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可以看出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00: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1 14:45
对于吃饭来说,既是每一天的一件生活小事,又是孩子人生的一件大事。因为孩子的很多习惯问题,其实在根源上都是相同的。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从吃喝拉撒睡这些方面开始的。
然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又是其中最重要、却又令父母最头疼的事情。因此,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教养,我们就需要从餐桌开始。
其实,餐桌绝不仅仅是孩子品尝 美食 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而在美国,相比于中国父母把喂饱孩子放在首位,他们更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能遵守就餐过程中的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并学会接待客人等等。
因此,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当然更不能忽视。
但凡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无论性格外向还是内向,到哪里都会是最受欢迎的人。不管在家里还是餐厅里,餐桌礼仪其实体现的就是对一同就餐的人的尊重。既然吃饭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那么餐桌礼仪毫无疑问就是伴随人一生的一个重要习惯和教养。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餐桌这个绝佳的平台,所以,良好的餐桌礼仪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
而在这些方面,美国的父母相对做得更好,也值得我们虚心学习。比如,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就已经开始学习用餐礼仪了,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如果不小心发出声响,也要跟在坐的所有人说“对不起”。
另外,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也是美国孩子需要上的很重要的一课,如果喜欢某道菜就放肆吃,这是绝不允许的。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餐后收拾,学习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教育结果的呈现,被我们通俗地称为教养。
总的来说,餐桌上能够反映出的是孩子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有关吃饭的规矩。比方说,如果父母教过孩子要遵守餐桌的礼仪,孩子就会知道:吃饭的时候不能吧唧嘴、打喷嚏的时候要用纸巾捂着并且转过身、不能拿餐具在菜里搅动挑自己爱吃的、别人夹菜的时候不能转桌子、人没有来齐不能先动筷子、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喧闹、不能说影响食欲的污秽词语、吃多少拿多少等等……一日三餐是家庭日常最频繁的活动,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机会。
规则不仅仅表现在用餐的时候,还表现在社交环境的方方面面,规则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没有规则意识,在上幼儿园初期就可能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吃饭总离开座位,而且吃得非常少,午睡的时间不肯睡,但是下午做 游戏 又很没精神……
在社交场合,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孩子会在餐厅里大声说笑、追逐打闹,或者在电影院的时候,总是不停地问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蛋”,声音非常大,还会兴奋地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大人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候会觉得很尴尬,因为在电影院这种安静的氛围下,似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别人往往不会指责孩子,而是用异样的眼光责备父母,好像在说:“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么不守规则!”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父母之前没有告诉孩子去餐厅、去电影院的规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小学期,规则意识会影响学习成绩。6岁之前的孩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缺乏对自己的时间、物品的管理,没有认真听讲按时写作业的习惯、不遵守学校和课堂秩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同伴评价的重要标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较少得到正面的评价,愿意跟他交朋友的人也会变少。
到了青春期阶段,孩子非常渴望同伴交往,如果缺少规则意识、不懂人际交往的规则,TA们就会为交朋友这件事而苦恼。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有的孩子身边没有朋友,原因可能是TA不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法则是尊重对方,在小学阶段因为觉得好玩,经常跟同学搞恶作剧,让别人反感。朋友的多少在TA们看来跟自己的能力相关,所以,朋友少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评价,慢慢变得不合群、沉默、跟父母关系冷漠等。
所以,父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中国素来都有酒桌文化之说,那么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可以通过饭桌上展现出来,同理,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通过饭桌上一样是可以看出来的。
虽然现代文明 社会 讲究的是开放性,不再像过去要求女生笑不露齿那样要求吃饭讲究特殊的礼仪,但是基本的礼貌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好喝的,都是先满足孩子,这本来也是没错的,但是有的家长满足孩子的同时就变成了溺爱孩子。 孩子吃饭的时候边玩手机边吃、嘴巴吧唧吧唧的响、或者好吃的都往自己碗里夹、不让别人转动圆桌等等,都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平时在家里本来的样子。
上次我们一群同学聚会,两个同学都带的孩子,四五岁左右。一个孩子吃饭的时候跟大人一起安安静静的坐着,想吃什么就让家长帮忙夹,吃完了就礼貌的说声吃好了,想下桌去玩。另一个孩子简直是不能比啊,不让人转圆桌,大人正在夹菜,就不管不顾地快速转动圆桌把好吃的转到自己面前。弄的一桌子人很尴尬,他的家长也不管,不咸不淡的批评两句。说实话,这就是没教养。
虽然吃饭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越是小事才越能显示教养问题。 所以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通过饭桌上吃饭真的是可以看出来的。
大家好,我是妮儿妈咪。 育儿 之路你我相伴,不离不弃,我们一起交流 育儿 路上的酸甜苦辣!
