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0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2:20
对于X线、CT、B超、核磁共振(MRI)这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根本就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把身体比作食物,通俗易懂的告诉你,这些检查是如何发挥不同作用的!
X光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
CT像把面包切开看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
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机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单:超声、CT、核磁……不少患者会质疑医生故意开高价检查单。其实,医生是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影像检查的。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照片,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超声、核磁对于骨皮髓质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选择。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核磁。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核磁也是首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3:38
◆ 疾病知识,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疾病康复提供帮助 CT 检查方便,定位准确,无创伤,无痛苦,图像清晰,对常见的脑血管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 %以上,不仅能鉴别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还可确定伴随的水肿反应及脑室移位等情况,为选择治疗方法、预后估计等提供客观依据。目前cT 检查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已广泛应用于颅脑病变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是目前脑血管病患者首选辅助检查方法。核磁共振检查无X 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检查费用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很难接受长达40 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由于技术原理的不同,CT 和核磁共振对不同性质的病灶敏感度不同,在具体应用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CT 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较敏感,而且较省时省钱,尤其是对意识障碍者更为适用。核磁共振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较敏感,不仅发现病灶早,而且对小梗死灶,尤其对脑干和小脑梗死灶的诊断,是CT 不能替代的。核磁共振和CT 比较还有如下优点:核磁共振检查对梗死区水肿的改变较敏感,故可较早地显示梗死灶。一般在发病后1 一2 小时,做核磁共振检查,就可显示信号较强的病变特征。而CT 却往往需等24 小时才能显影,过早检查常为阴性。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显示优于CT 。CT 只能进行横断面扫描,而核磁共振还能从矢状面、冠状面上探查,所以,对于10 毫米以下的腔隙性脑梗死CT 往往*为力,而核磁共振对直径2 毫米以上的病灶即可显示。 cT 难以显示后颅窝,尤其是脑干病变,而核磁共振对检查后颅窝的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正好填补了CT 的不足。对脑出血伴梗死的病灶,核磁共振比CT 灵敏度高。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CT 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影,诊断困难;而核磁共振可显示血肿特征性形态。对于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价值高于CT 。CT 需要靠注射造影剂方能显示,而核磁共振不需要注射药物就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这给显影剂过敏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CT 是利用X 线成像,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核磁共振是利用电磁场成像,对人体不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检查时间较长,价格较贵,有些地区没有普及。因此,具体选用CT 还是核磁共振检查,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对病清的综合判断而决定。知识链接 CT 是“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机”或“计算机X 线断层摄影术”的英文简称。它是70 年代英国首次研制成功的。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类病灶和机体不同组织的密度不相同,对X 线的吸收就不一致,根据这种差异,以X 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某一选定断层层面进行照射,把检查部位不同结构的X 线吸收值通过检测器记录下来,并将这些信息资料数字化后输入电子计算机,经过一系列换算处理,得出该层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最后转变为图像显示出来。CT 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对病人来说无痛苦,其密度、分辨率高,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非常小的病变,直接显示X 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它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的相对空间位置、大小、数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能区分脂肪与其他软组织,也能分辨软组织的密度等级,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在疾病病理性质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这种成像技术*性地改变了许多疾病的诊断方式。 MRI 也就是核磁共振的英文简称。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其国家备受核武器伤害,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 )。目前,在我国习惯上还常称为核磁共振(MRI )。MRI 是继CT 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 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MRI 无X 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 ,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做MRI 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13
CT与核磁共振(MRI)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MRI是Magnetic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7:04
CT属于密度成像,是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后,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密度不同,对射线的吸收率不同,通过后处理系统产生的密度差别的图像。射线对人体有一定害处。优点是检查速度快,密度分辨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