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送子的由来?涉及到中国民间的麒麟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05
当新娘子号哭着(一种哭嫁风俗而已,故潮谣唱:阿姐上轿流目汁,一到轿底笑唏唏)一路来到男家的时候,男家的人都躲藏起来。如果是畲族,新娘子会故意说:“你家的人都死绝了啊!”男方的人才跑出来应声说:“正等着你来接种呢!”这时会有老妪上前铺红布袋,让新娘子踩着走。新娘一路踩,老妪一路尾随收袋再铺到前面,这叫传宗接代。出嫁时轿门与厅房的门楣均贴有“封媒”。封媒就是写着“麒麟到此”或“凤凰到此”的红纸条。
惠来葵潭一带潮人的婚俗,新娘来时男方的人也要回避,但新娘踩的是瓦筒。瓦筒就是将瓦楞反向叠合而成的圆筒,里面放百合、甘草等吉祥物,寓意百年和合,阴调阳顺。踩时还要从新郎腋下钻过去,寓意是在丈夫的庇护下比翼(腋)双飞。潮俗还有跨过门槛底下“火烟”的,俚谣这样唱:“娘今大步过火烟,跨过火烟上厅堂,厅堂铺毡共结彩,阿娘享福万年春。”
又有畲歌这样唱:“新娘移步到厅边,身穿裙袍桂凤枝。娘去伴君娘盖世,一对鸾凤天送圆。移步登舆,麒麟到此。一到你家,旺夫益子。天生结就好日期,娘上花轿合佳期,食到天长共地久,夫虽妇随到百年。”
实际上婚礼只是婚姻的序幕,婚姻的最大目的还是传宗接代,所谓“上以祀宗庙,下以继后世”是也。围绕这一目的,婚礼往往有诸多求子活动,最常用的是“麒麟送子”事象,包括麒麟送子灯和图等。“麒麟到此”也被潮人当成祈子方式使用着,而且观念中所祈求的还是男孩。然而我要说的是,“麒麟到此”来源于畲族,本义并非祈子。但当它被错误和反复使用之后,也变成了祈子习俗了!
麒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祥瑞动物,具有统一与太平的象征意义。人们多以麒麟比喻杰出人物,称聪明的小孩子为“麒麟儿”。“麒麟送子”的来历还与孔子有关。相传圣人出生时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故民间的“麒麟送子图”往往两旁还刻有“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的对联。
但“麒麟到此”并不同于“麒麟送子”,其语义是说,有麒麟或吉祥降临。畲族将始祖盘瓠称为龙麒,象征着勇敢和勤劳。“凤凰到此”的语义则是有凤凰或祥瑞到来。来干什么?畲族对此有个传说:古时盘阿龙放生了一只凤凰,凤凰于是送给阿龙三根羽毛并满足了他有食有衣有媳妇的三个愿望。龙麒和凤凰都是畲族的图腾,凤麟贴表达的实际是一种图腾意识。畲族对此非常清楚,从来不将其当作祈子的事象使用。
潮汕对“麒麟到此”也有传说:罗通在扫北时,*死了深爱他的番邦公主窦侬。窦侬公主被葬于麒麟山下,唐王李世民一怒之下不准罗通再娶。后经程咬金求情,将一傻女许配给罗通传续香火。迎娶时经过麒麟山,窦侬公主在阎王的帮助下将阴魂附在傻女身上,使其具有窦侬公主生前的容貌与聪慧。也就是说,“麒麟到此”原意并非祈子而是祈貌,是祈求娶到象窦侬公主一样美丽能干的媳妇。
我深信“麒麟到此”习俗在传播时曾被误解了。但为什么会被误解呢?是汉族移民望文生义还是畲族秘而不宣呢?如果是后者,是不是意味着历史上汉畲间的通婚融合——从而形成了闽南人——并未如假想的那样广泛地发生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06
许,在年画上,在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上,你经常会看到“麒麟送子”这一艺术形象。北京的《麒麟送子》剪纸中,在半鳞半毛麒麟背上坐着一只大肥猪,怀抱数只娃娃,神态招人喜爱。
陕西的《麟麟送子》泥偶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每年三月十五的周公庙会上,祈子者争相购买,极受欢迎。
还有一些民间绘画。画面正中为一头龙首、狮尾、鹿身,身披鳞甲、马蹄细腿的麟麟,背上有的驮着一年轻女子,手中抱个胖娃娃,以示送子;有的背上骑个童子,怀抱莲蓬和笙,取“莲(连)笙(生)贵子”的谐音。画面还给有跟随送行的送子女子,背景的“天宫”隐约展现,以示 “天赐贵子”。
除此之外,枕头的乡花图案,被面的印花图案,还有床架的雕花版上也都随处可见“麒麟送子”的图案。
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一种送纸扎麒麟的习俗。这种纸扎的麒麟下巴上挂着许多胡须,好事者抬着纸扎的麒麟走家串户上门演唱。每当这时,凡没有生育的妇女或者是刚刚过门的媳妇,往往被大嫂们推到麒麟面前拽胡子,据说拽一根胡子就能生一个儿子 ,拽下两根胡子就能生个双胞胎。在戏耍麒麟时,旁边的人唱些“早生贵子早得福”的吉利词。人们都说这种办法很灵验。为什么人们相信,麒麟会给人们送来子嗣呢? 在江南一带
人们传说,古代有一位画师 。年老尚无子嗣。这画师平时很醉心画麒麟,屋里到处挂着他画的各种神态姿式的麒麟。有一天晚上,老画师突然看到一匹闪头金光的麒麟背上驮着个小孩向他走来,画师高兴得迎了上去,醒来才知道是梦。第二年,他老伴果然喜得儿子。这孩子聪明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便把这孩子叫麒麟童。于是,麒麟送子的习俗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了。
