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由爱自然的胡适,他的原生家庭什么样 | 人物特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12: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50
文字/王小马儿 图片/网络精选
最近在读胡适《我的信仰》这本书,当中收录了胡适的四十自述和他对父亲母亲的描写。
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也是尝试用白话文写诗词的第一人。从他的自传体文章中可以找到他的原生家庭对他产生的点滴影响。
他的父亲是有实干精神的经学家
胡适自己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和行政才干的人。
有一个例子,就是当年父亲经过古典文史训练,又对地理有研究兴趣。自己怀揣介绍信去寻找钦差大臣考古学家,自告奋勇去做中俄边界纠纷事宜的处理工作。在后来的工作中,借助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带领同伴们沿着溪流从迷路中走出来。
胡适的父亲,曾被称为有治省之才的人,但也仅仅陪伴他到三岁左右,在终日战争割让台湾给日本时,在守卫台湾时逝世。
这样一个有才学又有实干精神的人带给胡适的影响,也许并不能在言传身教中实现,但却在给家人留下的记忆和书籍中对他思想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胡适不满三岁就已认了八百多字,后来三岁就在学堂读书,读的第一部书就是父亲编的《学为人诗》讲述做人的道理,还有另一部《原学》讲述哲理的书,然后就是读律诗等,后来才是孝经,四书五经等书籍。其中还有一本《小学》,论新儒教道教学说的书,说是宋哲朱熹所做。
胡适先从做人和哲理角度起步读书,自然有了和父亲的思想贴近的思想。
他的父亲是一个经学家,也是严守朱熹新儒教理学的人,反对释道两教。胡适曾在叔父家门上看见一张晒淡了的字条,上写僧道无缘。这就是父亲遗留理学家思想的体现。
也许有这些影响原因,胡适在后来的日子里,既有经学的引导,又对宗教信仰有了自己的疑问。
他在不到八岁时就在先生的引导下读资治通鉴,并在书中看到了范缜的神灭论,反对因果轮回说,否认精神为一种实体。朱子的小学一书中提到,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让胡适开始在思想上摆脱了因果绝对论,对宗教产生了怀疑。甚至还孩子气的毁坏神像,表示决心。而他这些思想的起源也许和父亲对宗教的反对也有一些关联。
父亲离世前要他好好读书,认为他是可塑之才。虽不能在他身边指引他的求学和未来之路,但在留下的书还有家人的追忆中都对他产生影响,胡适一生的求学基础和思想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贤德隐忍母亲对他言传身教
如果说父亲对胡适的影响主要是思想上,那么胡适在行动上大概受母亲影响更大。
他的母亲来自农家,是一个性格隐忍善良刚毅的女子。她嫁给胡适父亲时只有十七岁,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只因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贤人能人,虽然年纪大些,母亲也很情愿。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却是也对母亲很好,教她学字带着她一起教幼年胡适。但时间不长,当父亲到台湾任职。母亲带胡适回到安徽老家。不久父亲就在台湾去世。
他母亲才23岁就忽然成为胡家一大家成年儿女的家长,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不提家人之间开罪的事情。忍不了就会哭离开的丈夫。这时,争执的嫂嫂会送上热茶劝她别哭。家里还有大哥在外欠债累累,母亲常常过年还要面对债户,却还是客客气气。
隐忍渴望和平处事,不知是不是对胡适后来更愿意和平改良的思想有一些影响。
母亲常常告诉胡适,一定要好好念书,告诉他父亲的善良和伟大,母亲谨遵父亲的遗言对胡适的读书一点不怠慢。
他三岁开始就去村塾念书,每年都给最高的学金给先生,让先生解读更多书上典籍的含义。胡适第一个到学校,热爱念书。他是后来和同学聊天,才发现自己比同学知道的多很多。
有母亲的支持,他从儿时就已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母亲也并不尽是隐忍,有时他惹了母亲生气,也会被重重责罚,母亲是一个奖罚分明的人。
记得有次,母亲被一个叔叔说,她常常找一个人帮忙一定有什么好处。她立即请这位叔叔前来把话说清楚认错赔罪。和气为贵,但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父亲的思想,母亲的行为,让胡适从小开始就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基础。
