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26 05: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8:48
李商隐有一首《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朝王质有一首《江城子》:细风微揭碧鳞鳞。绣帏深。不闻声。时见推帘,笼袖玉轻轻。不似绮楼高卷幔,相指点,总分明。斜湾丛柳暗阴阴。且消停。莫催行。只恨夕阳,虽好近黄昏。得到钗梁容略住,无分做,小蜻蜓。
其中“且消停。莫催行。只恨夕阳,虽好近黄昏”便出自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再后,朱自清把李商隐该句再改写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一改,便把原来的怅惘之情换了意思,有了积极向上的意味。
宋之问有一句闻名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牡丹亭》则将其改为:昨夜天香云外吹,桂子月中开。
只想起这两个,希望可以帮到你。另,如果你要找类似的化用前人诗句的例子,在元杂剧里有很多。如《琵琶记》《西厢记》《牡丹亭》。
庄子的《逍遥游》中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于是唐代,李白则借用为《上李邕》中说“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此诗中,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项羽兵败乌江边,文人墨客无不猜想另一种结局,所以就出现了。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王安石《乌江亭》“江东子弟虽犹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两个,希望能采纳:)
刘邦听张良之谋,最终成就帝业;
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最终自刎乌江
曹操善于听谋臣的意见,最终统一北方,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之言,兵败官渡
唐太宗能听魏征之言,成就贞观之治;苻坚不听王猛之言,结果兵败淝水
1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勿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简单就是(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2扁鹊与菜桓公
扁鹊来拜见蔡桓公,在他身边站了一会,他发现蔡桓公有一点小病,于是多次请求给他医治.可是蔡桓公一直不听扁鹊的话,最后导致病情恶化,病发身亡.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开始蔡桓公的小病只在皮肤上,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时,用针灸的方法也能治好,即使到了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可是蔡桓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劝告,直到病入骨髓,只能等死,这就是小病不治,酿成大病,不听名医言,吃亏在眼前啊!
3马稷不谏王平失街亭
诸葛亮询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时,参军马谡自告奋勇,应声而出.
首先 ,诸葛亮强调街亭直接关系到北伐成败和蜀军安危,「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并指出街亭「守之极难」.而马谡却满不在乎,说什麽:「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次,诸葛亮郑重提醒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合,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马谡却不把强敌放在眼里,声称:「休道司马懿、张合,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再次,诸葛亮以「军中无戏言」来告诫马谡,马谡却仍然头脑发胀,以 「愿立军令状」来担保必胜.
由於马谡过去曾出过一些好主意,赢得了诸葛亮的器重,这次又自信必胜,诸葛亮便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并拨「平生谨慎」的王平相助,又谆谆叮嘱了三点:其一,「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这是守卫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这是防止部署错误的保险措施.其三,「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这是要求王平尽到辅佐匡救之责.这三点如果都能做到,守住街亭应该是做得到的.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犹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以为救援,命魏延驻扎街亭之后以为策应.骄矜自用的马谡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他一到街亭便讥笑诸葛亮「 多心」,认为魏军不会来.接著,他又撇开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指示,硬要扎营於山上.王平再三劝告,指出魏军若包围蜀寨,断绝汲水之道,蜀军将不战自乱,他却固执己见,甚至用「丞相诸事尚问於我」这类大话压人.王平苦谏无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
马谡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这就决定了失守街亭的败局.尽管马稷熟读兵法、不听取诸葛、王平建议.最终也是纸上谈兵、失之交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8:48
李商隐有一首《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朝王质有一首《江城子》:细风微揭碧鳞鳞。绣帏深。不闻声。时见推帘,笼袖玉轻轻。不似绮楼高卷幔,相指点,总分明。斜湾丛柳暗阴阴。且消停。莫催行。只恨夕阳,虽好近黄昏。得到钗梁容略住,无分做,小蜻蜓。
其中“且消停。莫催行。只恨夕阳,虽好近黄昏”便出自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再后,朱自清把李商隐该句再改写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一改,便把原来的怅惘之情换了意思,有了积极向上的意味。
宋之问有一句闻名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牡丹亭》则将其改为:昨夜天香云外吹,桂子月中开。
只想起这两个,希望可以帮到你。另,如果你要找类似的化用前人诗句的例子,在元杂剧里有很多。如《琵琶记》《西厢记》《牡丹亭》。
庄子的《逍遥游》中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于是唐代,李白则借用为《上李邕》中说“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此诗中,他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项羽兵败乌江边,文人墨客无不猜想另一种结局,所以就出现了。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王安石《乌江亭》“江东子弟虽犹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两个,希望能采纳:)
刘邦听张良之谋,最终成就帝业;
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最终自刎乌江
曹操善于听谋臣的意见,最终统一北方,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之言,兵败官渡
唐太宗能听魏征之言,成就贞观之治;苻坚不听王猛之言,结果兵败淝水
1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勿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简单就是(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2扁鹊与菜桓公
扁鹊来拜见蔡桓公,在他身边站了一会,他发现蔡桓公有一点小病,于是多次请求给他医治.可是蔡桓公一直不听扁鹊的话,最后导致病情恶化,病发身亡.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开始蔡桓公的小病只在皮肤上,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时,用针灸的方法也能治好,即使到了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可是蔡桓公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听劝告,直到病入骨髓,只能等死,这就是小病不治,酿成大病,不听名医言,吃亏在眼前啊!
3马稷不谏王平失街亭
诸葛亮询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时,参军马谡自告奋勇,应声而出.
首先 ,诸葛亮强调街亭直接关系到北伐成败和蜀军安危,「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并指出街亭「守之极难」.而马谡却满不在乎,说什麽:「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次,诸葛亮郑重提醒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合,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马谡却不把强敌放在眼里,声称:「休道司马懿、张合,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再次,诸葛亮以「军中无戏言」来告诫马谡,马谡却仍然头脑发胀,以 「愿立军令状」来担保必胜.
由於马谡过去曾出过一些好主意,赢得了诸葛亮的器重,这次又自信必胜,诸葛亮便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并拨「平生谨慎」的王平相助,又谆谆叮嘱了三点:其一,「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这是守卫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这是防止部署错误的保险措施.其三,「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这是要求王平尽到辅佐匡救之责.这三点如果都能做到,守住街亭应该是做得到的.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犹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以为救援,命魏延驻扎街亭之后以为策应.骄矜自用的马谡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他一到街亭便讥笑诸葛亮「 多心」,认为魏军不会来.接著,他又撇开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指示,硬要扎营於山上.王平再三劝告,指出魏军若包围蜀寨,断绝汲水之道,蜀军将不战自乱,他却固执己见,甚至用「丞相诸事尚问於我」这类大话压人.王平苦谏无效,只好分走五千兵到山西下寨.
马谡如此自行其是,目空一切,这就决定了失守街亭的败局.尽管马稷熟读兵法、不听取诸葛、王平建议.最终也是纸上谈兵、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