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互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5 06: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22:53
社群互助
邻里互助团体,这样才能养老。
在未来,柴田久美子有一个理想,叫“一亿人皆看护”。大家知道,现在看护人员很难找,尤其是好的看护人员,又有爱心、又有耐心能够照顾你的看护人员很难找。大家都希望通过花钱来解决,就是花钱请一个保姆,花钱请一个看护等等。但是柴田久美子说远远不够,因为老人变得越来越多了。
所以她希望一亿人都能够自动地成为看护。在每一个小区里,大家可以形成这样的互助,就好像我们过去在村子里的时候一样。在村里,你会发现一家出了问题,可能十几个男男*都来帮忙,这种社群的互助可能在今天这个高楼林立的小区当中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个小区里能有那么几十个人做这样的义工,比如五十多岁的人就可以帮着去看护七八十岁的人,然后等这些五十多岁的人长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下一代人又可以来帮助他们,只有这种邻里的互助,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养老的问题。
我们前面讲那个手握名片而死的客户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她觉得光靠在离岛上的一个平安之家是不能够解决更多人的问题的,于是她创建了“天使团队”。什么叫“天使团队”呢?她说,一个人离世如果要走完全程的善终守护,至少需要十个人帮忙,这需要一个挺庞大的团队。
我们看看这十个人是怎么分配的,他们的工作流程基本是这样:“有人给‘平安之家’打来一通电话:‘我妈妈想从医院出院回家,可以派人来帮忙吗?’于是我们先到医院探望临终者的状况。九十四岁的喜代婆婆在病床上欣喜地看着我,初次见面她就紧握着我的手说:‘我想回家。我寂寞。你在我这里睡!’她邀我上她的床铺,就这三句话,反复说着。老人家这样说,唤起了我送她回家的使命感,我其实都还没做什么准备,只是一心想送给她人生最后1%的幸福。”
“从那天起,我四处征寻该地区的义工天使,结果出院当天,一下来了十二名。义工的工作内容,只是陪伴在身旁,握着她的手,守护她。义工天使总是会为不相识的人迅速集结,热情地献上自己的时间,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在十二名义工天使的帮助下,老人回到了自己家。喜代婆婆与儿子住在一起,儿子需要上班,在天使团队的帮助下,她与儿子一起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喜代的儿子后来感谢我,说最后能让母亲回家简直就像在做梦。白天义工们帮忙照护母亲,他可以不用太操心,实现了能照常上班并在自家照顾老母最后日子的愿望。”
很多家庭确实有现实的困难,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如果不上班的话就没有经济来源。自己又要上班,然后还要照顾孩子,一个老人家如果放在家里照顾,确实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现在人越来越长寿了,孩子也已经七八十岁的年纪了,照顾自己都变得相当地吃力。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守护天使的帮忙,没有这样的义工帮助,这种事就很难实现。
“从那天起,我四处征寻该地区的义工天使,结果出院当天,一下来了十二名。义工的工作内容,只是陪伴在身旁,握着她的手,守护她。义工天使总是会为不相识的人迅速集结,热情地献上自己的时间,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在十二名义工天使的帮助下,老人回到了自己家。喜代婆婆与儿子住在一起,儿子需要上班,在天使团队的帮助下,她与儿子一起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喜代的儿子后来感谢我,说最后能让母亲回家简直就像在做梦。白天义工们帮忙照护母亲,他可以不用太操心,实现了能照常上班并在自家照顾老母最后日子的愿望。”
很多家庭确实有现实的困难,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如果不上班的话就没有经济来源。自己又要上班,然后还要照顾孩子,一个老人家如果放在家里照顾,确实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现在人越来越长寿了,孩子也已经七八十岁的年纪了,照顾自己都变得相当地吃力。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守护天使的帮忙,没有这样的义工帮助,这种事就很难实现。
首先,一个要界定的概念就是我们得知道尊严死与安乐死是不一样的。在大部分的国家,安乐死是不合法的,安乐死是你要推他一把,你需要给他注射一剂针剂,或者吃药等等。但是尊严死,只是尊重他的意见,不要介入,你可以给他打一点止疼剂,你让他能够有尊严地、幸福地离开,而不需要做过度的抢救。这是尊严死和安乐死的不同含义。
然后这个医生说,他特别矛盾,因为这个医生最怕听到别人说他见死不救,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但是你竟然允许病人在你面前这样死掉,这个叫作见死不救。但是,这个医生自己也讲,明知道是要死了,怎么救?“见死不救”这个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如果从医学常识上看到,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已经患病成这个样子,试过各种手段,试过各种治疗的方法,已经没法治疗了,那这就不是见死不救。但是医生们会有特别沉重的负担。
大量医生相信人是应该含笑而亡的。
我们讲的《最好的告别》还有《医生的*》那两本书,是同一个作者写的。这个作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他的爸爸也是一个著名的医生,但是在他爸爸临终去世的时候,他选择了跟他爸爸讨论的结果,也就是让他爸爸在家里边吃着巧克力,喝着酒,然后看着电视走掉了。这就是有尊严地离开。他知道那些过度的抢救对于他爸爸的寿命延长是没有好处的,只会给他增加更多的痛苦。所以很多医生反而更容易接受“人是应该含笑而亡”这样的理念,但是他们压力很大。
柴田久美子在这本书的封底讲:“当家人突然被宣告来日无多时,你该怎么办?或者如果被宣告的就是你自己的话,你会如何安排?很多人都说希望最后能在家好好告别,然而其实多数人是在医院寂寞而逝的。幸福的死无关地点,而是指实现对死的梦。漫长人生谢幕时,人会把生命的力量传递下去,那现场并非悲伤,而是充满爱与喜悦的时光。我不能独占这宝贵的经验,但愿更多人知道临终*。”
也希望大家因本书开始为自己幸福的归路做准备,从而进一步发现生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