,杨术勤老师风流儒雅。我对杨老师印象极为深刻,他的课*澎湃而又幽默诙谐,他对我们提出厚望,希望我们将来能够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中国文人的精气神。
直到今天离开,我都无法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每天十点睡觉五点半起床,可以七天不沾荤,可以把每顿饭吃的一点不剩,可以在身体不适时依然保持好心情……每天早上一起练八段锦,读金刚经,就餐前齐诵感恩词……厨房窗口收碗的学长每次都会向我们微笑和鞠躬,那笑容真的好看。
餐饮组的义工每天四点半就要起床准备早餐,媒体组的学长每天可以熬夜做最多八条推送,小年的时候,村里的奶奶们来到书院来给我们包馄饨,三四百人,不知道要包几千个……这种付出让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了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任何私心的坦诚相待。
我们宿舍一共七人,大家从不同的城市来到江阴,最远的晓芬姐是从兰州来的,每天第一个起床开灯把我们都弄醒,然后就剩下阿姨一个人赖在床上。阿姨像个小孩子,拍合照的时候一定要坐在我和组长中间,说要一边牵一个。南艺书法系的赵艺姐姐,温文尔雅,我记得有一天聊天的时候她的一句玩笑话:“一夫多妻制也挺好的,这样想管家的就可以管家,想陪丈夫的就陪丈夫,我就天天在房间里写写字画画画……”在这个浮躁的、利己主义横行的社会,如此纯粹的心灵已经不多了。
小组分享会的时候,二十几个人围成一圈,逐个作自我介绍,交流心得体会。依稀记得年珍学姐云淡风轻地讲述那么沉重的往事时的倔强,记得文君说到男友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记得美丽的新疆姑娘对人生的期待和梦想,记得少年英才的晓曦妹妹活泼可爱的笑容,记得优雅温柔的芹芹姐把主持人的机会让给我还说自己乐于当伯乐……还有周辅导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她在学校里是一位严师,却从来没对我们发过一次脾气。
主持联欢会的时候何娜姐帮我编了很漂亮的麻花辫,第一次主持,上台的时候真的非常紧张,事后虽然庆幸自己完美地掩饰了过去,学长的称赞却让我愧不敢当。联欢会节目异彩纷呈,无论是汉唐旧貌,还是北疆风情,能在四五天之内准备好,可见书院里也是卧虎藏龙的。
举行联欢会的同时,厨房里已经充满了忙碌的身影,义工学长和村子里的义工老奶奶们忙着为我们准备年夜饭。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千人年夜饭,所有的学员、义工、村子里的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同享受满满一桌全素宴。我们为了秉持书院不浪费食物的传统都吃得很撑,后来在厨房帮忙的过程中,我终于体验到了义工学长们平日里的辛苦,感动,也感恩。
最后一天的欢送会上,组委会偷偷给王奶奶买了庆祝七十大寿的蛋糕和鲜花,致辞的那一刻,我分明听出来她的声音是哽咽的。
宿舍空了,大家陆陆续续都离开了,没有很伤感,我们相约明年来书院做义工,到那时再相见。七天的经历不仅让我们聆听到充满大智慧佛家真言,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心灵润泽。接下来,我想我们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慈悲向善,笃定修行。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或许这个小小的“大同社会”,它脆弱,违和,不堪一击,可只要我们知道仍有这样一个存在,便不会对这个世界过多地失望。列车慢慢驶离了这片土地,透过车窗注视着来时的风景,很相似,又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