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21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
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地心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地心的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
扩展资料:
地心假说:
一、液态地核说
液态地核说主张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在地核内部特殊高温与高压下所组成的。
压力估计从液态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吨到地心约3875吨。温度比较不确定,但从深矿坑得知温度会随深度而升高,而根据岩石的导热率,地质学家估计(相当粗略的)液态地核的温度约是摄氏5千度。
二、两种物质说
两种物质说认为地心为矽酸盐地函和镍-铁地核组成。
他们并认为早期的地球必为液态,后来则可能包含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矽酸盐液体较轻,浮在上方并将热辐射到太空而冷却。底下的铁熔液则被上层隔绝未能直接暴露出来,释热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为液体。
三、水晶说
地心由一块巨大水晶组成。此学说的确存在过,并且被拍成科幻电影,但由于缺乏事实依据,目前似乎被否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22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
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
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扩展资料:
地心假说:
1,液态地核说
主张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在地核内部特殊高温与高压下所组成的。压力估计从液态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吨到地心约3875吨。
温度比较不确定,但从深矿坑得知温度会随深度而升高,而根据岩石的导热率,地质学家估计(相当粗略的)液态地核的温度约是摄氏5千度(木星的中心可能高达摄氏5万度)。
2,两种物质说
矽酸盐地函和镍-铁地核(如同蛋白和蛋黄一样的组成),他们并认为早期的地球必为液态,后来则可能包含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矽酸盐液体较轻,浮在上方并将热辐射到太空而冷却。
底下的铁熔液则被上层隔绝未能直接暴露出来,释热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为液体。当然也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接受地球有液态阶段的说法。
美国化学家尤瑞(Harold Clayton Urey)特别坚持地球一直都是固态的。他驳斥说,巨大固态地球的铁核仍能由铁的缓慢分离而形成;即使现在,铁还可能以1秒5万吨的速率从地函迁移到地核中去。
3,水晶说
地心由一块巨大水晶组成。此学说的确存在过,并且被拍成科幻电影,但由于缺乏事实依据,目前似乎被否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22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也叫地核。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
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
扩展资料:
内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地核内部不仅压力大,而且温度也很高,估计可高达2 000-5 000℃,物质的密度平均在10?6克/厘米x厘米x厘米之间。
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人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钢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这种物质不仅比钢铁还坚硬十几倍,而且还能慢慢变形而不会断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心 (地球的中心部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23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
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
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 。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
内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x厘米x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扩展资料:
有几个关于地心的假说:
1 液态地核说:主张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在地核内部特殊高温与高压下所组成的。压力估计从液态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吨到地心约3875吨。
温度比较不确定,但从深矿坑得知温度会随深度而升高,而根据岩石的导热率,地质学家估计(相当粗略的)液态地核的温度约是摄氏5千度(木星的中心可能高达摄氏5万度)。
2 两种物质说:矽酸盐地函和镍-铁地核(如同蛋白和蛋黄一样的组成),他们并认为早期的地球必为液态,后来则可能包含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
矽酸盐液体较轻,浮在上方并将热辐射到太空而冷却。底下的铁熔液则被上层隔绝未能直接暴露出来,释热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为液体。当然也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接受地球有液态阶段的说法。
美国化学家尤瑞(Harold Clayton Urey)特别坚持地球一直都是固态的。他驳斥说,巨大固态地球的铁核仍能由铁的缓慢分离而形成;即使现在,铁还可能以1秒5万吨的速率从地函迁移到地核中去。
3 水晶说:地心由一块巨大水晶组成。此学说的确存在过,并且被拍成科幻电影,但由于缺乏事实依据,目前似乎被否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5:23
地球的中心是地核,也称地心,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
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扩展资料:
地球的结构同其他类地行星相似,是层状的,而这些层可以通过它们的化学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确定。
地球拥有一个富含硅的地壳,一个非常粘稠的地幔,一个液体的外核和一个固体的内核。这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物理学证据和一些推断,这些证据包括火山喷出的物质和地震波。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关于内核的物质构成,学术界有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但究竟是何物,这一切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证明。此外,内外核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刚石,在这里也会被压成黄油那样软。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此外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过渡层”,深度在地下4980~5120公里之间。
地核内部不仅压力大,而且温度也很高,估计可高达2 000-5 000℃,物质的密度平均在10?6克/厘米x厘米x厘米之间。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人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
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钢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这种物质不仅比钢铁还坚硬十几倍,而且还能慢慢变形而不会断裂。
地核内部这些特殊情况,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很难模拟,所以人们对它了解得还很少。地球内部各层次的物质不仅有水平方向的局部流动,而且还有上下之间的对流运动,只不过这种对流的速度很小,每年仅移动1 厘米左右。有的科学家还推测,地核内部的物质可能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发生有节奏的震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