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4 0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9:42
中国的“法治”思想,不论在思想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与全面依法治国,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与全面依法治国篇一
在展开论述前,我们首先肯定要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哪?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治国方略和价值选择。“依法治国”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即国家要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决定性条件是能否建立良好的有权威的法律和制度,而不应寄希望于圣主贤君;第二,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行动准则,即国家不能依照少数领导者的个人智慧、看法和注意力来治理,而应依照符合事物规律、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理想、人民利益的法律来治理。[1]所以,所谓依法治国,其实就是依靠《*》和其他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就是对他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思维,法律修养和纪律修养等方面的教育。[2]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因为依法治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时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建设者、*者,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二、目前大学生法治观念发展现状
2015年,笔者承担了一个省级课题,曾针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状况,包括学习态度、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形成的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仍较为薄弱,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仍需提高,学习的内容应更为广泛,更为深度。另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存在某种功利性影响,并存在无视法律的情况;有些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有所了解,但却没有真正把法律当成一回事;有些大学生虽然似乎明白我国法律的一些规定,但是法律的严肃性仍认识不足。
(二)大学生法律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知”、“行”脱节较为严重。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例如*、民法、刑法、交通法,其他法律仍然了解较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三)大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是“知”、“行”脱节的另一种表现。从问卷调查得出,不少大学生是明白法律,也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就经常不用法律的方式去处理和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是“知”而不懂“行”,而最终不“行”。这样情况的出现和我们教材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有密切相关的,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教授些和日常生活相关系的法律,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从小事入手,主动运用所学过的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一)营造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能让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同身受,学习法律,并爱上法律。为此,我们学院的做法是:1.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橱窗等载体开展法律文化教育;2.建设12个法律文化宣传灯箱。按照主辅兼容、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理念,建设12个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律文化宣传灯箱,打造法律宣传阵地。灯箱内容融入法律文化建设元素,与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和育人工作相结合;3.在各个系部教学楼下摆放展板,宣传和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通过LED显示屏、灯箱、展板这些画面、灯光,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法律文化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汲取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
1.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开设“校园法治动态”栏目,让学生汲取法律案例故事
我们学院在校园广播站开设“校园法治动态”栏目,每周都会为学生播报相关法律知识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在优美、愉悦的音乐伴奏声中,学生听着动生动有趣的案例,定能激发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举办各系模拟法庭活动,在庄严的庭审过程,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技能
我院将模拟法庭活动列为教学常态化工作,每年在每个系各开展一场模拟法庭活动。活动中庄严的庭审摆设、肃穆的法庭、端庄的法官服、对称的法庭陈设等,无不体现了法律的内在美。正是这些内在的美,让学生对审判产生尊重,对法律产生信服。
模拟法庭活动,是将文本的法律变为应用的法律,这是一个法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也就是庭审的过程也处处充满了美。如审判程序的层层展开,辩论的顺序、层次与节奏、审判独立原则与检察监督无不体现了比例、协调、节奏、层次、均衡之美。如果理解了法律的程序美,也就能运用法律,让法律保持协调,让其他诉讼参与人达到神与情的交往。
总之,利用模拟法庭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内在美和程序美并更好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法律
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流于说教,学生不易从内心中认同教材上的内容和思想,而将法律情景剧融入课堂,将流于空洞的说教式内容融于自己制作出来的法律情景剧中分析,用感人,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案例分析佐证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这样的思想和价值。
具体的实施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指引,由学生确定一个有关法律的主题,撰写成剧本,选好演员,并用手机进行拍摄,电脑软件进行剪辑,最后播放并讨论的形式。具体实践中,主要由4个环节构成,它们分别是“撰写情景――表演、拍摄情景――剪辑情景――探究情景”。这样通过学生的自编自演,以情动人,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形成轻松、愉快、合作、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表明,以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远远胜过老师的苦苦说教。
当然,剧本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取的案例要经典,案例的分析以正面为主;第二,选取的案例要尽量实时,因为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关注,触动学生的心灵,才会引导学生对于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四)善于让大学生把所学法律知识化为行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一个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例如前段时间一个学生发了信息来感谢我,说他们旅游时,因为下雨本来安排的踩单车项目临时被取消,旅行社原想不承担责任,但是由于同学们法律意识强,在与他们签订合同前就注意写明如果不能完成既定行程,就应采取补救措施,不能忽略不计,后来他们就利用这个条款与旅行社力争到底,并最后获得了胜利。这位学生说,如果不是受到学校法律文化的熏陶,知道应该注意合同的条款,他们也不会采取法律的武器,或许会不了了之,因此会将所学化为行动,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技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多么地重要。
总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观念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法治化建设和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国家、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青年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公报中“党的领导”共出现了13次,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应当认识到,法治蓝图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深刻把握当下具体国情,细致学习我国社情,把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的伟大实践。
