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姓“翟”(zhái)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3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56
名人精粹
翟横: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翟方进: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自杀。翟义:方进少子,西汉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王莽摄政后,举兵讨伐。后被击败,并夷灭三族。翟西甫:广汉雒人,东汉官吏、学者。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历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击斩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锡命解诂》。翟汤:寻阳人,晋代名士。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盗匪闻其名,皆不敢犯。翟让:东郡韦城(今河南长垣)人,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因犯死罪,逃至瓦岗,聚众起义,是瓦岗军初期首领。李密投瓦岗军后,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翟让有意让贤,并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不久被李密谋杀。翟汝文:丹阳(今属江苏)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翟院深:北海营丘(今山东淄博)人,宋代画家。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翟王宣:河南洛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翟銮:山东诸城人,明代大臣。弘治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后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渊阁参予内阁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升为内阁首辅(即宰相),因魏忠贤排挤,不久致仕还乡。翟凤翥:山西闻喜人,清初大臣。顺治年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戏课农桑。翟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工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翟云升:山东东莱人,清代学者。道光进士。性嗜古、工诗,尤精隶书。有《隶篇》、《五经岁遍斋诗稿》、《说文辨异》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56
翟姓历史名人:
翟 横:(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魏国大臣。
翟横出身于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
翟方进:(生卒年待考),字子威;汝南上蔡人。著名西汉大臣。
翟方十二、三岁时,老爸就死了,弄得他差点要喝西北风。好在汉朝人十三岁就可以参加工作,凭着死去的父亲的关系,翟方进在太守府谋到了个“小史”的职位,就是抄抄写写,和现在的文员差不多。他性格倔强而自卑,也不知道逢迎拍马,府中其他的高级官吏都对他詈骂侮辱,无所不为,使他感到很抑郁,就去问一个叫蔡父的人,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蔡父发现他相貌奇特,就说:“你看上去有封侯的骨相啊。不如去读经书罢。”翟方进一听,大喜,马上辞职,要去长安拜师学经术。
