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黄土地区会形成窑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3 23: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1:17
由於黄土具有下列两项特性:
(1)垂直节理:疏松的黄土内有无数细小的孔洞,当黄土层厚达几十公尺甚而200~300公尺时,在重力作用挤压下,上下之间的结构非常紧密,使孔洞几乎消失,而左右间的土粒仍保持原来的疏松状况,细小孔洞仍然存在。由於黄土层上下之间的结构紧密,使土壁能够直立不坠。
(2)湿陷性:黄土颗粒之间也靠碳酸钙胶结起来,当黄土遇到大雨或流水冲刷时,碳酸钙被溶解掉,黄土即成为泥浆被水带走。当黄土受水漏或冲蚀後,地面往往出现坍陷,称为为湿陷性。
因此松散的黄土在乾燥时非常坚固,像岩石墙壁般直立著,一遇雨水就会土崩瓦解,成为一团烂泥。
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甚细,孔隙甚多,含钙,垂直节理发育。乾旱时坚如石块,一旦雨浇水浸则变成烂泥。由於黄土的组成物质主要是粉沙,又是在陆地上堆积的,不像水下的沈积物要受到水的压力和被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胶结,结构疏松,其中的孔隙,肉眼可见,流水容易渗入和把它冲走,所以黄土地区多沟壑。但它在乾燥时很结实,没有可以层层剥开的性能,但具有沿垂直方向开裂的特性,因此在黄土地区,常多壁立不倒的陡崖和黄土柱,人们也就能利用这一特性,挖出可供居住的窑洞,不仅成为我国先民的居所,而且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