在饭桌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还可以看出一个大人有 没有教养。
我小的时候,一直被教育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咀嚼,吧唧嘴;不要大声喧哗;只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站起来越过很多盘子去夹菜;大人没有开动的时候,小孩子要耐心等待。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给我的教育,让我长大*之后,受益匪浅。
许多家长说什么,孩子小,淘气是正常的。但是,许多时候,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最近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他们带了三岁的女儿一起。饭桌上表现出来的,让我都觉得很尴尬。
刚坐到椅子上的时候,他们女儿不肯脱鞋,一定要穿着鞋跪在椅子上,因为如果坐着会够不到饭菜。然后,一直吵吵嚷嚷:我要吃豆腐我要吃豆腐!如果没有及时满足她,就大吵大闹,哭闹不止。周围很多人都往这边看过来。在她妈妈怒吼之后,她又哭了两声,看没人理她,就停下来了。这回又找到了新玩具,就是开始拿筷子叮叮当当的敲盘子敲碗。她的爸妈没觉得这是任何问题,还说:你看,我们家都敲出音阶来了。
后来,上来了一盘生菜。小姑娘又开始用手去抓菜,往大家的碗里面放。根本就不管不顾,这根本就不是热情,而是基本的教养没有到位。
最后吃完饭,看得出来,她爸妈也已经精疲力竭了。我隐约听到我朋友说: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累都累死了。
其实,小朋友原本没有任何问题,只是 家长教得不好,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才让小朋友表现出让别人并不舒服的状态。
饭桌礼仪,是家长需要教会孩子的,在饭桌上表现得礼貌得体的技能。
教育孩子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教会孩子讲道理,懂礼貌,有教养是十分必要的基本素养。远远比学会一个单词,会背一首古诗,重要的多。
作为目击者,通常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没什么教养。
有人说: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个人在吃饭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举止最能看出他的修养与内涵。
仅仅是一顿饭的时间,就能看出孩子背后的家教。餐桌是教养的课堂,餐桌上,孩子学会分享和感恩。
很多家庭在吃饭的时候,对孩子搞特殊化,有什么好吃的先给孩子,只关心孩子爱吃什么、要吃什么。
特别是爷爷奶奶,好菜总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全吃光,奶奶还很开心。结果是孩子常常霸着自己爱吃的食物,决不允许别人动一筷子。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自私,其实孩子不是一开始就是自私的,而是很多的时候,大人给了孩子“唯我独尊”的错觉。
要知道,每个小孩子都十分在意吃的,所以在饭桌上就能造就一个自私的孩子。
餐桌上的分享和礼让,看起来是很微小的事情,但这日积月累的细节却能帮助孩子学会爱和感恩。
餐桌上,孩子学会礼仪和教养
不少家长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从小就被告知很多吃饭礼仪: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吃有吃相、切忌“吵”、“挑”、“剩”。
人是 社会 性动物,饭桌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合之一,餐桌上的礼仪与修养,对孩子未来在 社会 上生存很重要。
在餐桌上,孩子的肢体语言无声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是否有涵养,是否得体,是否有风度,马上就能显露出来。
饭桌看教养,细节看人品。
“餐桌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这里所说的“餐桌教育”不是指在吃饭时间责问、训斥、教育孩子,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是餐桌礼仪、用餐习惯的教育。
比如父母把吃饭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别总满屋子追着喂,要让孩子知道——到点就应该吃饭,不吃就没得吃。
比如少给孩子开小灶:孩子2、3岁牙差不多长齐了,可以让他跟着家里人吃一样的饭菜,引导孩子让给老人,感受礼让和分享带来的快乐
比如教孩子正确的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比起单纯的说教,更是具体的身教,父母务必做出表率,告诉孩子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
有的父母常问,孩子良好的教养到底该如何培养? 其实教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没有秘诀,它就藏在像餐桌这样不言而化的地方……