他只有一个后母,不忍心他小小年纪单独外出,也跟着他去长安,靠着织草鞋卖供他读书。寒窗十多年,翟方进逐渐出息,也开始带学生了,京师的儒生们都很佩服他。他又去参加朝廷的考试,考得了议郎的职位。这时候他大概也年近三十了。
议郎官不大,俸禄为六百石,但是岗位很重要,可以经常有机会见到皇帝,魏太祖曹操当年就从二千石的郡太守退下来当过议郎。不久,翟方进历官博士、朔方刺史。在汉成帝鸿嘉元年的晚些时候,将近四十岁,翟方进升迁为丞相司直,这就是“比二千石”的大官了。
丞相司直是汉武帝设的,职责是帮助丞相举奏犯法的大臣。于是,在西汉后期的舞台上,上蔡翟方进闪亮登场的时候来到了。
刚当上丞相司直的第二年春天,汉成帝去长安北面的云阳县泰畤祭祀天神,完了之后顺便到附近的甘泉宫休息。翟方进不知怎么了,坐的马车竟然行走到皇帝专用的驰道上,被司隶校尉陈庆逮了个正着,当即奏了他一本,把他的马车也没收了。那个时候当官的马车大多要自己掏腰包,没有所谓公费,买不起的只好步行。翟方进白白丢了一辆马车,心里肉疼,对陈庆自然怀恨在心。到了甘泉宫之后,在殿中集合,廷尉也就是最高*院长范延寿排在陈庆后面,陈庆当时心情有点郁闷,就回头和范延寿絮絮叨叨地诉苦:“范公,刚才在泰畤祭祀天帝的时候,我做错了点事,按照律令得花钱赎罪。尚书抓住我这件事,马上就要当廷奏报。唉,以前我也当过尚书,曾经要奏报某件事,不小心忘了,过了几个月才记起,皇帝也没有在意。但愿这回尚书也忘记了才好。”
按照汉朝大臣集会排位的顺序,一般是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并列,身后是中二千石九卿们。陈庆心情不好,和范延寿说点闲话解闷,也能理解,但他忘了翟方进就在自己身边!翟方进被没收了马车,岂能放过?果然,会议一开始,翟方进就上奏道:“陈庆在祭天的时候犯了大罪,一点也没有悔过恐惧之心,反而认为自己只需花点钱就可以赎免,把法律当成儿戏;他还仗着自己曾经当过尚书,满嘴跑马车,把宫中的事随口乱说,漏泄宫中机密;又扬言奏报公事快一点慢一点都无所谓,把圣明的皇上您当成空气,奉诏不谨。这三项加起来都是不敬之罪。臣在此严肃地举报他。”
应该说,翟方进的奏报够厉害,三项中随便哪一项如果放在汉武帝时期,都可能让陈庆断头。好在汉成帝虽然是有名的沉迷酒色,对待大臣却很宽厚,只把陈庆免职了事。翟方进算是出了口气,报了一箭之仇。由此可见他不仅仅是个只会空谈,疏于实事的儒家知识分子,在法律上他的造诣也不低。而且这只是他小试锋芒,接下来不久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才让他在朝廷威名大振,最终震惊朝廷。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汉朝的边郡北地郡有个叫浩商的人,因为犯了罪被义渠县的县令追捕,他逃得快,义渠县令没有抓到他,就把他的母亲抓来,押到义渠县*所在的邮亭,和一头公猪捆在一起,极尽侮辱。
果然,浩商的族人忍不下去了,于是会集了宾客,假装成司隶校尉的手下和长安县尉,诱杀了义渠县令一家六口。县令遭到灭门,朝廷也惊动了,丞相、御史大夫向皇帝请求,希望派遣自己的手下和司隶校尉、各部刺史一起追捕,并查明白事件的起因。皇帝批准了丞相、御史的请求。新上任的司隶校尉涓勋却突然跳出来反对说:“按照《春秋》大义,周王手下的官吏即使职称比较低,但是朝会排位的顺序仍列在诸侯之上,这叫做尊重王命。臣现在是皇上您直属的督察官吏,专门督察内外朝大臣,现在丞相竟然命令他的手下督察我,太狂妄自大了,没有一点上下礼节。臣觉得,丞相薛宣乃刀笔小吏出身,靠着熟记了几条律令,判决了几件案子当上丞相,就自以为是。浩商所犯的罪,不过是杀了义渠县令一家人,这是一家人的祸患;但是薛宣这样专权摆威风,却会害了整个国家,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希望把他的罪状让中朝的将军、列侯们讨论,该判什么罪就判什么罪,不能姑息养奸。”
