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04 1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6:00
文 | 糖果
今夏,选秀节目进行到第四档,总算出现了些让人惊喜的新元素。
7月11日,《明日之子》乐团季(后文简称《明日之子4》)低调上线。继《青春有你》开局就亮出选手性格牌,《创造营2020》主打导师噱头,《少年之名》紧紧抱住“唯一男团选秀”的title,改做新生代乐团选拔的《明日之子》,玩起了热血高校的概念。
热血漫风格的宣传片,由摇滚乐团八三夭操刀的主题曲《有一群伙伴比啥都浪漫》,把前几季星推官的概念改为“高校教师团”,摄影棚全部按照教室课堂打造,《明日之子4》一开篇,就在竭力摆脱选秀综艺的同质化宿命。
让观众欲罢不能的是节目组从天南海北挖出来的新面孔。当男团、女团选秀执着于各大公司练习生以及艺人回锅肉时,《明日之子4》网罗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国内外高校学生,他们大多素面朝天、学生气、混不吝,尚未接受商业化包装,参加节目的初衷甚至有点“不正经”——找几个兄弟,一起玩一辈子音乐。
乐器也为选手增加了不少神秘元素。用唢呐吹欧美流行曲,把架子鼓加入《创造101》主题曲的编曲中,带着马头琴闯荡选秀综艺,抱着贝斯即兴表演,不同于其他节目中抱着吉他简单哼唱的文艺青年,花式玩乐器的00们,合力构建起了有想法、有才华、特立独行的群体标签。
遗憾的是,虽然选手质量尚佳,但目前看来,《明日之子4》破圈力度不大,几天下来都未冲上热搜,开播当日在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上,仅排在34名。受制于当下乐队的生存环境以及哇唧唧哇的运营之殇,这些充满生命力和少年气的原生态“怪咖”的未来之路,不免让人忧心。
01
乐器加持下的怪咖少年
《明日之子4》的最终目的,是组建一支五人新生代乐团。按照常规乐队配置,成员一般包括主唱、吉他手、贝斯手、键盘手、鼓手,个别乐队还会加入小号、唢呐、笛子等特殊乐器。从首期节目来看,vocal过硬的主唱还未出现,“玩转乐器”成为选手身上最大的标签。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赛程的推进,廖俊涛与毛不易、周震南等《明日之子1》选手的兄弟情,可能会滑向过度营销的漩涡中,反而掩盖其个人特质。
另一位颇具发展潜力的吉他手兼主唱张旸,有点朴树身上内敛孤傲的气质,也是最擅长自我表达的选手之一。初次登台,就输出了一系列极具个人价值观的金句,把本来对于他的妙语连珠并不感兴趣的朴树比作猕猴桃,“里面是绿色的,是有生命的,翻腾的,但是外面是被包裹住的感觉。”创作能力和音乐审美均在线,即兴作曲被邓紫棋称赞“改几个字就可以直接出专辑了”。
想在四十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乐器又成为了突出选手性格的工具。
因为脸上有大片胎记,键盘兼主唱沈钲博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但沉浸在音乐中时又有些歇斯底里的疯狂,钢琴的冷硬、多变与他自身经历形成对照,“孤僻的钢琴少年”引发不少观众共情,并有可能成为之后最具反差、成长线最为完整的选手之一。
而乐队中体量最大、最为狂野的鼓,则与鼓手胡宇桐的形象完全吻合。在选择队友环节,高分的他先后被三位选手拒绝,但仍然逻辑清晰、目标明确,持续输出压迫感,向“猎物”宣誓主权、被拒绝后再三请求、曲线救国寻找第二人,被拒后马上更改最优选择,被网友调侃为“霸道总裁选妃记”,贡献了节目中最精彩的真人秀部分。
常规操作之外,《明日之子4》还网罗了一些特立独行乐器怪咖。
比如有人用提琴弓拉吉他,有选手花几个月时间自制电鼓,上海音乐学院的闫永强用唢呐改编演奏的《The Spectre》,让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回想起当初因为加入民乐元素而被质疑“伪摇滚”的经历,带动了关于中西方音乐融合的讨论,也直接点出了节目的母题——什么是年轻新乐团?