吃饭是体现一个人品格的重要场所,孩子从小在饭桌上的礼仪在中国老祖宗的《常礼举要》就有重要规定。《常礼举要》十、同桌吃饭不另备 美食 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都强调了,一起吃饭不要另备 美食 ,不要挑剔食物好吃否,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不要训斥孩子。
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孩子必定是文明、谦让、有礼貌的孩子,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孩子。
孩子有没有教养,饭桌上一览无余。
如果在吃饭前,懂得帮家人拿碗筷,搬凳子的孩子一定是个热心助人,体会父母辛劳的人。
如果饭菜都还没上好,孩子只顾拿着碗筷狼吞虎咽,专捡好吃的吃,把饭桌搞得乱七八糟,特别有老人在一边也不管不问,吃完饭之后,谁也不给打招呼,碗筷乱扔,拍拍*就走人样的孩子一定是个自私自利,毫无修养之人。
因此,要想孩子有教养,首先得从饭桌上培养。饭前要洗手,饭菜摆好,如果有老人,让老人入座,大家一起到齐后再动筷子,吃饭时候不要狼吞虎咽,发出大的响动声,要专心吃饭,不左顾右盼。要懂得谦让,不要自己喜欢吃的菜就一人独霸,不能跃过别人面前去夹菜。吃饭时要讲究卫生,不要把饭菜到处乱扔。吃完后,要跟大家打招呼再放碗。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餐桌文化,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希望家长重视l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期待,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受别人欢迎的人往往会结识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多的机会,更容易适应未来的环境。什么的孩子会是受欢迎的孩子呢?在相貌、穿着、打扮之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教养。是的,有教养的孩子,一定会更受到朋友们的欢迎。正所谓,穷养,富养,不如有教养。教养的表现可能有方方面面,但无疑在言谈举止,在接人待物间便可管中窥豹。也有一些场合,能够对孩子的教养情况一目了然,比如饭桌上。这是为何呢?
1、吃饭的吃相能够体现教养
吃饭的一些小细节,足以体现一个孩子的教养。比如坐姿、嚼东西、吃饭时的注意力、拿筷子或拿勺的动作等
2、吃饭的礼仪能够体现教养
吃饭的礼仪各地千差万别,但有一些基本的礼仪是想通的。比如等待朋友们到齐再进餐、年轻人要等老年人先动筷子、老人不下桌年轻人不能先下桌等。
3、饭桌其实是社交场合
饭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社交的场地。有些孩子喜欢在饭桌上发表演讲、随意打断大人说话,表现出了教养的缺乏,令家长也很挠头。
饭桌是一个体现教养的场合,更是一个开展家教育的好地点。一个在饭桌上懂得约束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会在其他的场合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行为规范的人。(via勇赫大叔)
中国人比较重视在餐桌上去观察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
因为什么呢?
在餐桌上你的细节做的很好,说明你个人有素养,父母教育的也好,大家对这个人这个家庭有个好的评价。
1 不许吧嗒嘴
2 不许搅和盘子菜碟
3 不许把筷子插在饭碗*
4 不许拿筷子敲碗和盘子发出声响
5 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子小孩儿不能动
6 只吃眼前的菜
7 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动筷客人才能动
8 吃饭不准乱跑换位置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吃饭时没有教养,连带父母也会被猜想对孩子的教育有失偏差。
还有哪些是孩子应该有的教养呢?
出门进门应该和父母长辈打声招呼
对长辈尊称您
父母长辈的话无论对错都不该和长辈大声喊叫
吃东西时有长辈一定让长辈先吃
孩子不可能总是单独存在于某一个环境的,他一定要走向 社会 ,好的教养还提现在能很好的适应环境。不自私、独断、孤僻。
能与别人愉快的沟通和合作也是教养的一种提现。
第一,言传身教是关键
不管你是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你的性格、行为、语言总会一点一滴的渗透到孩子的行为中,你如何做孩子就会如何做。
第二,学会纠正孩子的错误。
每个孩子都会有做事不恰当的时候,如何纠正?
批评吗?指责吗?
不是,是要告诉他如何去做才是对的。
第三,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去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的世界是宽泛的,从他人的做法当中可以体会哪些做法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从别人的言行中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
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其实养成习惯那就不再是一种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