廷议者一致认为丞相薛宣不应该以文书督察司隶校尉。薛宣以精通律令文法起家,可究竟年纪大了,比不得别人的“童子功”,闹得刚当上丞相就挨了这么一闷棍,没什么办法,只能脱掉帽子向皇帝*。
但翟方进看不下去了,他是丞相司直,薛宣是他的上司,上司搞得灰头土脸,自己也不好看。何况薛宣对他非常礼重,士为知己者死,所以他开始暗暗寻找机会,为上司报仇。他的嗅觉又很灵敏,很快就被他捕捉到了机会。
原来涓勋这家伙也并不像他嘴上标榜的那么大义凛然。他看不起薛宣,是因为薛宣没什么后台,完全是靠个人本事积功次当上的丞相。按照惯例,司隶校尉初次任命的时候,要去拜见丞相和御史大夫,但是涓勋自以为是,当初竟不去拜见。后来朝会时见到丞相和御史大夫,也傲慢不逊。可是对待外戚王氏就完全不一样。汉成帝一朝,一直是王氏擅权,不管当多大的官,得罪了王家人就绝对没什么好下场。可是涓勋有一天在路上碰到成都侯王商的车马路过,竟然忙不迭下车,等王商的车马过了才敢上车,后来还偷偷去拜访光禄勋辛庆忌,因为辛庆忌和大将军王凤关系很密切。可见涓勋表面上的“尊君”和正直公义,都是装出来的。
翟方进偷偷侦查到了这一切,立刻上书劾奏涓勋“不遵礼仪,轻慢丞相”。要知道那时的礼仪非常重要,因为名义上丞相仍是百官之首,连皇帝见了也得站起来表示礼重。如果在路上碰见,丞相拜迎,皇帝还得专门下车。翟方进严正地指出,涓勋对丞相如此不尊重,对其他贵戚却谄媚有加,实在是看人打卦,毫无操守,趋炎附势,无耻之尤,应该罢免。最重要的是,翟方进历数涓勋这些罪状时,不但有文法律令作为依据,而且引经据典,把《春秋》、《论语》的大义全搬出来了,要从根本上把涓勋搞臭。此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皇帝得到奏章,自然要发下来让群臣讨论。太中大夫平当跳出来反对翟方进了。平当也是明经出身,《春秋》一套很熟,可能他并没什么私心,或想和涓勋结党什么的,估计就是看不惯翟方进偷偷刺探别人隐私这套把戏,他清清嗓子,开口道“方进国之司直……”第一句话就有出处,《诗经·周南·羔裘》里说:“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可见他经术的娴熟,这种人惹上了绝没有好果子吃。接下来的罪状是“翟方进身为国之司直,不好好检点自己的行为,作属下的表率。年初去甘泉的时候,犯法行走驰道,前司隶校尉陈庆公正无阿,没收了他的车马,他不知改悔,反而怀恨在心,偷偷记下陈庆随便开玩笑说的话,告黑状,打棍子。不久前现司隶校尉涓勋因为浩商事件举奏了丞相薛宣,翟方进又怀恨在心,秘密侦探涓勋的过错加以举奏。臣等一致认为翟方进不用道德来辅导丞相,反而结党营私,指鹿为马,打压异己,应当好好抑止住这股歪风邪气。臣以为涓勋为人一向正直,奸人都畏之如虎,虽然这次有点小错,但应该稍假宽容,臣保证他一定会好好学习”。
平心而论,平当的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放到法律层面上来说,就得就事论事,挖掘别人的背后动机是不对的。汉成帝虽然以昏庸著称,却并不傻,他只有两个弱点,一是好酒色;二是讲亲情。前者使他沉迷于赵氏姐妹的蛊惑,后者导致王氏专权和王莽篡国。他不是不知道王氏专权之害,可是每当舅舅们一装可怜,太后一哭,他就心软了。对当前这件事,他很快做出了清晰的判断。他说:“我认为翟方进的举奏很有道理,涓勋趋炎附势,让人不齿。而且对待丞相也确实不符合朝廷礼法。至于翟方进背后有什么动机,这我管不着,孔子他老人家都说‘不逆诈’,要就事论事,不能随便猜测别人背后的动机。不是吗?”于是把涓勋贬为昌陵令。
翟方进一年之间,使得两个司隶校尉遭贬,威震朝廷,很快就升为京兆尹、御史大夫、丞相,赐爵列侯,最后连薛宣也要拍他马屁了。可见“不逆诈”这句话对翟方进的一生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对于翟方进来说,真可谓是一言可以救人,一言可以替人了。
翟 义:(生卒年待考),翟方进幼子;汝南上蔡人。西汉末期大臣。
年二十岁便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今河南濮阳)。
王莽自封为代理皇帝的消息传到安众(今河南南阳),刘秀的族兄、安众侯刘崇的肺都气炸了,他对安众国相张绍说道:“刘姓皇族宗室子弟都知道王莽要篡汉,却不敢起义发难。本侯愿意带头起义发难,保住高皇帝的天下!”
