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 流浪人归 再无家乡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17: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09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大部分是关于儿时故乡的,我的大半个童年都是跟着姥姥在乡下度过,直到如今我都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长大后,辗转了无数个地方,从小城镇到大城市,我时常会想起,时常会渴望回去,特别是在夜深人静先转无法入眠的时候,那些记忆里的乡土气息,让我有了走下去的勇气。我时常会去怀念,也常常有冲动去写些什么,却又常常不敢去记起,那些回不去的过往,留在记忆里就像是梦一般自己杜撰出来的理想国度。
说起故乡,那就有了香气,每个故乡又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我怀念的,是那个时候从姥姥家小院里飘出来的气息,夹杂了烧柴禾的烟熏味,食物从青涩变成熟的饱满味道,空气中弥漫的土腥味,还有咸菜缸里的腌渍味。那些摆上桌的食物,是在除了那个小院外,任何地方都尝不到的。
1.锅子饼
锅子饼算是小镇的特色菜,每年年三十早晨,姥姥和姥爷都会准备炒锅子饼。姥爷拿出油亮亮的猪头肉,切成小块,我总是会吵吵着说“我不要吃肥肉”,姥爷每次都会挑起一块最肥的拎到我眼前,在我捂住嘴巴的时候再哈哈大笑着丢进自己嘴里,告诉我说“肥的才最香呢”。提前准备好的老豆腐被姥姥用篮子扣着,这种老豆腐都是自己家磨出来的,粗糙但香气十足,切成丁,有韧劲,不会散。
姥爷准备食材的时候,姥姥开始和面,雪白的面团在姥姥手底下翻转揉捏,直到变得柔韧有度。白白的面团变戏法似的从姥姥手底变成一张大饼,姥爷从姥姥手里接过大饼,放进大锅里开始烙,这饼就在风箱呼嗒呼嗒声中慢慢成熟,散发了香气,烙好的大饼一揭两片,薄的像纸一样。
姥爷一只脚踩在灶台边上,用了力气就在大锅里炒饼,锅底撒上油,先把猪头肉炒出了香味,撒上老豆腐块,姥姥拉着风箱不紧不慢的添柴禾,掌控好了火候,这猪头肉和老豆腐的香气就在升温和翻炒中慢慢浸透了出来,最后撒上香菜碎,翻炒几下,这香气便更加浓郁了。姥爷把炒好的馅裹进饼里,卷好封住,一切两半,这锅子饼就做好了,猪头肉和老豆腐从切口出漏出来,绿绿的香菜碎好看得很,等不及咬上一口,满嘴的香味浓浓郁郁的。
2.冬瓜烫面包
冬瓜烫面包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在我长大离开家乡后,最常怀念的就是这个味道。放假回家的时候,姥姥和姥爷知道我爱吃这个,都会提前准备好食材,专门做来给我吃。
夏末秋初,正值冬瓜长成的季节,一个个冬瓜裹着白霜鲜嫩可爱。姥爷把冬瓜皮细细的削下来,冬瓜变成了一个光*的娃娃,挖了种子,切成小块,一块块冬瓜丁透着光,亮堂堂的。猪肉切丁,提前用酱油,盐,葱姜蒜腌好,腌制时间久了才会入味。姥爷知道我不爱吃肥肉,每次都会专门切了瘦肉来腌制。
姥姥把面粉一勺勺舀进盆里,用开水一点点浇在面粉上,边浇边用筷子搅拌,让面粉形成一朵朵的小面团,所谓“烫面包”就是这么来的,这样做出来的包子皮有韧劲,皮薄不会破。小面团揉成大面团,再擀成薄薄的包子皮,两勺冬瓜,一勺肉丁,对角捏起,一只包子就亭亭玉立了。
柴火大锅添上水,摆满整整一笼,盖上盖垫,拉起风箱,不一会儿热气腾腾中包子的香气开始四散而开。姥姥会在盖垫上扣几只碗,碗底上放了水,什么时候摸摸水热了,这包子也就可以出锅了。成熟的冬瓜包亮晶晶的,包子皮透着光,可以看到里面的冬瓜和肉丁,咬一口满满的灌汤流出来,带着浓浓的冬瓜香气,这时候配上姥姥家老茶壶里倒出来的茶水,那个简直是这世间最惬意的滋味了。
3.野菜巴拉子
三月末四月初,野菜疯了似的长满整个田地,曲曲菜,婆婆丁,野荠菜……它们喝饱了春天的雨水,长的飞快。这个时节像是棉花糖,甜淡适宜,温软和煦,不急不躁,软绵绵融化在日光里。好像冬天喝不完的酒全都撒在了泥土里,整个世界都醉了一样,风摇摇晃晃,空气里有了诗意的味道。
