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2 10:15
为什么人这么难被说服
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极权主义”的自我。
就像一些非民主的极权主义国家一样,它们陈旧固守,抵制改变。极权主义的国家会扭曲事实,篡改历史以使其符合自己的*方针。这跟人的心理运作机制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认识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世界,而是经过我们大脑加工后的世界。而这个加工是建立在我们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的。
这种遵循原有的认知方式认知模式决定了我们在面对任何事物时存在“保守主义”,减少改变,保持认知的一致性。因此当我们听到看到与我们认知相反的观点时,我们就必然会反抗,因为如果立刻接受新的观点,我们就要对原有的观点进行否定改革,与之相关的观点或者行为都要做出改变。遇到新的观点就接受并改变,这显然不符合生物生存的规律,因此我们才表现出“极权主义”,尽力的来维护已有的认知态度。
因此我们在对信息加工时,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和解释,使其与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态度相符合。再严重点,我们甚至会“篡改”我们已有的记忆,以便使得过去的行为和思想与现在和期望的行为相一致。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先让大学生阅读了一个名叫贝蒂的女子自传,然后一周后告诉一些被试,贝蒂是一个异性恋者,而对另一些被试说,贝蒂是一个*者,再让所有的被试回忆他们所能记起的传记内容。
然后统计了最后的回忆内容,那些相信贝蒂是个*的被试回忆起更多与人们对*者刻板印象一致的传记信息。而那些相信贝蒂是异性恋的被试则几乎没有回忆出贝蒂是*的证据。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经常依据我们的信念和价值对记忆进行主观的解释和重构。
这就是极权主义的自我,我们会本能的抵御与我们认知不符的意见,所以孩子对于父母的说服教育会本能的抵抗。
如何打破孩子的认知防御
1、使孩子感到自己可以从公正的角度诠释自己
通过“使孩子对自己做出解释”,就可以推动孩子对已有的认知信息做出更加客观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向别人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假如孩子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显然这是无法说服别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们就需要多角度的、正反两方面的来阐述自己,这就使得孩子采用来更加开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也就打破来孩子的认知防御。
当然,“可解释性”作为一种调节认知偏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更适合于人们在形成新的认知或态度模糊时。假如人们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认知,这时可解性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2、诱导孩子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可以有效地抵消对不同意见的偏见。
人人都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也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假如我们引导孩子从他所持立场的对立面来思考问题,那么他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他也必然会解除自己的认知防御。
“可解释性”对于已经形成固定认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人们的固有认知使得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寻找答案,但是“换位思考”却可以起作用,因为它让孩子抛弃自己的立场,因此也就更容易开放性的看待问题。
3、用引发赞同答案的方式提问
利用具有“导向性”的提问,可以引导孩子产生赞成性的答案,可以在不还行自我认知过程的情况下得出与原有态度不一致的观点,这就会迫使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进而打破了自己的认知防御。
但是,利用导向性问题对那些已经形成固有观点,并且高度自信的孩子来说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充分的支持系统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即使利用导向性问题也很难获得我们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