张绍义愤填膺地说道:“侯爷说得对,臣愿意与侯爷共图大业。”二人计议已定,连夜召集一百余人攻打南阳郡城(今河南南阳),可惜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东郡太守翟义积极响应刘崇的义举,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拥立东平王刘京的孙子、严乡侯(今山东东平)刘信为皇帝,从东平国出发,兵锋直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刘信、翟义攻到山阳(今山东金乡)时,已发展到十余万人。王莽赶紧派兵迎敌,他的军队刚刚离开长安,赵朋、霍鸿二人率十余万百姓响应翟义,火攻长安城。王莽在未央宫中看见火光,吓瘫在地上,命令守城士兵拼死抵抗。
王莽军队在菑县(今河南兰考)与翟义相遇,双方殊死大战,翟义不幸战败,被捕牺牲,刘信乘乱逃跑。王莽军队赶回长安,杀害了赵朋、霍鸿。时隔不久,未央宫侍卫张充痛恨王莽篡国,联络五名同事准备暗杀王莽,立刘婴的叔叔刘纡当皇帝。消息走漏,王莽将六个人全部杀害,废掉刘纡的王位。
翟 公:(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东汉大臣。
汉文帝时任宫廷尉,整日宾客盈门;罢官后,则门庭冷清,几可罗雀;后再任廷尉,又有不少宾客要到他家里去。于是,他用大字署其门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著名成语“门可罗雀”即源出于此。
翟 酺:(生卒年待考),字子超;广汉雒人。著名东汉官吏、学者。
四世传《诗》。酺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以报舅仇,当徙日南,亡于长安,为卜相工,后牧羊凉州。遇赦还。仕郡,征拜议郎,迁侍中。
其时尚书有缺,诏将大夫六百石以上试对政事、天文、道术,以高第者补之。酺自恃能高,而忌故太史令孙懿,恐其先用,乃往侯懿。既坐,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懿怪而问之,酺曰:“图书有汉贼孙登,将以才智为中官所害。观君表相,似当应之。酺受恩接,凄怆君之祸耳!”懿忧惧,移病不试。由是酺对第一,拜尚书。
当时汉安帝始亲政事,追感祖母宋贵人,悉封其家。又元舅耿宝及皇后兄弟阎显等并用威权。上疏谏曰:“臣闻微子佯狂而去殷,叔孙通背秦而归汉,彼非自疏其君,时不可也。臣何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履地。伏惟陛下应天履祚,历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盖远者难明,请以近事征之。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改更社稷。岂不以势尊威广,以致斯患乎?及其破坏,头颡堕地,愿为孤豚,岂可得哉!未致贵无渐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未有等比。陛下诚仁恩周洽,以亲九族。然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宁无摧折。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臣恐威权外假,归之良难,虎翼一奋,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老子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最安危之极戒,社稷之深计也。夫俭德之恭,政存约节。故文帝爱百金于露台,饰帷帐于皂囊。或有讥其俭者,上曰:‘朕为天下守财耳,岂得妄用之哉!’至仓谷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凋伤,卒有不虞,复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无数子之佐,虽欲崇雍熙,致太平,其可得乎?自去年已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修身恐惧,则转祸为福;轻慢天戒,则其害弥深。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庶灾害可息,丰年可招矣。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恶之。
东汉延光三年,出为酒泉太守。叛羌千余骑徙敦煌来抄郡界,酺赴击,斩首九百级,羌众几尽,威名大震。迁京兆尹。顺帝即位,拜光禄大夫,迁将作大匠。损省经用,岁息四五千万。屡因灾异,多所匡正。由是权贵共诬酺及尚书令高堂芝等交通属托,坐减死归家。复被章云酺前与河南张楷等谋反,逮诣廷尉。及杜真等上书讼之,事得明释。卒于家。
著《援神》、《钩命解诂》十二篇。
翟酺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汉光武帝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汉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憙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帝从之。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
翟 汤:(生卒年待考),寻阳人。著名晋朝文士。
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晋永嘉末期寇害相继,但闻翟汤德名,皆不敢犯,乡人赖之。
翟 让:(公元?~617年),东郡韦城人(今河南长垣,一说河南滑县)。著名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