青年大学生要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卫法治权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开拓奋进,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应有贡献。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极为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审时度势,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应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卫法治权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使命。为此,我们向全国大学生朋友们发出倡议: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身处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我们,当努力学习、接受法治理念,以道德法治引领思想,用规则法律规范行为。树立法律权威,需要我们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让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遵守法治,一是要求我们学法知法,培养法治思维,锤炼规则意识;二是要求我们遵规守法,身体力行实践法制规范;三是要求我们懂法善用,依法办事,依*。让我们争当厉行法治的公民表率,用实际行动为鲜明导向,引领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不负“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代青年之名。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时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作为改革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当代大学生应从我做起,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捍卫公平正义。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法律权威,用生动的青年实践为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助力护航。
功成不必在我,责任舍我其谁!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弘扬法治精神、共筑法治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从总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方面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决定》的现实意义以及大学生应当如何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
依法治国从我做起
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权力滥用、国人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在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加强反*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径指明方向。以“打虎拍蝇”为主题的反腐风暴高压推进,其中一些委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撤销职务。据统计,在以后的21个月里,光省部级干部,就有近50人落马,每两个月,落马5人。在某些省份,有近一半被查。在依法反腐上取得进步。*从严治党的举措深获民众支持与赞许。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依法治国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
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最后,大学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在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树立法治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根本上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打心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9:42
中国的“法治”思想,不论在思想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与全面依法治国,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与全面依法治国篇一
在展开论述前,我们首先肯定要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哪?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治国方略和价值选择。“依法治国”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即国家要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决定性条件是能否建立良好的有权威的法律和制度,而不应寄希望于圣主贤君;第二,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行动准则,即国家不能依照少数领导者的个人智慧、看法和注意力来治理,而应依照符合事物规律、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理想、人民利益的法律来治理。[1]所以,所谓依法治国,其实就是依靠《*》和其他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就是对他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思维,法律修养和纪律修养等方面的教育。[2]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因为依法治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时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建设者、*者,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二、目前大学生法治观念发展现状
2015年,笔者承担了一个省级课题,曾针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状况,包括学习态度、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形成的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仍较为薄弱,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仍需提高,学习的内容应更为广泛,更为深度。另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存在某种功利性影响,并存在无视法律的情况;有些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有所了解,但却没有真正把法律当成一回事;有些大学生虽然似乎明白我国法律的一些规定,但是法律的严肃性仍认识不足。
(二)大学生法律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知”、“行”脱节较为严重。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例如*、民法、刑法、交通法,其他法律仍然了解较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三)大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是“知”、“行”脱节的另一种表现。从问卷调查得出,不少大学生是明白法律,也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就经常不用法律的方式去处理和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是“知”而不懂“行”,而最终不“行”。这样情况的出现和我们教材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有密切相关的,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教授些和日常生活相关系的法律,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从小事入手,主动运用所学过的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一)营造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浓厚法律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能让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同身受,学习法律,并爱上法律。为此,我们学院的做法是:1.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橱窗等载体开展法律文化教育;2.建设12个法律文化宣传灯箱。按照主辅兼容、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理念,建设12个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律文化宣传灯箱,打造法律宣传阵地。灯箱内容融入法律文化建设元素,与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和育人工作相结合;3.在各个系部教学楼下摆放展板,宣传和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通过LED显示屏、灯箱、展板这些画面、灯光,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法律文化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让大学生汲取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
