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鼓不需要重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1 02:1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5
在乡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老话:“明人不用细说,响鼓不用重锤”,现在很多人在生活中畏首畏尾,“不敢冒进”,或许认为自己天生“鼓质”不一般,不需要用力就有恢弘之音,或者担心自己过于猛烈招来闲话,怀疑自己的天资问题,这类人一直活在清高与虚荣里,他们往往没有大刀阔斧的干劲和热烈执着的精神,握的锤子很小很轻,生怕用力过度,自以为是一面好鼓,弹指之力便可以一鸣惊人,一副悠哉游哉、道貌岸然的样子,实在可笑可笑。
其实,绝大多数人资质都差不多,而太多的人总以为自己别具特质,总想投机取巧、另辟蹊径,其实不过是耍小聪明,或者偷懒而已。生活中很多人都自喻为“响鼓”,不用重锤,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以为很了得,最后一事无成,而事实上,我们广泛的人们都不是“响鼓”,或者人人都是,所以,在竞争中,我们不要总幻想着自己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面鼓的性质,就像我们人的资质一样,虽然各不相同,但大概结构和发音想差不远,或者各有特色罢了,但认为自己偏偏就是面响鼓的,越是可能被淘汰,发不出“振聋发聩”的鸿音。这番敲打过程,就相当于我们后天的努力,只有把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敲出不同寻常的鼓音。
那些孤芳自赏的人或许要清醒清醒,不要一味地自我陶醉,一味的缠绵瘫软,一则是你其实鼓质并不优越于他人,二是一面鼓必须有个英姿飒爽的鼓手才能敲出震慑疆场的强音。
冰心的一首小诗里写道:“不自己当珍珠/常有怕被埋没的烦恼/把自己当泥土把/让众人踩成一条路”,我们很多人自以为天资过人,心怀优越感,在生活中懒懒散散,以为自己一倍努力胜人十倍,这些人,倒是该学学冰心的这种思想,把自己当一面平凡的鼓吧,这样才能沉静下来,正视每一件小事,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如果总这么浮在表面,纵便你本是一匹千里马,也会懒死在普通马的马厩里,岂不可惜?
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记载的方仲永,本来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这样的人应该具有天然的优越感吧?他的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以为一面好鼓毫不费力就能发出轰然之音,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几年后,再遇见他,发现他“不能称前时之闻”,再过些时日,已“泯然众人矣”。一颗流星就这样滑逝了,这是一个悲剧,古代有这样的故事,现在社会中还普遍存在,为什么很多天资聪慧的儿童最后学无所成?还有我们身边很多人,其实很有潜能,是一个可造之才,父母以为此人不可小视,将来必定成大气候,于是早早就预定他是一面“响鼓”,这番称赞,只会让他滋生懈怠情绪,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能做到全神贯注、不遗余力,所以,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人的潜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都遗憾地错过了,很多人生命的残局倒和这“响鼓不用重锤”戚戚相关,何必要把自己当一面“响鼓”而软了手心呢?
生命需要我们聚集全部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优势,这样的充分准备还只是我们行径的先决条件,在做一项事情之前,“你的呼吸调好了吗?你的尖镐利铲都准备好了吗?你的衣袖都卷起来了吗?让我们发挥这英勇无畏的矿工精神吧!”任何一件事情并不是轻易得来的,需要我们凝聚多少心思、历尽无数艰辛,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怀着优越感精神晃悠,还能在一路上开采出什么“金矿”呢?所以,我们不光要狠下心来,舍得运注力量,这还只是准备条件,如果说把一件事情做好这个过程是一次万里长征的话,这番思考还只是思想准备,还未开始踏出第一步,而且在以后的实际路程中,还有众多的艰辛,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惬意,所以,我们必须整定心态,踏踏实实的做,求真务实,而不能盲目自得、举止轻浮,不然任何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有一种说法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人就有一种倔强的拼劲,至于有的时候需不需要把意志推到极端,那要看具体情况而论,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意志疏怠,显然是难成大器的。
纵便是敲鼓这件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敲好的,力度的运用、部位的不同,都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在一敲一击中还可以展示自己的心情因素,比如有一些乐器就有鼓的特性在里面,而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浮,做一个很好的鼓手也不容易。
生活中比着复杂、艰难的事更多,我们更需要把意志力提升到百分之百,把它放在焦点上,用智慧和热情来融化,这样很多事情才能迎刃而解,从中我们也受益匪浅,这样的人成长得很快,敢于拷打自己的灵魂,敞开心灵让它感光,不会时时总惦记着自己天生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具有多少优越感,而他更愿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凡的人,“一面平凡的鼓”,而灌以最热烈的意志,来敲奏生命的声音,或雄浑,或悦耳,流露着生命辛酸、幸福的滋味。
无论是响鼓还是闷鼓,我们都把自己当作一面平凡的鼓吧,我们人形形色色,各有特质的,不要因为有一丝不同寻常的光亮而把自己视为天才,我们身边不是有很多从小都自认为“有天才特质”的人在这份“荣耀”中终于碌碌无为了吗?给自己一份理智的认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人的潜力是趋于无限的,不要怕学多了涨破了头脑,就像怕玩灯笼怕打破了锣一样,敲鼓还是需要用一番力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5
应答如同敲钟,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敲钟者应当了解钟的特点和性能,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去敲击。了解钟是前提,掌握敲钟的技巧次之。没有对钟的特点、性能的熟悉,技巧本身就无从谈起。因此,敲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样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心态等等有较准确的把握,答问才会说到点子上。
从学生的角度说,也同敲钟一样,倘若是好钟,用不着重重地敲和反复地敲。常言道,响鼓不用重捶。这就要取决于钟、鼓本身的性能了。破钟、破鼓,共鸣不好的钟、鼓,无论怎么敲,声音都不会洪亮,不会声若雷鸣。就人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接受老师的指点。一是本身的悟性,一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关联的。光有悟性,缺乏必要的知识作支撑,便找不到立足之处;只有满肚子书本知识,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知识就成了摆设和点缀。
所以,做一个好的敲钟人不容易,同样,做一个好的钟也不容易。好的敲钟人遇上好的钟,自然是天作之合的美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6
百度百科(不知道有没有你要找的):
http://bk.baidu.com/view/109022.htm
响鼓不用重锤敲 :一面 上乘的鼓鼓面质量好,不用很大的劲敲就会很响。比喻一个头脑比较有条理的人,有了缺点或错误,只要提醒就会更正缺点或错误。
物理角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16
0.0狐狸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