翟让因犯死罪,逃至瓦岗,聚众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事中瓦岗军前期首领。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与徐世绩(即李绩)、单雄信起兵于瓦岗(今河南滑县)。瓦岗军早期活动于东郡一带,后听从徐世绩建议,分兵西上,进入大运河所经的郑、宋(今河南东部郑州、商丘一带)界,阻截往来的船舶,资给丰足,部队很快就发展到万余人。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密加入瓦岗军。隋大业十三年,翟让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号魏公。不久,瓦岗军围攻洛阳,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隋军纷纷投降,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声威大振。
后翟让与李密亦因此而导致矛盾渐深。隋大业十三年农历11月,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
翟汝文:(公元1076~1141年),字公巽;润州丹阳人(今江苏丹阳)。著名宋朝官吏、书画家。
登进士第,初为礼局编修官,宋徽宗嘉之,除秘书郎。后责监宿州税,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高宗时任翰林院学士兼侍读,升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在职仅二个月。
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携子定居临海,初寓巾子山景德寺(今茅庵),曾为建观音殿。
翟院深:(生卒年待考),北海营丘人(今山东淄博)。著名宋朝画家。
画工出身,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
翟王宣:(生卒年待考),河南洛阳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天顺年间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翟 銮:(公元1477~1547年),字仲鸣,原籍山东诸城,因其曾祖父为锦衣卫校尉,全家迁居北京;山东诸城人。著名明朝大臣。
翟銮于明成化十三年生于京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中进士。
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翟銮委以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值文渊阁,参预朝廷机务,不久,又赐赠他银印章“清谨学士”。翟銮因母亲病逝,丁忧回家,守孝期满后,久不复职,无事待命。就找阁臣夏言、顾鼎臣商议怎样能使皇上尽快召己任职的办法。恰巧遇上嘉靖皇帝要去南方“巡狩”,忧虑北边塞上不安宁,想派个资历深的重臣代他巡视。于是接受了夏言等人的推荐,改大学士翟銮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出任行边使。
明嘉靖皇帝给予翟銮“诸边文武将吏咸受节制”,遇事“便宜区处”的权力,让他携带“钦命巡行边务关防”大印和国库(太仓)银五十万两,去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头、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九边”,犒劳边军。
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农历2月,翟銮一行从北京城出发,开始其东西往返三万余里的“九边”巡行。农历4月,至河北宣化,查得宣化卫所的钱粮、军民词讼等公务相当浩繁,只设一佥事办理,处事很难周全,翟銮上疏请增设参议一员,在宣府镇城驻扎,分守口北道。农历5月,“得旨:准增设,不必行查。”他还奏准在宣化府的方城、许家庄、东井修筑城堡,添设官军,加强防守。在大同与山西总督毛伯温商议督修长堡(弘赐、镇边、镇川、镇虏、锡河等“五堡”),农历9月抵达甘肃,与“三边”(延绥、宁夏、甘肃)总督刘天和商议进一步拓展修筑嘉峪关,并亲临嘉峪关,实地视察,听取驻节嘉峪关、巡视隘口的肃州兵备副使李涵等的汇报,答应李涵修筑嘉峪边城的请求。
翟銮立即给皇帝上奏疏,他写道:“嘉峪关最临边境,为河西第一隘,而兵力寡弱,墙壕淤损。乞益兵五百防守,并修浚其淤损者。仍于壕内添筑边墙一道,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以为保障。”结果:“上从其议”,于是,经过一段筹备工作后,肃州兵备副使李涵奉命具体组织和督修了嘉峪关及其边墙。农历10月,嘉靖帝奖翟銮行边劳绩,诏加銮“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农历1月,翟銮返回京城。农历2月,他上疏奏报了九边巡行中,发现诸镇墩垣、壕堑、士马、器械等有问题者,都分别先后缓急,予以维修补充。并请示将巡查出来的不称职的三品以下有罪的将领(总兵、参将、游击)郭榷等七十三人,撤换、逮讯、追究责任,予以治罪。这一次,明嘉靖皇帝没有采纳翟銮的意见,只命令将上述人员“各夺俸三月”了事,即以三个月不发工资作为对这七十三人的处罚,其他都不予追究。但却再次嘉奖了翟銮,诏加其为“太子太傅”,“赐钞三千贯”并有羊和酒送上门,表示慰劳。
