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的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0 03: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01:45
立志要立大志、正志。崇者高也,广者大也。功崇也好,业广也罢,都是在强调功业之高之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论及立志问题时,都强调要立大志、正志。在他们看来,志的高低决定事业的高低,志的正邪决定格局的阔狭。《荀子儒效》篇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一个人如只能做到忍私能公、知而好问,他就只能成为小儒;如果能立志做到安公行修、兼容并蓄,就能成为大儒。同理,人立志做圣贤则为圣贤,立志做君子则为君子,立志做豪杰则为豪杰,立志为民则利民,立志为天下则兼济天下。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张载《正蒙至当》)孔子向往周代的郁郁乎文,以吾从周作为自己的志向,一生颠沛于是;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志,最后成就关学宗师之业。诸葛亮《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志向的格局决定着襟怀的格局,也决定着事业的格局。立志必须取法乎上,这一点须格外重视。
立志之后还须笃志。一个人,如果只是立志而不笃志,不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就只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此即程颐所谓志不笃则忘废。所谓笃志,就是在立志的同时,还要做到守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做到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勤勉不怠。其中,勤是其基本义项。王阳明认为,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一个真正勤奋的人,是真正具有坚忍不拔之毅力、纷扰不烦之耐心、贞固不变之气质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坚定不移之意志和不屈不挠之精神的人。他深深懂得一曝十寒、一作十休的危害,也明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道理,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其心,苦其志,劳其力,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朝自己的目标挺进。业广惟勤一句中,惟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强调立志于人生事功之重要意义的同时,又强调了笃志、力行在功业成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表述精练,内涵丰富。后人在论及重志尚功传统时,往往以此句作为典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01:46
随着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大多人既无衣食之忧,更无战争之扰。在相对祥和的氛围之中,“立志”慢慢地沉浸在“优渥”的土壤下。于是有人认为,“立志”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没有以往那么迫切;更有人觉得,“立志”已经过时,既不重要,也不必要。
真是如此吗?
孟子道:夫志,气之帅也。
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
可见,“立志”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更决定了教育的上限。所以“立志”对于教育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教育,有两层意义:
一是教授知识;
二是培育观念。
“知识”决定了“观念”可被运用的范围、可被发挥的程度;“观念”则决定了“知识”的目的、“知识”的方向。
正如卢梭所说:教育,不仅是培养有用的人,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
何谓好人?即观念正确;如何培养正确的观念?非“立志”不可。
有了“立志”,即便知识有所欠缺,但依然可以发挥作用,而且可以持续进步;而没有了“立志”,即使知识丰富,但依然会迷失人生方向,失去真正的灵魂。
王阳明说:“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没有志向,人就成了“活死人”,所谓行尸走肉,指的就是没有志向的人。
有学生说:我立志了啊!难道用功读书、找个好工作、迎娶“白富美”不算立志?
也有老师讲:我教过他们立志了啊!难道为了让学生得高分、为了追求升学率,就不算立志?
“立志”的“志”,是“志向”的志,“志气”的志。对整个人生而言,“立志”是终极的目标,人生的理想。“找个好工作、迎娶白富美”也好、“让学生得高分、追求升学率”也罢,都是人生的过程,而不能成为人生的理想,更不能作为“立志”。否则就是误解了“立志”的真正意义,造成的结果,不仅是一叶障目、本末倒置,还会得不偿失、抱憾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