乐器的高存在感帮助这些选手集体区别于其它选秀艺人,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仰望关系埋下伏笔。而花样翻新的玩法以及日系摇滚、英伦摇滚、放克、电子等多元音乐类型又让他们成功跳出了摇滚老炮儿的模式,这些年轻乐手,更“怪”,在将传统与新潮结合的混搭尝试上,更能锐意创新。
02
去韩化的草根素人
新面孔一直以来都是《明日之子》系列的一大看点。
《明日之子4》的选手们到底有多“素”呢?在节目开播之前,绝大部分人的微博粉丝都是三位数。往前翻几个月,都是些参加校园音乐节时的心情和照片。
首期节目中,40位选手竞争36个名额,两两组队诞生18支初代乐团。从节目组公布的资料来看,最大的选手26岁,大部分是00后,除了《明日之子1》的廖俊涛,《创造营2019》的贺俊雄,《青春有你》的卢俊杰,以及参加过《一起乐队吧》的胡宇桐,大部分选手都是综艺市场的新面孔,其中不乏伯克利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的在校生,在提供新鲜感的同时也保证了基本专业水准。
网络选秀尤其是101模式的开启,基本终结了电视选秀时代百花齐放的草根逆袭叙事,放眼看去,如今的选秀艺人,皆是唱跳俱佳、彬彬有礼、深谙媒体话术、镜头感十足,标准的韩国造星标准有效却难免枯燥,观众的亲近感和代入感也被大大减弱。
从《明日之子4》第一期节目来看,“去韩化”的意味十分明显。在造型方面,终于抛弃了韩系逗号刘海和小奶狗式蓬松发型,换掉了千篇一律的小西装搭配紧身黑色牛仔裤。草根出身的选手们大多选择了简单的卫衣、T恤,或者是地下乐团流行的帽子、花衬衫。有网友调侃“含丑量100%”,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群少年终于摆脱了偶像艺人“那味儿”。
另外,由于欧美摇滚文化的盛行以及个别选手的留学经历,他们身上也展现出国内男艺人少有的随意和*,冲击着固化的饭圈审美。
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头卷发,以斗牛士服装亮相的杨英格。身高185cm的他是一名国际超模,虽然没有接受过音乐专业训练,但舞台表现力和镜头感十足,将王菲的《打错了》演绎成英伦复古风,现场伴随音乐随性地扭动身体,在与选手的即兴互动中,将舞台氛围推向*。朴树也称赞他,“是中国人非常少有的(*)。”
形象之外,素人选秀最大的看点还在于选手与成熟商业体系的矛盾、冲突、不适、反叛,甚至是最后被驯服。在第一期节目中,这样趋势也已经初露端倪。
如果从专业性来看,这些00后选手大部分只能算得上是一块璞玉,尚未形成合作意识,缺乏舞台表演经验,音乐风格不明确,创作和vocal功底都有待提高。但在“外行看热闹”的综艺生态中,这种稚嫩反而为他们的个人表现增加了反差萌。
比如在面对郎朗、朴树、邓紫棋、梁龙、周震南、欧阳娜娜组成的“高校教师团”时,吉他手张嘉元在演奏过程中手指僵硬,甚至有轻微的颤抖,这种第一次登上舞台的紧张和生涩反而增加了人物弧光,满足了粉丝对于“养成”的渴望。
更具戏剧性的是,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他一开口说话居然是一股东北大碴子味儿,甚至“呛声”郎朗:“我第一次上台就面对这种级别的人,搁谁不紧张啊!”草根身上的乡土味被发挥到极致。
与铆足了劲儿想要出人头地进入 娱乐 圈的签约艺人不同,《明日之子4》的选手们大有一种 游戏 人间的潇洒感,这是区别于其他选秀艺人的最大魅力,野蛮生长的少年感喷薄而出,当观众看多了被偶像工业流水线输送出来的标准艺人,这样的草根自然让人觉得趣味盎然。
不过素人选手的弊端也在首期节目的播放量和热度上有所体现,没有经纪公司助力、粉丝造势和大众的戏谑,被观众认识并记住,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03
Super band 还是 Idol band?
有这样的提问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节目组对于真人秀环节的设定和剪辑,确实让人摸不清这些选手日后的发展方向和路线。
首期节目中,“兄弟情”与专业技能比重不分上下,因为是两两组队结成“同桌之好”,所以在选人与被选过程中,喇叭喊话、表白与接受、纠结与拒绝,充满了官方带头磕CP的粉红感,甚至还掀起了改名风潮——明日之子又名明日相亲大会,乐团版心动的信号,男子高中版非诚勿扰……
这样的呈现方式首先戳中了年轻女性观众的兴奋点,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磕糖”的CP粉已逐渐成型,特立独行的年轻音乐人似乎还是走上了偶像艺人之路。而那些冲着“弥补新生代乐团市场的空缺”宣传语而来的乐队粉却有些摸不清头脑,自媒体“摇滚天堂”直接发文表示并不看好这些选手的未来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日之子4》中的选手们可能将会面临双重失落——因为并不符合传统偶像的设定,新鲜感之后,CP粉散去,小众化甚至是先锋音乐将会提高受众门槛,乐队的粉丝黏度并不可观,可以量化的打投、周边产出等数据都要画下问号,这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原有乐队迷也会对他们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在老炮儿盛行的乐队圈,小众是可以为之骄傲的资本,大众化、商业化反而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原罪。
长此以往,这些选手将会长期游离在饭圈与小众音乐圈之间,难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
更让人忧心的是,按照《明日之子》前三季的方式,节目中的优秀选手会在比赛尚未结束时就被制作单位哇唧唧哇签下,这让这些选手的未来命运更加充满未知。因为这个由天娱传媒核心团队成立的公司,被不少粉丝批为,“最擅长做的事就是,把好苗子找出来,然后藏起来。”
在《明日之子4》的豆瓣安利贴中,经常会出现“前辈粉丝”的劝退忠告,“《明日》系列,前期让你多有希望,后期就让你多绝望。”有网友总结了前三季部分选手的现状,除毛不易之外,大部分人从主流视线退出,靠着腾讯“发粮”,成为OST歌手或者综艺新人。
客观来讲,背靠腾讯视频,拥有《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创造101》等节目制作经验的哇唧唧哇资源和能力并不差,问题在于由于高密度的选秀节目,公司的消化能力远大于吸纳能力,这势必造成艺人签约后资源分布不均,也成为“出道即巅峰”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体系的缺失,多年来,乐队野蛮生长的同时,配套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场地却迟迟未到。受疫情影响,乐队演出的两个主要场景Live House和演唱会音乐节在未来一年的发展也并不明朗,这都将成为年轻乐团走出节目之后要面临的困境。
在“热血高校”中闯荡的选手们,是冲出一条生路,还是只能在“毕业”后感慨“青春永不落幕”,一切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