这年农历3月,维修拓展嘉峪关的工程全面展开。经过边防军和民夫一年的辛勤劳作,筑成了嘉峪关两侧的边墙(西长城),南侧边墙称“明墙”,北侧边墙叫“暗壁”,全长14.8公里,质量上乘,“版筑甚坚,锄耰不能入。”开挖了护城沟,在距“明墙”30~60米、距“暗壁”数百米的地方,开挖了上宽9.8米,下宽3.5米、深4米的护城沟(外壕)。同时,维护和加固了关城。维护后的关城,墙体总高10.7米,底厚6.6米,上宽约2米,与维护加固前比,不但关城显得更加大气,更加雄伟,而且随着防御设施的完善,一个城关深藏固闭,结构布局奇巧的前敌防御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嘉峪关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雄关”。这一切得以实现,与促成拓展城垣的行边使翟銮,有着直接的关系。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翟銮继夏言之后担任内阁首辅(宰相)。严嵩入阁,对资历和地位都在他之上的翟銮十分忌妒,他借翟銮的儿子科场考试作弊案,唆使他人*翟銮,翟銮不服,上疏为自己辩护,皇帝大怒,将翟銮削职为民,并由严嵩取而代之。
翟銮大半生廉洁清正,官声很好,丁忧在家时,生活困顿,甚至不能自给其用。晚年起为行边使,“九边”文武大吏竞相巴结,接受礼品甚多。返京后用这些礼品馈赠朝廷“贵近”,得以再入阁柄政。其廉洁正直的声誉顿衰。丢官后居家,再未重振。
直到明穆宗即位,才给已去世二十多年的翟銮恢复官爵,并追谥他为“文懿”。
翟 灏:(生卒年待考),浙江仁和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学者。
清乾隆年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工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
翟凤翥:(生卒年待考),山西闻喜人。著名清初大臣。
清顺治年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戏课农桑。
翟云升:(公元1776~1860年),字舜堂,号文泉;掖城东南隅村人(今山东东莱)。著名清朝语言学家、书法家。
翟云升自幼天资过人,习作曾令“塾师避席”。
童子试得第一名,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中举,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举孝廉,清道光二年登进士第。
性情淡泊,无意仕途。中举后任黄县教谕,不久便辞职回乡;被荐举为孝廉方正,他坚辞不受;中进士后授广西知县,以母亲年迈为由辞任;相国陈文恪得知其学识渊博,推荐去京师任国子监丞,也没有成行。
翟云升一生潜心著述,“键户修业终其身,穷困老死而不悔”。他认为“经语惟汉儒能解,汉儒语惟国朝通儒能遍解”,因而治学以汉儒为宗,终凭著述闻名于世。当时的学者一致认为他“说文拟严(可均)、段(玉裁),音韵比顾(炎武)、江(永),训诂等郝(懿行)、王(引之)”。
翟云升还精于书法,尤工隶书,求字者络绎不绝,翟云升均精心题写,一丝不苟。
翟云升钟情于书墨之间,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他在城南买了几亩地, “门前溪水萦抱,有古木千章,杂花数百种”,每日穿布袍、草鞋坐卧其间,负读五经无少闲。自己的书斋也取名“五经岁遍斋”。晚年声名越高,越不屈从世俗。一位防海大吏不带随从亲自登门敦请他出山,仍坚辞不出,终以布衣告别人世,终年八十四岁。
留世著作有《说文形声后案》四卷,《说文辨异》八卷,《肄许外篇》两卷,《隶篇》、《隶篇续》、《隶篇再续》各十五卷,《古韵证》二十二卷,《韵字鉴》四卷,《覆校穆天子传》六卷,《古今人表校正》一卷,《焦氏易林校略》十六卷,《古文杂著》若干卷。
目前仅存《隶篇》数卷刻板,已由其后人献给国家,1987年广陵古籍书店以《隶书大字典》名印行。他书写的东海神庙碑,笔意传神,笔力苍健,拓本流传甚广,已成为人们学习隶书的典范。
翟大坤:(公元?~1804年待考),字子厚(子垕),号云屏、云屏散人,后因耳疾失聪,又自号无闻子,浙江嘉兴人,寄寓江苏苏州。著名清朝画家。
性散逸不羁,喜游山水名胜,好书画,书法学十七帖、孙过庭,行草皆佳,遒劲多姿。山水兼宗宋元,取诸家之长而时出己意,下笔深秀,滋润郁茂,率尔挥洒妙趣横生,写意花卉得沈周、陈淳遗意。又喜画巨幅墨竹、松梅,笔酣墨畅,气势恢宏。
传世作品有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作《秋林曳杖图》扇页、《沙村访友图》,藏故宫博物院;《松芝图》轴藏沈阳故宫博物院;《高士听泉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作《草堂赏泉图》轴藏苏州市博物馆;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作《万峰独立图》轴、清乾隆三十三年作《秋崖澄霁图》轴、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作《蜀葵图》轴、清嘉庆三年作《山水图》轴等著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与其子翟继昌,号琴峰,其女翟曹娥为皆为山水画家、书画家。
翟毅东:(公元1917~1974年),原名翟明仁;山东德平人(今山东临邑)。著名中国人民*陆军少将。
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4年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翟荣基:(公元1903~1974年),广东东莞人,著名中国国民*军陆军少将,广州警备司令。
1946年退役,1974年病逝。
翟品三:(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军陆军少将,职务待考。
翟紫封:(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军陆军中将(追赠),整编第三十八旅旅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57
