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其运营特点,市场优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5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2:44
答:
1、*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也是发展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今年的*期间,*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据了解,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利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张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的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后超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型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因此使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不足的观念逐渐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发展消费金融已经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而作为解决资金问题之一的消费金融系统必将迎来发展商机,像迪蒙自主研发的消费金融系统是一款集消费贷款、消费分期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模式的“互联网+”转型。系统通过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动征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实现借款业务的快速审批、智能风控、借款流程自定义等功能,满足消费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业务需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2:45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态的迅速崛起,国内商业银行同时迈开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一方面加速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爆发点,致力于打造符合时代需要的银行服务新模式,更高效地助力经济发展。处于网络金融转型初级阶段的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选取消费金融作为网络金融转型的突破口,积极开展战略布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先发优势。
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时机成熟
*环境成熟。如今,消费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2015年6月的*常务会议指出,发展消费金融,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鼓励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于2015年7月,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络金融转型提供了*助力。因此,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企业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实践,都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均可享受国家*支持和鼓励。
国民在线消费与金融习惯逐步养成。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增长48.7%,相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网络购物线上渗透率已超过10%。2014年,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的10万亿元中,与网络消费密切相关的第三方支付规模已经达到了9.22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作为世界第一大网民群体,中国网民的在线消费意识和在线金融意识已经走过了“萌芽期”,进入了“成长期”,尤其是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阶层,其消费观较60后、70后更加开放,对消费信贷的接受度更高,无论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业务,还是近期成为市场热点的互联网金融分期类创新业务,都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市场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15.36万亿元,若2014~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维持在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27万亿元。其中,201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60亿元,与消费金融整体业务规模相比仅占很小一部分,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然而,随着我国消费链条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大有可为。
商业银行消费金融转型正当时。面对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变化,商业银行需要轻重结合,在重资产、重资本、重网点的传统盈利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走“轻”装上阵的转型之路。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为个人,风险分散,抗周期能力强;同时,消费信贷额度小、单笔业务风险权重低,有助于银行向资本节约的方向转型;其业务办理灵活,易与方便快捷的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可以说,消费金融的诸多先天优势,符合商业银行现阶段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优势
消费信贷业务经验足,风控能力强。传统的消费信贷业务由商业银行研发并运营,现已形成涵盖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旅游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及信用卡消费信贷等贷款品种的业务结构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商业运营,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消费信贷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经验,同时也累积了庞大的能全面准确反映客户消费模式、风险偏好、资产质量和信用等级等金融特征和行为的数据信息。这些积累不仅是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而且还将成为新型网络消费信贷业务模式的创新之源。
电子渠道发达,支付体系完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便借助互联网着手打造各自的电子银行渠道服务及支付账户体系。以广发银行为例,现已建成涵盖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银行三大门类,线上线下协同、桌面移动一体化的网络渠道体系。具体包括:依托PC互联网建设的网上银行、官方网站、电子支付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建设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支付宝公众服务平台、易信银行、移动官方网站、短信银行;依托智能设备建设的自助银行、智能银行等。目前,广发银行95%的柜面金融交易是通过这些互联网渠道完成的。发达的电子渠道及相配套的支付体系将成为商业银行在线拓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有力抓手。
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强,品牌信誉高。除了消费信贷和支付结算两项核心的业务之外,消费金融的内容还应包括以代收、代付、代销和代办为主体的代理业务,与支付交易相关的资金托管业务,以及消费理财类的咨询顾问业务等。部分商业银行长期从事跨境、跨业、跨市场类的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突出,尤其是国内大型金融集团,全牌照优势明显,*公司各业务单元交叉协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此外,将信誉作为生命线的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是其他互联网机构或公司所不能比拟的。
广发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探索实践
广发银行作为国内最早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果断选择以“消费金融”作为网络金融战略转型的核心,持续创新实践,着力打造以消费信贷和支付结算为主体,以代理业务、资金存管等配套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让想消费的客户“能”消费。消费信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合理地选择负债来平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消费行为,合理提升消费需求。调研发现,部分年轻消费人群,有消费意愿但暂时没有消费能力,无法买到真正想要的商品或服务。鉴于此,广发银行于2014年推出了国内首款梦想笃行类消费金融APP——月光宝盒,既可以帮助“月光族”告别非理性消费的陋习,又能帮助消费者为梦想心愿攒钱,从而倡导“健康、节约、敢追梦、能圆梦”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念。2015年,广发银行还将在“月光宝盒”中植入在线消费信用贷款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有迫切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小额消费信用贷款。为达到信用风险管理目标,该项创新产品还将首次尝试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借助第三方数据,从多个维度来刻画消费者信用图谱,全面清晰透彻地还原客户真实信用状况,从而建立更适合在线消费者特征及行为的需求管理模型和风控模型。
让需要消费金融的客户有“场景”。金融产品丰富,但与日常生活场景结合度不高,是商业银行相对互联网企业的主要劣势之一。为补齐这块“短板”,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选择通过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搭建“入驻成本低”“消费优惠多”的销售和消费平台的方式,来创造消费场景,植入消费金融服务,从而推动业务发展。广发银行则通过为中小电子商户打造电商服务平台,提供具有广发特色的消费金融类服务。目前国内的中小电商总量超过3000万家,但仅有10%的电商企业拥有线上运营的能力。而广发银行电商服务平台可为创意园、科技园、大型生活园区、自贸区等集群内的中小电商商户提供包括账户体系搭建、网络支付渠道、资金监管、账户资金变现等内容的综合金融服务输出,成为电商金融服务的集成供应商。未来,广发银行将尝试与企业、电商、各类网站等开展跨界合作,进一步丰富在线消费场景,一方面通过让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通过将消费场景与支付、信贷等消费金融功能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在线下,广发银行将以24小时智能银行为触角,低成本地深入居民社区的街头巷尾、或远离闹市的工业园区等金融服务“空白”地带,将各项智能银行业务功能与客户生活场景紧密结合,通过与线上渠道协同联动,积极为客户打造场景化无缝链接服务。
让愿消费的客户痛快消费。支付结算是促成消费达成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安全便捷的支付手段不但能提高消费的成功率,而且能带动“小、频、快”类消费行为的增长。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广发银行近年来积极按照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2013年,率先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实现移动支付业务战略合作。2014年10月,广发银行顺利实现自有TSM平台与人民银行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了移动金融业务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015年,为切实提升信用卡客户支付体验,打通用户消费O2O闭环的关键路径,广发银行率先推出基于HCE技术、云端支付技术的云支付服务。该项服务无需购买额外的硬件,也无需临柜新开卡,仅需客户凭已持有的“银联”标识的广发信用卡,在具备HCE功能的手机上验证卡片的有效性即可申请并进行线下交易。此外,广发银行还在积极探索创新其他类型的消费金融服务模式。例如,一方面将旅游消费类电商服务、水电煤等日常缴费类服务、电影等娱乐类服务引入广发手机银行APP,通过在客户的金融场景中融入更多元丰富的消费场景或消费门户,来实现传统金融服务向泛金融服务的延伸;另一方面通过与综合类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垂直类门户网站、行业门户网站及搜索引擎开展跨界合作,围绕广大互联网用户的网络生活消费场景,实现低门槛、低成本和大批量的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即将进入全面提速的发展阶段,这为商业银行加快网络金融转型进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时机。商业银行应将消费金融作为网络金融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着力实现消费金融“互联网+”升级,推动网络金融转型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