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一战”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57
改变宋国运的——高粱河大战
从战国时开始,幽、蓟,到辽的南京,金的中都,元代的大都,直到明清的帝都,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中心。这里北有潮白、西有永定、南有大清,三个水系周边环绕。历史上北京地区曾经到处都是湿地。甚至要说今日北京城近郊区原本就是一片大沼泽也并不为过。而其面积、水量和形态也都远远超过今天。历史上北京城址虽然一再迁移,但都以今日北京的某处水体为其中心。如金中都之于西湖,元大都之于北海,明清之于北海和中、南海。
历史上京西地区泉水汇集,形成所谓巴沟,涵养了海淀湿地。“海淀”之名,明末刘侗等著《帝京景物略》已有记载。据《日下旧闻考》有言:“淀,泊属,浅泉也。今京师有南(海)淀、北(海)淀,近畿之地则有方淀、三角淀、大淀、小淀……凡九十九淀”。北京及近郊以“淀”为名的水面曾经如此众多,亦可见当年湿地范围之广。 海淀下游为高粱河,直至今白石桥一带。元代经人工疏引,河分两股:一南下,入今市区,形成所谓“三海大河”,南出左安门,入永定河;另一向东,沿今北护城河,经德胜门注入坝河,至古潞水。当时引水一是为了漕运,二则是为帝室兴建皇室宫殿,从京西山区运送石、木建材。高粱河历史悠久,《三国演义》一书中曹操与赤壁之战前夜,豪情万丈,横槊赋诗,刺死的那个刘馥之子刘靖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他在幽州州城蓟县西北的澡水上修筑了一个分水坝,分出来的水经昌平县往东至潞县(今北京市通县东),长约三十余里,称为“车箱渠”,渠水注入高粱河上游,共溉田万余顷 。
然而自永定河改道后,高粱河却也跟着没落到只是京西一条残破小河,虽曾有过超出其自然规模的赫赫名声,如今却无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自金元以来历代王公贵戚、*人墨客,常沿河游京郊,玩点小资情结,但却也留下了不少咏景舒怀的诗文,如元马祖常《西山》诗:“凤城西去玉泉山,杨柳长堤马上游”,《元史》纪文宗皇帝出游“泛舟于西山高粱河,调卫士三百挽舟”之类(蔡著);但是作为一条不平凡河流的高粱河也注定了其在历史上的定位不会如此单调无彩,只有血腥的战争才能唤起人们对所逝去珍贵事物的回忆,而高粱河恰恰有着这么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埋藏在了历史中。如今人们来到此地,可能是去天文馆普及科普知识,可能是去首体看演唱会,可能是去紫竹院公园游玩,也可能是去动物园观赏动物,更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路过,但又有谁能想到在那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铁马金戈,有过如此一场殊死厮杀呢?
小时候的漫画《杨家将》,还有现在也经常能听到的评书《杨家将》,京剧也有《四郎探母》这出经典剧目,同名或借其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千百年来,北宋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可谓是家传户晓,无数的人们曾经直接或间接的被书中的英雄人物所感染而沉浸其中。抛开艺术创作的虚假成分不提,像现在我还不知道穆桂英这个人物是真是假,虽然历史上根本没有杨宗宝其人,但穆桂英却是确有此人。不过即使是如此名声显赫的杨家一门,也是靠着高粱河这条小河起家的却很少有人知道。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太宗皇帝御驾征辽,初战大胜,但当宋军*近幽州,兵至辽“南京”高粱河畔时,却遭辽将耶律休*击,大败于高粱河,太宗本人仅以身免,逃到涿州才“窃乘驴车遁去”,北宋从此战后国势日衰,终至亡灭于金。。这是后话,单说辽军高粱河大捷后于次年,派十万大军向雁门关进攻,代州刺史杨业接到战报后,带领数百轻骑,从雁门以北的辽兵背后杀出,击退敌人,从此辽兵闻杨业之名而丧胆,称之为「杨无敌」。一代英烈,忠勇无双的杨家将从此开始被人们广为传诵。
其实宋辽之间战争无数,长达25年,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争夺燕云十六州的主掌权。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要远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因此契丹的历代统治者对这一地区都相当的重视,他们把幽州升为南京,改其本来的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改称为东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视其为重要的战略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成为雄踞中国北方的大辽帝国。
从宋王朝的角度来看,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着其一代江山的安危。因为十六州的农业经济地位对宋王朝的*力虽不若契丹那么强,但十六州的地理重要性却使得宋王朝哪怕这里是一片戈壁也是寸土必争。否则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必然会顺势直下,直捣黄龙,中原地区无险可守,所以盘踞在中原地区的王朝从后周柴荣起,就开始了与辽争夺燕云十六州这片战略缓冲带的战争。柴荣病故的第二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他鉴于北汉与契丹联盟一时难取,因而在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的时候,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但他念念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准备以封桩库的钱来赎买燕云。开宝末年(976年),赵匡胤突然故去,其弟赵光义即位,他就是宋太宗。此时中原统一的形势已经奠定,漳泉、吴越又相继归降,于是剩下来的封建割据政权就只有一个称藩于辽的北汉。景宗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皇帝御驾亲征,先灭北汉。七月,宋太宗乘胜率师北征,意欲挟得胜之威收复后晋割让与辽的燕云诸州,从而引起辽宋正面冲突。宋军一路东进,辽易州、涿州守将开门迎降。宋军直抵南京城下,太宗皇帝驻跸城南,分兵遣将,备御东南,攻击西北。辽五院详稳奚底、统军使萧讨古和乙室王撒合与宋军战于沙河,辽军失利。蓟、顺二州又降。辽南京守军数寡,留守韩德让率军民坚守,城垂陷,惕隐耶律休哥和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将五院、六院援军赶到,左右夹击,败宋兵于高粱河一带,太宗皇帝身受箭伤。同时宋军发生哗变,太宗皇帝仓卒撤军,为辽军追袭,至涿州方始乘驴车逃归。此即高粱河之战,也称围城之役。
高粱河一役的背景是在太宗皇帝御驾亲征刚刚取得灭北汉的胜利,此时的宋太宗便过低地估计了辽的力量,而却又错误的高估了己方的实力,妄图想以得胜之兵一鼓作气将燕云地区收复,但仓促发动战争,准备不足,结果落得个惨败的下场也合乎情理。其后太宗皇帝数次北伐,却是屡战屡败,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大举兴兵,三路北伐。太宗又御驾亲征,南京留守、于越耶律休哥避开宋军兵锋,乘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胁其余众;昼则以精锐虚张声势,使宋军疲于防御;同时设伏于林中,绝宋粮道。天平军节度使,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曹彬以粮饷不继,退师雄州。五月,闻中、西两路进展顺利,再回师涿州。所带军粮又尽,而辽亲征军已至,东路军再退。辽军追至歧沟关,宋军大败,溺死于拒马河者不可胜计,弃戈甲若丘陵。西路军撤退时又失大将杨业。高粱河和燕云两次大战的胜利,使辽帝国巩固了对河北、河东北部的统治。而宋朝在两次北伐失利后,也放弃了武力收复燕云的方针。此后,宋对辽取守势,而辽却不时伺机南下,掠夺宋河北州县,向南扩张境土。至辽圣宗巩固了统治地位以后,开始率大军大举南下,与宋争夺河北地区了。
高粱河一役作为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宋连战连败,到澶渊之盟,至此宋对辽已然完全处于下风,并直接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辽成为一个威压北宋,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一直到被金所取代。高粱河一战影响深远,指挥辽军作战的大将耶律休哥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