翟横: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翟方进: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自杀。翟义:方进少子,西汉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王莽摄政后,举兵讨伐。后被击败,并夷灭三族。翟西甫:广汉雒人,东汉官吏、学者。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历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击斩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锡命解诂》。翟汤:寻阳人,晋代名士。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盗匪闻其名,皆不敢犯。翟让:东郡韦城(今河南长垣)人,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因犯死罪,逃至瓦岗,聚众起义,是瓦岗军初期首领。李密投瓦岗军后,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翟让有意让贤,并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不久被李密谋杀。翟汝文:丹阳(今属江苏)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翟院深:北海营丘(今山东淄博)人,宋代画家。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翟王宣:河南洛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翟銮:山东诸城人,明代大臣。弘治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后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渊阁参予内阁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升为内阁首辅(即宰相),因魏忠贤排挤,不久致仕还乡。翟凤翥:山西闻喜人,清初大臣。顺治年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戏课农桑。翟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工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翟云升:山东东莱人,清代学者。道光进士。性嗜古、工诗,尤精隶书。有《隶篇》、《五经岁遍斋诗稿》、《说文辨异》等。
一、姓氏源流
翟(Zhái,Dí)姓源出有五:
1、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Dí 音狄)姓。
2、出自祁姓,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 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 音宅)。
3、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省南洛阳),其后以国为氏。
4、出自张姓改翟而来。据《知足集斋集》所载,安徽泾县之翟姓,原姓张。
5、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有的记音为翟姓。
② 今瑶、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轩辕。上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领,后为炎黄部落联盟的组织者。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与炎帝同出少典氏。后分路东进,在坂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后又擒杀蚩尤,被推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其时发明创造甚多(如棺椁、宫室、舟车、蚕丝、医药、文字、历法、算数、音律等),故后人称赞他“能成命百物”,赋予帝王形象。翟国在春秋时世居北地,后灭于晋。子孙遂以国为氏,称翟姓,他们尊其先祖轩辕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据《元和姓纂》所载,翟姓在春秋时世居北地(今陕西省耀县、富平一带),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到今山西境内和江南各地。根据史料所载,春秋时齐国有翟楼新,战国时魏国有翟横,应当说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一带。两汉时,见诸史册之翟姓甚多,如翟方进、翟宣、翟义父子三人为上蔡(今属河南省)人,廷尉翟公为下圭阝(今陕西省渭南)人,翟牧为沛(今属江苏省)人,京兆尹翟荫为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东汉时翟西甫为广汉雒(今四川省广汉)人……。这就说明,在两汉之际,翟姓人已西入陕西,南入四川、江苏。魏晋南北朝时,定居于汝南、南阳之翟姓颇为兴盛,后经繁衍发展,最后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此际,繁衍于庐江寻阳(今湖北省黄梅)的翟汤家族颇为引人注目,其子翟庄、孙翟矫、曾孙翟法赐、玄孙翟光俱有名于当时,并名垂青史。隋唐之际,翟姓依旧兴盛于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带的翟姓尤为兴盛。五代十国至两宋,翟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通过他们的籍贯来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东依旧很是旺盛,并且今北京一带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苏等地的翟姓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的学者惠州归善(今广东省惠阳)人翟逢亨,表明此际已有翟姓定居我国南端的广东省。