胡适求学之初的九年学堂教育是在家人身边完成的,他不仅有了扎实的经学基础,理学思想启蒙,对宗教产生怀疑。正好是废八股的时代,他还读了不少小说,不知不觉文字通顺,更因为把书上的故事翻译成土话,而有了古文写文章的底子。总之这样的基础去上海读书,也是不逊色他人的。
跟着哥哥去上海求学
跟随生病的三哥去上海读书开始,胡适在上海共经历六年四个学校的念书。
他最初是来到父亲朋友办的梅溪书院读书,从一开始不通英文算学,到后来,国学优秀,算学也不错,不久就从最末到了头班。毕业时,只因为那个时候收到新思想影响,看到梁启超的著述,还看到上海道衙门对一件事的判决不满。就好像要和旧时代告别,他和两个同学宁可离开学校也不愿意参加毕业考试。
这大概是他从摔神像之后的第二次自主行动,一边受到旧教育,一边却向往新思想。
胡适来到了澄衷学堂,这是有名的私立学校,二哥同学劝他到这里读书。就是在这里,胡适跟着先生读了严复翻译本的天演论,讲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胡适的名字是二哥取的,和适者生存有关。
这段日子,胡适受到更多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梁的新民说,讲述需要新鲜活泼的民族替代老大病弱的民族。还写就了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样的作品。
他承认王阳明的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那时有科学指导但叫做格致。他认为孟子不懂科学,只知道水无有而不下,可是并不知道地心引力, 并且蓄水池也可让水向上,所以人性也是无善无恶和水一样。
他已经开始更多接触到新思想,开始有一种质疑精神。等到他来到中国公学,更多看到见到的是一种新思想的社会实践。
在那里学生自己办学堂,看民报,治理学校用评议部,而不是校领导管理。
他加入竞业旬报,做编辑写了一年多的白话文小说,从此开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表达,也是第一次用白话文写文为后来他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打下实践基础。
中国公学后来改为董事会监督。他闭门读书考到美国去深造。这次考试,他依然是国文最优秀,考了100分,考据文风受到老师的青睐,总分达标,得以留洋。
他的第二段求学生涯,带给他新思想和白话文实践影响。
母亲去世,自然主义人生观形成
美国留洋,影响他未来的人生。他在美国受到乐观主义熏陶,又跟随杜威教授,注重实证,不仅自然,历史同样需要实证。他读赫胥黎,读圣经,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然后来自家庭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他的母亲去世,他忽然感受到人的不朽不仅在立功立德立言,从某种角度,朴素和母亲和建功立业的父亲,一样可以影响很多人。
他从小接收到的范缜的神灭论,司马光的形灭神散论,还有后来来自西方赫胥黎,杜威的影响。以及他个人多年在思想上的实践和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人生观。
日积月累的小我对社会人类大自然都会有痕迹留下。
宇宙中,有自然法则因果的*支配者他,但是不束缚他的自由,他可以运用他的智慧,创造新因,以求新果。甚至生存竞争也不会让他无情,反而会更有同情心,注重人为。
爱自然爱自由
胡适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呢,虽然是孤儿寡母,却成为一个热爱和平和自由自然思想的人。
他宣传自己的思想成果,继续不断实践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后来的成就更有驻美大使,北大校长等。他的一生都践行“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注重实际问题的实证和解决,探讨中国思想自由传统,和现代社会自由实践的价值。
胡适后来的成就,大家知道的不少,我也不想再去赘述,只想说一个人的一生,一定不是全靠自己单打独斗和社会奋斗,和当年儿时接受的教育和家人的温暖鼓励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在家人不在身边,也一样可以有深远的影响。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哪怕看似再渺小,也要对自己言行负责,日积月累的小我对社会人类大自然都会有痕迹留下。这是胡适的思考,也是我们可以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