1.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开设“校园法治动态”栏目,让学生汲取法律案例故事
我们学院在校园广播站开设“校园法治动态”栏目,每周都会为学生播报相关法律知识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在优美、愉悦的音乐伴奏声中,学生听着动生动有趣的案例,定能激发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举办各系模拟法庭活动,在庄严的庭审过程,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技能
我院将模拟法庭活动列为教学常态化工作,每年在每个系各开展一场模拟法庭活动。活动中庄严的庭审摆设、肃穆的法庭、端庄的法官服、对称的法庭陈设等,无不体现了法律的内在美。正是这些内在的美,让学生对审判产生尊重,对法律产生信服。
模拟法庭活动,是将文本的法律变为应用的法律,这是一个法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也就是庭审的过程也处处充满了美。如审判程序的层层展开,辩论的顺序、层次与节奏、审判独立原则与检察监督无不体现了比例、协调、节奏、层次、均衡之美。如果理解了法律的程序美,也就能运用法律,让法律保持协调,让其他诉讼参与人达到神与情的交往。
总之,利用模拟法庭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法律的内在美和程序美并更好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法律
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流于说教,学生不易从内心中认同教材上的内容和思想,而将法律情景剧融入课堂,将流于空洞的说教式内容融于自己制作出来的法律情景剧中分析,用感人,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案例分析佐证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这样的思想和价值。
具体的实施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指引,由学生确定一个有关法律的主题,撰写成剧本,选好演员,并用手机进行拍摄,电脑软件进行剪辑,最后播放并讨论的形式。具体实践中,主要由4个环节构成,它们分别是“撰写情景――表演、拍摄情景――剪辑情景――探究情景”。这样通过学生的自编自演,以情动人,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形成轻松、愉快、合作、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表明,以法律情景剧分析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远远胜过老师的苦苦说教。
当然,剧本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取的案例要经典,案例的分析以正面为主;第二,选取的案例要尽量实时,因为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关注,触动学生的心灵,才会引导学生对于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四)善于让大学生把所学法律知识化为行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一个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例如前段时间一个学生发了信息来感谢我,说他们旅游时,因为下雨本来安排的踩单车项目临时被取消,旅行社原想不承担责任,但是由于同学们法律意识强,在与他们签订合同前就注意写明如果不能完成既定行程,就应采取补救措施,不能忽略不计,后来他们就利用这个条款与旅行社力争到底,并最后获得了胜利。这位学生说,如果不是受到学校法律文化的熏陶,知道应该注意合同的条款,他们也不会采取法律的武器,或许会不了了之,因此会将所学化为行动,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技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多么地重要。
总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观念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法治化建设和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国家、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青年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公报中“党的领导”共出现了13次,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应当认识到,法治蓝图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深刻把握当下具体国情,细致学习我国社情,把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的伟大实践。
青年大学生要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卫法治权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开拓奋进,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应有贡献。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极为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审时度势,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应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卫法治权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使命。为此,我们向全国大学生朋友们发出倡议: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身处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我们,当努力学习、接受法治理念,以道德法治引领思想,用规则法律规范行为。树立法律权威,需要我们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让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遵守法治,一是要求我们学法知法,培养法治思维,锤炼规则意识;二是要求我们遵规守法,身体力行实践法制规范;三是要求我们懂法善用,依法办事,依*。让我们争当厉行法治的公民表率,用实际行动为鲜明导向,引领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不负“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代青年之名。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时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作为改革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当代大学生应从我做起,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捍卫公平正义。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法律权威,用生动的青年实践为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助力护航。
功成不必在我,责任舍我其谁!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弘扬法治精神、共筑法治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从总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方面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决定》的现实意义以及大学生应当如何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
依法治国从我做起
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中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权力滥用、国人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在全会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加强反*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径指明方向。以“打虎拍蝇”为主题的反腐风暴高压推进,其中一些委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撤销职务。据统计,在以后的21个月里,光省部级干部,就有近50人落马,每两个月,落马5人。在某些省份,有近一半被查。在依法反腐上取得进步。*从严治党的举措深获民众支持与赞许。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依法治国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
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最后,大学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在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树立法治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根本上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打心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