我是喜欢极了这个时节的,野菜是整个春天最好的恩赐,换了姥姥的黑色布鞋,左手拎了柳条篮子,右手拿了镰刀,挖野菜是个让人为之振奋的事情。田野里新长出的野草野菜绿油油的把枯草都盖了起来,婆婆丁开着*的小花,一簇一簇浮在土地上,用镰刀轻轻一剜,就落了下来。“曲曲菜”是我们那里的称呼,它学名是叫做“苣荬菜”的,这是春日里常吃的一种野菜,可以蘸酱生吃,嚼起来脆生生苦涩涩的。野荠菜大概是我最不认识的一种菜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认不出,荠菜采来包饺子是最合适不过的。春日里阳光有些耀眼,野菜们像是闪着金光一样,在春风里肆无忌惮的长着。
拎了一篮子野菜兴冲冲的跑回家,献宝似的让姥爷看看我的战果,得了夸奖就高兴的什么似的。嚷嚷着让姥姥给做“巴拉子”,这个叫法土里土气的,那个“巴”还是要读四声的。这种食物除了家乡,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姥姥择了野菜,洗涮干净,用刀粗粗的切上几下,面粉匀匀的撒在野菜上,让每个菜叶都沾了薄薄的面粉,撒了盐和香油在上面,搅拌均匀就可以上锅蒸了。姥姥说,这种饭在以前是穷人家才吃的,那时候粮食短缺,都是拌了野菜来吃的,以前也没有白面,吃的都是玉米面做的。
巴拉子出锅,青绿绿的野菜在高温蒸煮下颜色变得有些深,面粉吸饱了水,晶莹的裹在野菜上,热气腾腾中,野菜的香气都浸了出来。拎起一根,丢到嘴里,苦涩涩的青草味道蔓延出来,在盐和香油的点缀下,整个食物在嘴里呈现出一种明媚的味道。这是我最爱的一道菜了,我想春天吃起来大概就是这个味道吧。
4.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不同于南方,知道上了大学,走出家乡,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不一样的年糕。蒸年糕大约是在冬天进行的,蜀黍米磨成的面粉,黏韧有有力。蜀黍米也就是高粱米,是每家每户都会种的,小时候最喜欢高粱肥大的穗子,高高的杆子被穗子压弯了头,不像麦苗那么小家子气,也不想玉米那么低调到半空里,红彤彤的高粱穗子饱满的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
冬日里姥姥拿簸箕盛了红枣,这些红枣都是屋后的枣园里结的,春日里喝饱了雨水的枣树,秋日里红果子便挂满了树梢。姥姥拿了小板凳坐在太阳底下细细的挑选,有虫眼的丢一边,不饱满的也丢一边,捡来捡去,剩下的都是这些红枣里的“精英”了。盛了水,红枣上锅煮,慢慢的红枣香气从热气腾腾中弥漫开来,甜腻腻的,我是最爱闻这个味道的,红枣的香气闻起来倒比吃起来还要香。煮熟的红枣捞出来盛在盆里,我忍不住一颗一颗偷了来吃,姥姥一转头发现我偷吃,骂我几句,我笑着跑开,过会又去偷了一颗。蜀黍米满满加了水,在姥姥手底下抱成一团,黄嫩嫩的米团,揪成一个个小团子,团来团去,窝成窝头的形状,摁上一颗颗红枣,一个像是小塔一样的年糕就结实实的坐在了那里。泥灶台,柴火锅,大风箱,这样蒸出来的年糕带了浓浓的踏实与心安。咬了一口,糯糯的,带了蜀黍米的清香和红枣浓郁的甜气。
冬日里,家家户户蒸年糕,吃不完的放在院子的大缸里,一个一个码的整整齐齐,一个晚上就冻上了,日后随时取出来热了吃。那时候的年糕也是四邻可以分享的食物,谁家蒸了,就送邻居几个,欢欢喜喜的接了,过几日自己家蒸了,再送给人家尝一尝。冬日里,年糕结实实的装在大缸里,就像大白菜安稳稳躺在菜窖里,这个冬天似乎就有了安心与满足。
那些记忆里的味道,总在我脑海里时不时的升腾起来,那些味道好似那个小村庄一样,静悄悄,安稳稳的躺在那里。而我出门流浪了一大圈,回来却发现,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从前了,姥爷永远留在了春天里,姥姥的腿也越发走的缓慢了。那个小小的种着葡萄树和无花果的小院落,就那么静悄悄的坐在那里,却也驼了背,瘦了一大圈。想去记起却又不敢记起的味道,在我流浪的轨迹上越发远了,而生活带给我的诸多味道,却怎么也覆盖不了它们给我留下的那些味道,我想,我是渴望让它们伴着我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流浪下去的……
《美食和谈谈情说说爱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b98a8300b9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