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0
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每年的夏季,我们有时候可以观察到自家的米缸中会存在有一些黑色的虫子,让人看到感觉望而生畏,这是什么生物呢?
这是一种叫米虫的家伙,学名为“米象”,多出现在大米之中,是一种全*昆虫。主要寄生在如小麦,玉米,水稻,面粉等陈粮中。它们喜欢群居生活,多出现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之中。它们的一生有4个阶段:幼卵-幼虫-蛹-成虫。起初幼虫在谷物中蛀食,发展到成虫时会啃食谷物颗粒,危害甚广,尤其在我国的南方则较为严重,而且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不同的区域会发生不同的情况,有的区域一年高产到有 8~9 个世代。
米缸中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米虫呢?大家对于米虫的来源很是好奇,在此一一向大家详细解释。
首先一部分的米虫不是在米堆中进行产卵的,而是直接在米的内部就孵化而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成虫的米虫到了产卵季节,它们就会找寻麦粒,用嘴一直啃食麦粒内部,进入里边后形成卵窝,一旦卵窝处于一个高温舒适的环境,那就很适合幼虫的孵化,渐渐的幼虫就会生长为米虫。
也有的人会询问,谷物在收割时会经历机器地加工与生产,在此过程中就不能去除幼虫吗?答案是不能的,因为幼虫的体量实在很是微小,就连我们的肉眼就很难看清,更别说机器就能很好的根除,所以随着农作物的收获以及储藏,幼虫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很快繁衍后代祸害谷物。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日常储藏谷物的袋子经常会被循环使用,其实袋子内部很有可能就已经产生先前大米中出现的虫卵。虫卵在此驻扎后,如果再次遇到适宜的温度,也是会产生米虫。
也有的加工厂会经常加工米面,在此过程中也会残留下虫卵,即使人们密封完好,也还是会出现米虫的。米虫一旦产生后,繁殖能力极强,它们会不间断地孵化,慢慢地就是大家看到的成群结队的驻扎在米堆中。
还有一些幼虫喜欢藏在各个地方,比如米桶,墙缝,地缝中,它们无孔不入,人们很难把它们完全去除,所以当天气变暖时,米缸中就会出现有它们的身影。
一旦遇到米虫,我们首先都会把它们驱除出去,那驱除后的米还可以再吃吗?其实在有效去除米虫后是可以再吃的,因为本身米虫不是有害生物,严格说来,米虫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果不慎进食米虫后也不要惊慌,只要不是过敏人士,就不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只是有些人对于米虫的出现会有心理阴影,所以大多会选择直接遗弃。为提倡粮食节约,建议是可以再吃的。
一是改善储藏的卫生条件,要严格密封谷物,不要让米虫有机可乘。
二是提供谷物一个低温的环境,可以把谷物包装起来,放入冷藏室,持续不断地提供低温环境,这样幼虫就不会孵化成虫。
三是在谷物中放入花椒,首先花椒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物,可以有效驱虫。也可让谷物袋浸入花椒汁,晾干后再放入谷物。
我们常见家庭中会把长有米虫的谷物放在太阳下暴晒,认为这样就会把米虫有效地晒死,其实这样的方式是不会杀死米虫的。更有效的做法应为把谷物放在阴凉通风处,这样米虫会自己爬出来,再把谷物筛选后,就会被再次使用。
五是大蒜驱除法,剥掉大蒜的皮后放入谷物中是可以有效去除米虫。如果遇到储藏大型谷物时,目前可实施的方式主要是熏蒸的方式,就是先将一定剂量的磷化铝放入粮库密封一段时间后,然后磷化铝遇空气会挥发出一种剧毒的磷化氢气体,直接就会将害虫杀死。
六是因为米桶或米缸处于一个潮湿的环境,所以可以在这些器具的底部铺上一些草木灰,在此基础上铺上干净的纱布,再倒入谷物。
总结米虫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地过程,它们遍布世界各地,繁殖力极强。人类对于它们的出现很是头疼,幸运地是目前人们已有良好的措施来预防和抵制米虫的侵害,我们只要严格把控每一道关口,就会防止米虫的泛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0
米虫又叫米象,它们长长的口器很像大象的鼻子。成年米象的虫体大约只有3~4毫米长,而它们的“鼻子”就大约占了1毫米。米虫的出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当谷物还在地里的时候就被成虫产了卵,另一种是在加工或者存放过程中被虫卵感染。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1
米虫的成虫将卵产在一颗颗谷粒内,再用胶状分泌物把洞封起来,这样的谷粒看起来像是“完好无损”的,也就是说,你吃的每碗饭都可能含有米虫虫卵。一般而言,米虫的出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当谷物还在地里的时候就被成虫产了卵,另一种是在加工或者存放过程中被虫卵感染。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1
米虫又叫米象,它们长长的口器很像大象的鼻子。成年米象的虫体大约只有3~4毫米长,而它们的“鼻子”就大约占了1毫米。米虫主要生活在大米、小麦等储藏谷物中,还包括通心粉等加工过的谷物食品,以此为食,其主要危害对象是存储2~3年的陈粮,常常使我们储藏的粮食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