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2 03: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8:58
redis的高可靠性体现在:
1.数据尽量少丢失
2.服务尽量少中断
前者体现在AOF日志和RDB快照的数据可持久化手段上,而后者是增加副本的冗余量,即将一份数据保存在多个实例上(即使一个实例挂掉,其他实例也能对外服务,也就是主从复制)
实验(一主一从)
准备:相同的redis.conf文件
文件夹创建:
编写master.sh和slave.sh(注意slave.sh修改端口 -p或者不加)
启动master容器并验证
退出记录容器IP
进入slave文件夹修改redis.conf
运行slave容器并进入查看slave的实例有没有name键
查看master和slave日志
提示success
根据master日志我们看看
1.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Replica 172.17.0.3:6379 asks for synchronization
2.Full resync requested by replica 172.17.0.3:6379
172.17
3.RDB: 6 MB of memory used by copy-on-write
试试向主库写入数据
redis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增量复制
实验
查看日志
我们看到从库宕机重连后并没有进行再一次的全量复制,而是将增加后的数据发给从库。
当主从断连后,主库会把断链期间收到的写命令写入replication buffer(上面有提到),同时也会写入repl_backlog_buffer这个缓冲区。
repl_backlog_buffer是一个环形缓冲区(类似mysql的redolog),主库记录自己写到的位置,从库记录自己读到的位置。
从repl_backlog_buffer偏移位置出发:
1.刚开始主从库都位于repl_backlog_buffer的起始位置
2.主库不断接受写操作,主库的repl_backlog_buffer位置发生偏移master_repl_offset
3.从库复制写命令也不断偏移slave_repl_offset
4.从库断开连接后重连,除了发送psync命令还会发送slave_repl_offset
5.主库计算master_repl_offset和slave_repl_offset偏移差,并将期间的命令发送给从库(set sex 1)
因为是环形的,那么写满后再写入,那么最先写入repl_backlog_buffer的就会被覆盖,出现主从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如何设置配置中的repl_backlog_size就显得很重要
-主从复制第一次采用全量复制当从库数量太多,如何分担主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