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07:47
定义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利用数学法则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起因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可的曲面,所以运用任何数学方法进行这种转换都有误差,为缩小误差就产生了各种投影方法。按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可分为三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由于投影的变形,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如*、岛屿、海洋等的几何特性(长度、面积、角度、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形。每一幅地图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在同一幅图上,不同地区的变形情况也不相同。地图上表示的范围越大,离没有变形的线或点的距离越长,变形也越大。因此,大范围的小比例尺地图只能供了解地表现象的分布概况使用,而不能用于精确的量测和计算。地球投影的实质就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地理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用某种投影条件将投影园面上的地理坐标点一一投影到平面坐标系内,以构成某种地图投影。 发展史最早使用投影法绘制地图的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在这之前地图投影曾用来编制天体图。埃拉托色泥在编制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当时已知世界地图时,应用了经纬线互相垂直的等距离圆柱投影。1569年,比利时的地图学家墨卡托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制航海图,使航海者可以不转换罗盘方向,而采用直线导航。卡西尼父子设计的用于三角测量的投影及兰勃特提出的等角投影理论和设计出的等角圆锥、等面积方位和等面积圆柱投影,使得17-18世纪的地图投影具有了时代的特点。19世纪,地图投影主要保证大比例尺地图的数学基础,以适应军事制图发展和地形测量扩大的需要。19世纪还出现了高斯投影,它是德国高斯设计提出的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这种投影法经德国克吕格尔加以补充,成为高斯-克吕格尔投影。19世纪末期以后*一些学者对投影作了较深入地研究,对圆锥投影常数的确定提出了新见解,又提出了根据已知变形分布推求新投影和利用数值法求出投影坐标的新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提出了双重方位投影、双标准经线等角圆柱投影等新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对地图投影的研究结果,提出空间投影、变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多交点地图投影,为人造地球卫星等提供了所需的投影。分类1、前已提及,按变形方式可分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类。等角投影无形状变形(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没有),但面积变形较大;等积投影反之;而任意投影两种变形都较小。在任意投影中还有一类“等距(离)投影”,在标准线上无长度变形。2、按转换法则,分几何投影和条件投影。前者又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多圆锥投影;后者则包括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3、按投影轴与地轴的关系,分正轴(重合)、斜轴(斜交)和横轴(垂直)三种。4、几何投影中根据投影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分切投影和割投影。主要种类目前常用的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尔投影、斜轴等面积方位投影、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正轴方位投影等。 地图投影:定义,把地球表面上点的经纬度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为平面上的直角坐标方法,就是地图投影。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把球面成平面时,必然发生破裂和褶皱,这样就不能表示各种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为了解决球面和平面之间的矛盾,采用了地图投影的方法。因为有了在平面上投影的经纬网,就能根据地理坐标把球面上的景物,转绘在平面上构成地图。在地图投影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会使经纬网发生变形。地图投影按其变形性质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按其投影的构成方法可分为: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按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等。书面概念化定义:地图投影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建立之间的数学转换公式。它将作为一个不可展曲面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保证了空间信息在区域上的联系与完整。这个投影过程将产生投影变形,而且不同的投影方法具有不同性质和大小的投影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