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19: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19
含义:浮躁可以产生寒凉,宁静可以生成温热,所以清静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
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完美的事物,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静胜躁,寒能抑制热,清静为天下正。
“躁”和“静”是可以主动去做的行为,“寒”和“热”是外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只有真正知行合一地做到了这些事,才算“知清静”,才算遵循“道”,所以也才能“为天下正”。
“躁”和“静”在实际的运用上并不是同等重要,可以等量齐观的。因为万事万物的根源在“无”上面,表现出来的种种“有”的变化都是枝叶性的、次要的。
主要矛盾在于防止“化而欲作”、防止“妄作”、防止“有为”,所以保持“清静”才是最关键的。
扩展资料:
“躁生寒 静生热 清静为天下正”这句话还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地方就是第十五章的“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就是针对阳动过分的“浊”和阴静过分的“安”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来进行调整。
修行道德的人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虚”、要“柔”、要“弱”、要“静”、要守“辱”、要守“黑”、要守“雌”、要“不争”、要“为腹”等等。因为一般人类的倾向性思想和行为都是和这些相反的,所以才要特别注意克服这些方面。
只有真正知行合一地做到了这些事,才算“知清静”,才算遵循“道”,所以也才能“为天下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