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21: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31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献王取其读书处名为“正学”,所以也有人称他“正学先生”。方孝孺从小就在一个书香世家中长大,父亲方克勤以“循吏”闻名于当时。也就是家庭教育的严谨,奠定了方孝孺日后良好的品德。
方孝孺虽然自幼聪颖,勤奋向学,但他却不以此自满,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要“明王道、致太平”。长大后,家境清贫,常常有一餐没一餐的。有一回他卧病在床,几日没吃没喝,人皆以为苦,他却说:“古人有三十多天才吃九顿饭的,我这样饿个几天算什么?胸怀大志却家徒四壁的,普天之下难道就只有我一个人吗?”
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推荐方孝孺,孝孺应太祖(即朱元璋)征诏至京城,太祖对他的诗作〈灵芝〉、〈甘露〉很感兴趣,便赐宴款待。宴席间,太祖为了解方孝孺为人正派与否,故意派人弄歪孝孺的座位,看看他会怎么处理。结果,孝孺一来到座位,看到座位有些微的倾斜不正,便立即将座位扶正然后就座。太祖看了甚为欢喜,觉得孝孺举止端庄、学问又渊博,必是可造之才,便厚礼赠之,嘱日后有所重托。
后来,太祖的儿子蜀王聘请孝孺作为他儿子的老师,据说孝孺每次见到蜀王时,除了讨论道德之事外,从不闲聊私事,令蜀王很是敬重。可惜好景不常,建文三年,燕王朱棣谋反,整个国家进入混乱状态。时朝廷的征讨檄文,都出自于孝孺之手,且孝孺为朝廷多方提供策略,以为抵抗燕军,只可惜燕军势力日渐强大,终于攻到南京城下。有人建议建文帝到别处躲避,可是方孝孺力主固守南京城,说即便失城也要死于社稷。没多久,燕军就攻入南京城,而孝孺被捕入狱。
朱棣(明成祖)的军师姚广孝曾请求勿杀方孝孺,他说:“如果杀了方孝孺,那么全天下读书种子就将断绝了。”朱棣因此也想放过方孝孺一命,于是请孝孺帮他起草即位诏书,想不到方孝孺却披麻带孝而至,还痛骂不绝,拒绝起草诏书。朱棣说:“起草诏书,非先生不可”,一定要孝孺在纸上写字。孝孺便执笔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一看大怒,说:“你就不顾九族亲人的安危吗?”孝孺答曰:“便十族奈我何!”于是朱棣便派人将孝孺的九族亲人加上他的学生共十族全数抓起来,并将孝孺处以车裂酷刑。此次遇难者,据史*载达八百七十多人。
话说当孝孺的弟弟孝友临刑时,孝孺泪流满面,无言以对。孝友却从容吟诗曰:“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如今读来,依旧令人唏嘘不已,而孝孺忠贞不二与成仁取义的典范,永远留给后人无限的景仰与怀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31
方孝孺不知变通,没有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悟出,不仅救不了自己,还将家人和老师学生一同连累,在当时的*背景下,他需要学会变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32
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32
我觉得这个人的才能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性格确实存在了一些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0:33
太狠了些,不该杀,皇上该有大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