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谁和谁合称三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01:1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8:33
“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局面。同时招揽人才,形成了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文人集团。“建安文学”通常是指从汉末建安时期到魏初这一段时间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在诗、赋、文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反映出社会*、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自身渴望建功立业,一展鸿图的远大抱负,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安风骨”。建安时代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曹操、曹丕、曹植也是这一时期文坛上的先驱者与主导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军中,曹操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局面的开拓者。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多沿用汉乐府的古题,但在内容上缘事而发,或反映现实社会现象,或抒发自身情感。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曹操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黑暗现实。如《蒿里行》记述了东汉末年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造成自相残杀的军阀混战局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两句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全诗气度雄阔,笔力刚健,表达出曹操对倍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又如《薤露行》,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描写出汉末大将军何进密召董卓进京,以期诛灭宦官,却最终导致董卓作乱,引发军阀混战的黑暗现实。用尖利简短的语言讽刺了何进,把自己的悲愤之情凝聚在“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十个字当中。气魄宏大,感情深郁。与《蒿里行》一起被钟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苦寒行》一诗,曹操用质朴无华的文字描述了艰难的军旅生活,“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一句把军士思乡之情表现的真实深沉。《却东西门行》以沉郁悲凉之笔写出了征夫思乡之情,悲凉中回荡着刚健之气。钟嵘《诗品》评曹操诗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确是如此。
除了反映社会现实,曹操还有很多作品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己远大的*抱负。《短歌行》与《步出夏门行》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前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短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由衷渴慕贤才。全诗16句充溢着宏伟的气魄,充沛的情感,也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才能吟出如此豪言壮语。后者《龟虽寿》一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形象地抒发了老当益壮的英雄抱负。《观沧海》一章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描写雄奇壮丽的景色,展现了曹操博大的气度。
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卷五)曹操这种不受古辞约束,注重反映现实的作风,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诗很少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古朴沉厚的语言中激荡着宏伟的气势,悲凉而慷慨,实为“建安风骨”的开创者。
曹操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也非常突出。汉代的散文在辞赋的影响下注重形式,而内容空乏。曹操一改散文繁缛的形式,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让县自明本志令》是其散文的代表作。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做,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其它作品如《举贤勿拘品行令》、《祭故太尉桥玄文》等,都不拘泥于形式,直率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表现了建安散文的新风貌。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被曹操立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死,他继承曹操的官职和爵位,为丞相、魏王。这年冬天,他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历史上称魏文帝。
曹丕博学多识,爱好文学,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上都有成就。他的诗作中以五言诗和七言诗成就最高。诗的题材主要围绕游子和思妇。曹丕的五言诗,以《杂诗二首》为代表。《杂诗》其一以“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起兴,描述出游子在外的凄凉情景。“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以通俗的笔法表现出游子对家乡深刻的思念以及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悲叹。《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四句用比喻、联想的手法引出自己远离故乡的感慨。而后四句“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把一个身居乱世而又流落异乡的人那种孤独不安的心情表达的深刻感人。
曹丕的七言诗格调清丽婉转,最为著名的是《燕歌行》,它句句压韵,把景与情融于一体,语言清绮,感情凄怨,表现出女主人公孤独的心情以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王夫之这样评价《燕歌行》:“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燕歌行》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丕对开创七言诗新局面是功不可没的。
曹丕的诗中,还有一些是记述民生疾苦和军旅生活。如《令》、《广陵于马上作》、《黎阳作》等,虽不比曹操的诗慷慨悲凉,气势也颇为雄厚。
曹丕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他的散文典雅清峻,文气贯通,他所著《典论》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此外,他的《与吴质书》在书信这种实用文体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抒情成分,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书信讲求文辞精美,注重文学色彩的风气。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流传下来作品最多的作家。曹植自幼颖慧,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最终在立储斗争中输于曹丕。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变成处处受*和打击的对象,最终在郁郁不得志中死去。
曹植的文学创作,以曹丕继位为界分为风格迥异的前后两期。曹丕继位前,曹植的生活比较优裕,这时期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他“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祖德书》)的远大*理想。《白马篇》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写"幽并游侠儿"的高强武艺和报国立功的壮志,以"寄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做自我写照,表现了建功立业的抱负。诗风雄健刚劲,感情豪放。《薤露篇》:“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展现了曹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鰕{鱼旦}篇》里,诗人把自己比作鸿鹄,鄙视那些类似鰕{鱼旦}和燕雀的势利小人。“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抒写出了自己卓尔不群的情怀与远大崇高的理想。
曹植前期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数量较少。《泰山梁甫行》描写了下层人民贫困的生活。“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呈现出一幅萧条困败的景象,对下层人民艰苦生活的同情也油然而生。《送应氏诗二首》其一:“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与昔日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乱世伤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残破现实的哀痛。
曹丕继位后,曹植受到很大的*,不仅人身自由受到严格*,身边的好友也被一一杀害。因此,在曹植后期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再看到那种乐观积极的豪情壮志,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生活和待遇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失望和悲痛。
《赠白马王彪》是曹植后期创作的代表作,讲述了他在黄初四年五月,与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璋赴京会节,到京后任城王被害。七月,他与白马王结伴返回封地,本想借同行之机叙叙胸臆,却不料曹丕的爪牙监国使者灌均竟强令他们分道而行之事。全诗层次分明,词才华茂,多用比兴手法,饱含了自己倍受*,壮志难酬的辛酸和悲愤。这篇诗作促进了五言诗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
《杂诗》也多反映出作者报国之志不能实现的失望与沉痛。《杂诗》其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是他对现实待遇强烈不满、渴望建功立业,却空有一腔热情无从施展的呐喊。《杂诗》其六;“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也反映出了作者不甘于闲居,想要实现理想,大展鸿图的强烈愿望。
《吁嗟篇 》深刻地描绘出了自己辗转*的艰辛。“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四句流露出作者渴望回归故里,过一种安定生活的愿望。《野田黄雀行》中,作者以少年自喻,以罗家比喻当世的统治者,以黄雀比喻自己的同伴朋友。以少年“拔剑捎罗网”来表示自己渴望解救朋友的愿望,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愤恨与反抗。曹植还有一些诗歌运用象征手法写成,曲折地表示出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如《七哀诗》,其一道:“南方有障气,晨鸟不得飞”,是曹植以晨鸟自比,以障气暗指曹丕父子对他的抑制和*。《美女篇》以美女“求贤良独难”,来暗指自己怀才不遇、不得明主的悲惨境遇,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
《洛神赋》是曹植辞赋的代表作品,它描写了一段凄美的人神爱情故事。文章对洛神的容貌、装扮、仪态作了详细的描写。文字细腻优美,想象光彩陆离,感情真挚深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确是如此。曹植的作品,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或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凉失望。文字刚健,气势雄浑,不愧为“骨气奇高”之称。在结构词赋方面,曹植将建安文学的“诗赋欲丽”发挥到了极致。结构上重视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上讲求华美对仗,重视炼字推敲,极大的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
陈子昂曾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而锺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也曾经慨叹道:“建安风力尽矣”!可见建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而曹氏父子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他们的创作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而由他们慷慨悲凉的文风所形成的“建安风骨”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见三曹对建安文学的巨大贡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8:33
曹操 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