宋末元初,由于北方已由蒙古人统治,长江两岸兵火四起,相对稳定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较为平稳,而皖、赣、苏、浙一带的翟姓人为避兵火,辗转于南方诸省,使两湖、两广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间,冀、鲁、豫三地之翟姓有闯关东迁居东三省者,并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扬帆南洋等异国他乡。如今,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多此姓,上述两省之翟姓约占全国汉族翟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三、历史名人
翟 横: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
翟 公:西汉时人。初为廷尉,宾客盈门;被贬后,门庭冷落;后复职,宾客又欲前往。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告示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翟 酺:广汉雒人,东汉官吏、学者。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历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击斩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锡命解诂》。
翟 义:方进少子,西汉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王莽摄政后,举兵讨伐。后被击败,并夷灭三族。
翟 汤:寻阳人,晋代名士。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盗匪闻其名,皆不敢犯。
翟 让:东郡韦城(今河南*垣)人,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因犯死罪,逃至瓦岗,聚众起义,是瓦岗军初期首领。李密投瓦岗军后,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翟让有意让贤,并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不久被李密谋杀。
翟 銮:山东诸城人,明代大臣。弘治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后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渊阁参予内阁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升为内阁首辅(即宰相),因魏忠贤排挤,不久致仕还乡。
翟 灏:浙江省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工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
翟方进: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自杀。
翟汝文:丹阳(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
翟院深:北海营丘(今山东省淄博)人,宋代画家。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
翟王宣:河南省洛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翟凤翥:山西省闻喜人,清初大臣。顺治年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戏课农桑。
翟云升:山东省东莱人,清代学者。道光进士。性嗜古、工诗,尤精隶书。有《隶篇》、《五经岁遍斋诗稿》、《说文辨异》等。
翟大坤:清代嘉兴人,与其子翟继昌皆为山水画家。其女翟曹娥为女书画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翟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2、堂号
传诗堂、宠畏堂:“传诗堂”源自汉朝时翟辅,四世皆传授《诗经》,征拜教郎,迁侍中,策试第一,官拜尚书。安帝宠信外戚,翟辅极力上谏。宠臣虽然厌恶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宠畏堂”。
忠孝堂:源自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
此外,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博古堂”、“南阳堂”、“语古堂”、“庆远堂”、“世佐堂”、“笃诚堂”等。
五、宗族特征
1、翟姓初读音作“狄”,后又转为“宅”音,其实二者为一姓,同出一源。
2、翟公与门可罗雀之典故令人慨叹。汉文帝时翟公任廷尉,宾客盈门,及罢官,客人稀少,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后复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在门上写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63795.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