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类型和产生原因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9:21
1. 现代经济学根据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而将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需求垃上型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四、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2. 其他划分类型:
1.按发生原因分,通货膨胀的类型有:
【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成本推进型。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业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结构型。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混合型。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财政赤字型。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信用扩张型。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国际传播型。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通货膨胀的类型有:
【通货膨胀的类型】开放型。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通货膨胀的类型】抑制型。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通货膨胀的类型有:
【通货膨胀的类型】爬行式。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类型】跑马式。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通货膨胀的类型】飚升式。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2.具体原因:
一、需求垃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 Pull Inflation)是指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物价的普遍上升。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最常见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加以致需求过剩而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下图加以表示:
在下图中,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社会总供给曲线AS可按社会的就业状况而分成三个阶段:水平、向右上方倾斜和垂直。
1、总供给曲线呈近似水平状态,这意味着供给弹性很大,这是因为这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或失业,故总供给的增加能力很大。当总需求从AD1增至AD2时,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而物价上涨较小。
2、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社会逐渐接近充分就业,这意味着社会上闲置的资源已很少,故总供给的增加能力也较小,此时为扩大产量而增加的需求会促使产量和生产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因此,当总需求从AD2增至AD3时,国民收入虽也增加,但增加幅度减缓,同时物价开始较快上涨。
3、总供给曲线垂直,表示社会的生产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即不存在任何闲置的资源,Y4就是充分就业务件下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成为无弹性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当总需求从D5进一步提高时,只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1):关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原因,传统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因素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这称为货币需求论。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总需求的过剩是由于消费、投资、go-vern-ment支出等实际因素过度增加所引起的,这种思想又称为“实际需求论”。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方面。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租金、利润以及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生产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存在着强大的、对市场价格具有操纵力量的团体(如工会、垄断企业以及像石油输出国组织这样的国际卡特尔)。例如,当工会迫使厂商提高工资、并使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后,工会又会要求提高工资,对物价又产生压力(这称为工资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又如,当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时也会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这又称为利润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再如,当国际卡特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其所控制的产品(如石油)价格时,也会导致国际卡特尔组织以外的国家的通货膨胀(这可称为进口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也可用下图解释。在图中,横轴同样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Y3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最初,社会总供给曲线为AS1,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的格提高,生产成本上升,使总供给曲线从AS1上移至AS2,给果,在国民收入下降,国民收入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生产成本提高以后会导致失业增加,从而引致产量的损失,物价水平却上升。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旨在说明,在整个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这种理论也试图被用来解释“滞胀”现象。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供求混台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导致的。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是很难分清的,因此他们反对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类型,认为通货膨胀即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例如,通货膨胀可能从过度需求开始,但由于需求过度所引起的物价上涨会促使工会要求提高工资,因而转化为成本(工资)推进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可从成本方面开始,如迫于工会的压力而提高工资等,但如果不存在要求货币收入的增加,这种通货膨胀过程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因为工资上升会使失业增加或产量减少,结果将会使“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过程终止。可见,“成本推进”只有加上“需求拉上”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总之,长期性的通货膨胀过程是由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四、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结构型的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是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结构型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
即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它部门,而劳动力及其它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了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了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二)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英国的萨尔沃教授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所决定的,结果,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便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就造成服务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
(三)小国型通货膨胀
挪威经济学家奥德·奥克鲁斯特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创立了著名的“小国开放模型”。所谓“小国”不是根据国土和人口因素而言的,而是指该国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而不能决定商品的国际价格。“小国开放模型”所要研究的是处于开放经济中的这样一个“小型国家”如何受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这个模型将一国经济划成两大部门,一是“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如制造加工业等;二是“非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如服务业、建筑业等。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结果也会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会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四)落后经济的结构型通货膨胀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观点是由产生于拉丁美洲的结构主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结构主义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业、外贸和go-vern-ment部门具有的制度性的刚性(Institutional Rigidities),使物价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起上涨。他们认为:
第一,在农业部门,由于存在着过时的土地所有制,*了农业投资的增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农业生产结构僵化,导致农业生产率及供给弹性低下,结果农业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工业化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农产品价格是一种基础价格,其上涨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它又会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上涨;
第二,从理论上来说,对农产品的过度需求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加以解决,即通过出口工业品来换取农产品。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外贸部门(尤其是出口部门)生产率也十分低下,进出口结构很不合理,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的价格弹性很低,贸易条件十分不利,再加上出口部门供给弹性不足,致使出口增长十分缓慢;另一方面,进口又以资本品及中问投入品为主,这些进口品是维持国内生产及经济增长所必不可少的,而为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就必须大量增加进口。这样,出口收入的增长便赶不上进口支出的增加,结果势必导致国际收支的逆差。在这种情况下,本币的贬值就不可避免。而本币贬值以后,进口品的国内价格就会立即上升。在进口需求呈刚性的情况下,进口品的价格上涨就会推动国内生产成本和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三,在go-vern-ment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故税收*以间接税为主,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很小,而间接税税收的收入弹性很低,其税收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发展中国家的go-vern-ment又必须不断扩大支出(特别是投资支出)以推动经济的增长,结果形成越来越大的结构性财政赤字,面这种财政赤字最终势必以增发货币的形式来加以弥补,这样,通货膨胀就会接踵而至,等等。
以上这各种复杂的结构性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从总体上推动了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和持续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