这只是民间传说,实际上,它的来历大概像《拾遗记》中讲的那样“孔子未生时,有麟吐书于阙里人家,……”以后,人们又把吐书生孔子而演变为送子,便成为“麒麟送子”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06
麒麟送子
【简介】
麒麟送子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王充在《论衡。定贤》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
【麒麟】
麒为雄,麟为雌,糜身、牛尾、狼头 、有角,四灵之一,仁默名,诗经谓,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是说周文王的子孙知书达理,行善。
【麒麟送子的传说】
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纬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
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有一条阙里街,孔子的故居就在这街上。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仅孔孟皮一个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麒麟举止优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还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通行的《麒麟送子》图,实际上是民间祈麟送子风俗的写照,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亦有学阙里人样,系彩于麟角的。还有据此传说绘成的《麒麟吐书》图,多用于文庙、学宫装饰,意思为祥瑞降监、圣贤诞生。
【民间的相关命名】
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相关文献记载】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十七:麒麟送子】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
解题: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如龙、凤、龟称为「四灵」。象征吉祥和瑞。
据《圣迹图》载:「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故「麒麟送子」,意指圣明之世,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乃经世良材、辅国贤臣也。
民间年画:民间年画也画仙女抱一男孩骑于麒麟背上,谓「天仙送子」。麒麟与玉书、如意组成图案谓「麒麟祥瑞」、「麒麟如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十七:麒麟送子
《麒麟送子》图多出现在民间艺术作品之中如刺绣、陶瓷器、年画、漆器等等而宫廷用品少见。清代出现较多。
【文物】
名称: 麒麟送子
种类: 陶
制作年代: 清
制作地点: 安徽
尺寸: 纵7.4厘米 横10.4厘米
收藏者: 景德镇陶瓷馆
介绍
安徽界首陶器,历史悠久,唐代已有生产,为著名的三彩釉陶,有“唐三彩”的韵味而独具风格,饮誉海内外。“麒麟送子”是昔时民间常见的瑞祥装饰。西汉《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麟为“四灵”之一。东汉《说文》:“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牡麒也。”今已统称麒麟。前秦《拾贵遗记》:“夫子(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即“阙里”,山东曲阜孔子之故里)后有“麟子”、“麒麟儿”之颂词吉语。“麒麟送子”、“天仙(骑麟)送子”由此演化而成。图中“麒麟送子”,造型质朴,刻划自如,民间色彩甚浓。抱子之“天仙”,实为农家大嫂之形象。
安徽界首陶器,历史悠久,唐代已有生产,为著名的三彩釉陶,有“唐三彩”的韵味而独具风格,饮誉海内外。“麒麟送子”是昔时民间常见的瑞祥装饰。西汉《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麟为“四灵”之一。东汉《说文》:“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牡麒也。”今已统称麒麟。前秦《拾贵遗记》:“夫子(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即“阙里”,山东曲阜孔子之故里)后有“麟子”、“麒麟儿”之颂词吉语。“麒麟送子”、“天仙(骑麟)送子”由此演化而成。图中“麒麟送子”,造型质朴,刻划自如,民间色彩甚浓。抱子之“天仙”,实为农家大嫂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