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1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7:05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影子变变变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光和影子感兴趣,有探究的*。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探索和发现光和影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2、自己和影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准备
1、晴朗的天气,带领幼儿在户外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目的是帮助幼儿积累有关影子的经验。
2、给幼儿布置找影子的任务。一方面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一方面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请幼儿观察班级里的影子(杨树、老师、小朋友、桌子、小椅子等)都是什么样的?
2、请小朋友到户外找影子: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看不到影子。
3、小朋友想一想哪儿有我们的影子?(启发幼儿说出多种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影子,为什么在那些地方会有自己的影子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便讨论了起来,不少孩子很快就想到了,我在那个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因为那个地方开着灯,关上灯影子就没了。
(二)自主探索,获得光和影的感性经验。
1、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呢?请幼儿试一试。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藏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藏在这些地方?(体验光在影子行成中的作用)
2、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影和人轮廓接近。不同:人是有颜色的,影是黑呼呼的。)
3、试试看,我们的影子能和我们本人分开吗?
孩子们努力尝试各种办法,有的幼儿站在高台上、有的幼儿跳起来、有的藏起来……影子始终没和自己分开。最后,有一个孩子跳的特别高,就在他跳高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影子和他分开了。于是,孩子们纷纷模仿使劲向上跳。
4、怎样才能让几个小朋友只有一个影子呢?幼儿按分好的组试一试,说一说。
(三)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画一画自己的影子。说一说画影子都应该画什么?(光、人、影)摆一个特别的造型看一看自己的影子。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幼儿忽视的,因为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日照的时间有关。
2、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粉笔。
活动过程:
1、有趣的影子:
带领幼儿到操场,播放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大胆、随意地在阳光下做出夸张、有趣的动作,并注意地上影子的变化。
2、滑稽的影子:
音乐声突然停止,幼儿保持原来动作不变,另一幼儿用粉笔把他的影子描绘在地上,并把当时的钟点数标注在影子旁边。
3、会变的影子:
(1)记录时间大约2小时左右,请幼儿站在原处再次做原来的动作,请另一幼儿选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在地上描绘现在的影子,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
(2)活动进行若干次。比较若干次活动的结果,重点观察影子的位置的变化:
——“为什么影子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主题:我自己
【主题站点】 和影子捉迷藏
【活动名称】 影子变变变(以科学领域为主)
【年龄段】 大班
设计思路
1、对活动价值的分析
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的开展过程中,有一个关于“和影子捉迷藏”的站点。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到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站点要求中同时提出“在比较中感知和探索影子的基本特性。”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满足大班孩子继续探究的兴趣?提高孩子探索的能力?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深入分析,以及孩子对影子的已有经验的把握,挖掘了影子与光源、物体变化这一科学特性,同时结合大班孩子合作行为初步萌发、探索能力初步形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2、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有关影子的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此活动来源于集体活动“测量影子”的延伸,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趣味性,对于大班幼儿有延续探索的吸引力和不断深入的挑战性。并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熟悉的`材料,于操作过程中,他们会不断遇到问题、操作实验、解决问题,一次次的分享交流、思维碰撞中,有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这些激发孩子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在一次活动中,提供两次不同难度的操作,孩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经验,从影子形状的变化,到合作发现问题,不断激发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索。孩子只有通过探索、操作才能找到物体和光源之间造成的有趣光影现象。
3、对活动设计的思考
活动共预设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幼儿前期经验的回忆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明确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影子的经验。
环节二:影子变变变。一共非常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通过幼儿的个体操作,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现,初步感受光与物体之间变化造成的不同的影子。第二次操作,此环节中给予孩子充分合作探索的时间,不仅进一步体验了光影的关系,更推动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合作发现的快乐。
环节三:延伸。通过提问、视频欣赏等,让幼儿感受到光影现象的神奇魅力,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索、操作光与影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合作中,发现物体和光源之间造成的有趣光影现象。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教学准备
手电筒、投影板、记号笔、提示卡、视频
教学过程
一、影子真有趣
【通过幼儿前期经验的回忆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明确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影子的经验。】
1、经验回顾
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影子吗?它是什么样的?
2、关键提问
(1)什么东西会有影子?
(2)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3)你见过的影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只要有一道光、一个东西、一个面就会产生影子。影子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长有时短。
(提示:本环节是孩子们对于过往有关影子经验的回忆,通过幼儿的交流了解影子是有变化的,从而为下个环节的操作做好铺垫。此环节控制在5~6分钟)
二、影子真会“变”
【通过两次不同的操作,让幼儿感受光与物体之间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子,进一步推动孩子探索光和影的兴趣,同时体验合作发现的快乐。】
过渡语:究竟为什么影子会有那么多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做做小实验,找找答案。
1、第一次操作
(1)要求:
每个人拿一支记号笔和一个手电筒玩一玩。
找找记号笔的影子,发现它有什么变化。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引导幼儿操作过程中仔细地观察。
观察幼儿操作中坚持探索的兴趣。
(3)交流和演示:
关键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4)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提示卡——大小与远近、长短与角度(方向)
小结:原来,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变大变小,变长变短,只要改变光和记号笔的位置,就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影子。
2、第二次操作
(1)要求:
两人一组,用一支记号笔、两个手电筒玩一玩。
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合作情况。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摆放方法进行探索。
(3)交流和演示:
关键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怎么做到的?
如果呈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影子,你有什么办法?请你们试一试。
如果想要在记号笔的周围一圈都出现记号笔的影子,可以做到么?
小结: 原来, 只要有好几个光从不同方向照射,一支记号笔可以有好多个影子,而且位置也不同。 (提示:在集体交流讲评的环节,建议老师利用幻灯片的空白页,使用功率大的手电筒直接在幻灯片上呈现影子,这样便于幼儿的观察。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建议老师给予孩子充分操作的时间,让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三、影子真神奇
【通过提问、视频欣赏等,让幼儿感受到光影现象的神奇魅力,从而进一步萌发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兴
趣。】
过渡语:我们中国人非常聪明,还利用光影这个有趣的现象做了很多的事情。
1、出示视频:幼儿观看《符号中国》。
2、关键提问:
看了视频,有什么感觉?
还有一种戏,好像影子在做游戏,是中国人特有的,知道是什么吗?
结束语:影子真有趣,我们回教室再去玩一玩,去发现更多的秘密吧。
(提示:此环节是轻松的环节,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激发孩子对于光影现象的兴趣,时间在5分钟以内)
温馨提示
1、本次活动需要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2、幼儿需要掌握呈现影子的集体方法:光源、物体和面的三点一线。
3、第二环节的第一次操作中,如果孩子缺乏一定的探索经验,建议在第二次操作之前给予一定时间,让孩子验证第一次操作的结果,再进入合作操作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