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2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3:14
1.朱虹, 2012, 必须重塑社会信任, 《新华文摘》 19期 (摘录4000字) 2.朱虹, 2012, 信任危机与中国体验,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 第五期 3.朱虹, 2012, 通过信任建设社会, 《社会科学报》 7月26日理论版 9000字(整版) 4.朱虹,郁检检, 2011, 社会偏见下的中国直销困境, 管理研究 第一期 (武汉大学内刊) 5.朱虹,张科,黄韫慧, 2011, 性别、积极情景线索与刻板印象——基于内隐联想实验的直销信任感检验, 《南开管理评论》CSSCI 第6期 6.朱虹, 2011, 消费空间的转向————基于社会理论的营销战略分析框架, 《江苏社会科学》CSSCI 第4期 7.朱虹,马丽, 2011, 人际信任的发生机制研究--相识关系的引入, 《江海学刊》CSSCI 第4期 8.朱虹, 2011, 消费信任发生机制探索, 《南京社会科学》CSSCI 第9期 9.朱虹, 2011,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手机社会功能的演变——基于中低收入群体的调查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第3期 10.朱虹, 2011, 转型时期社会信任的状况与特征--一项实证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CSSCI 第10期 11.朱虹, 2011, 亲而信到利相关--人际信任的转向, 《学海》CSSCI 第4期 12.朱虹, 2011, 手机成为中低收入群体重要的谋生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8月18日,第19版 13.朱虹, 2011, 影响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市场研究》 2011年第3期 14.朱虹, 2010, 社会信任与和谐社会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 2010年第五期 15.朱虹, 2009年, “信任:心理、社会与文化的三重视角”, 《社会科学》CSSCI 2009年第11期 16.朱虹, 2009年, “土气”与“洋气”: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2009年12月17日,第8版; 17.朱虹, 2009年, “博士论文是青年学者的*礼”,北京2009年7月23日,第9版;,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年7月23日,第9版 18.朱虹, 2008年, “身体策略与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社会》CSSCI 2008年第6期 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4000字 19.朱虹, 2008年, “‘奥运热’与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 《当代青年研究》CSSCI 2008年第1期 20.朱虹, 2008年, “‘奥运’、电视与国民社会化”, 《电视研究》CSSCI 2008年第9期 21.朱虹, 2008年, “打工妹的话语策略与城市适应”,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8年第4期 被《中国社会学》第八辑中英文全文收录,并获得2008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2.朱虹, 2008年, “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版 23.朱虹, 2008,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能力”, 《社科基金成果专刊》 2008第12期 24.朱虹, 2006年, “民生新闻兴起的社会效应分析——以南京媒体为例”, 《学海》CSSCI 2006年第6期 25.朱虹, 2006年, “国家、民族与市场的共谋——韩国“干细胞”神话的演绎与破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 2006年第9期 26.朱虹, 2006年, “南京公园里的纪念圣地与私人娱乐—明古宫遗址上的探戈”, 《中国的消费*》 2006年版 翻译 27.朱虹, 2006年, “练双慧眼看社会”, 《高校招生》 2006年第7/8合刊,P51-52; 28.朱虹, 2004年, “大学校园:二元结构的延伸与城乡文化的冲突——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反思”, 《探索与争鸣》CSSCI 2004年第4期 29.朱虹, 2004年, “打工妹的城市社会化”,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4年第6期 全文被*复印资料转载 30.朱虹, 2003, “SARS危机:卫生防御体系的断裂与重构”, 《 南京大学学报》CSSCI 2003年第5期 31.朱虹, 2003, “日常生活与互动”, 《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童星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朱虹, 2001年, “乡村宗族文化兴起的社会学分析”, 《学海》CSSCI 2001年第5期 该文主要观点被《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摘录 33.李幸、朱虹, 2001年, “她世纪”, 《新周刊》 2001年3月,第101期。 34.朱虹, 2001, “ 结构性动因和地方*法团化”, 《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1年八月号 全文被《世纪中国》杂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