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22:18
在整个社火的表演程序中,化妆是神圣而关键的一步,而脸谱更是社火灵在的标志和内容的陈述。因此社火脸谱亦是这一古老行为在千百年传承中秘而不宣的玄妙所在,老的社火队都有各自历代相传的图谱,可惜大多数毁于文化大*中了,留存自今的已属罕见之物。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面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脸谱。陕西系周朝的发源地,有些社火脸谱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看,社火脸谱也不乏带有商代遗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脸谱日臻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一定的格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民间艺*胆构思,想象奇特,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等穿插变化,产生了奇丽的艺术效果,绘制出一面面五彩缤纷、古朴典雅的社火脸谱,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更原始、更清新、更自由之感。
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官)。此外,还有画眼、眉、口的口诀,画眼诀里又分顺眼、吊眼、环眼、三角眼、雌雄眼。画眉诀里有卧蚕眉、梳子眉、吊勾眉、瓦眉、疙瘩眉、兽角眉。细致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纹饰、眼神、色块等程式化的要求。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以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脸谱的谱式虽然有一些不能改动的规程,但也有许多随意性。人们有时可以按照个人的经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去发挥与创造。这也是脸谱艺术丰富复杂、变幻莫测的原因。中国人自古就在一张脸的整体结构中,赋予了“天庭”、“地阁”、“四方”、“五位”等天地大象和这一无边无际的观念空间。也便很自然地由此获得了其辽阔的表现空间。因此人们会将天地万物巧妙地安插于一张脸上,将一出戏和多篇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所以说社火脸谱艺术并非是对一张脸的装扮,而是万物的抽象陈述,也是民间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体现。
脸谱的谱式很多,如:对脸,破脸,碎脸,悬脸,转脸,定脸等最常见的是对称形和旋转形两种。对称形即是左右形与色都成对称分布,以五官为准,饰以各色纹样,颇似先秦青铜;旋转形则放弃五官中线,向左或向右成一条斜线,并饰以盘旋游走的纹饰,有很强的运动感。
画脸谱的颜色早期只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暗合五行明表忠奸。这也是表现社火脸谱人物角色性格的基本色彩和语言。黑代表忠诚、铁面无私、白代表奸诈、红代表侠义,绿代表草莽,金、银代表鬼怪,粉代表苍老,黄则代表残暴。有口诀曰:“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黄为猛烈草莽绿,蓝为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包括地社火,背社火,抬社火,车社火,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山社火,狮子舞,唱社火,丑社火等等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颇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陈仓区的社火脸谱,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讲究严格,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赤沙镇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真,故叫血社火。又叫快活。取名“快活”有两种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后人心快活。 “快活”表现的就是《水浒》中武松为兄报仇,杀死谋害武大郎的奸夫淫妇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具有惩恶扬善、威慑恶徒的作用,表达了三寺村群众惩恶扬善的人生观。 就是在“地上”表演的故事。这种“故事”适宜晚上表演,家庭院落、机关单位院子、街道、打麦场都可作为表演场地。地故事在内容上有的同马故事相同,源于古典传说,也有自编自演的创作节目。
地故事的演出,是由一丑角开路,演员根据情节,依次按不同的队列出场表演,队伍变化灵活,有分有合。演出过程要灯火通明、焰火助兴。有时还将杂耍、武术融入其中。在有些地方,还挑选一“巧嘴人”扮成“春官”说几句顺口溜,如庙会上摇麻糖会的人说得那样,触景生情,即席发挥,见谁夸谁,要求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趣味无穷。例如,见男说男象“潘安”,见女说女赛“貂蝉”。在饭店酒店门前耍社火,就说:“你家酒菜十里香,好象天上玉琼浆,过路君子喝一口,永生永世也难忘。”这些人虽斗大的字识不了几箩筐,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记忆惊人,思路敏捷,妙语连珠,绘声绘色,令人叹服,把众人逗得捧腹大笑,开心至极。因为这方面对“丑角”的要求高,表演难度大,这种演出场面现很少见到。在此类“故事”中,常见的还有“害婆娘”(丑婆)和“蛮老汉”(丑汉),也是最逗趣,最有意思的。这一对角色均由社火队里性情活泼、幽默,有较强表演能力的男性表演。 地滩社火,主要流传陇东的泾川、灵台一带乡村。其社火场面浩荡,气势宏伟,热闹非凡。每年进入腊月,庄头就响起了锣鼓声,把整个村人的心击荡得热乎乎的,告诉村里要耍社火了。
社火的派系不一,一个地方一个样;地滩社火有文有武有丑,文少武多,耍唱兼容,巧妙穿插,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地滩社火中的演员,最少不下24个身子,主要有红脸、花脸、净脸、文旦、武旦、丑脸、白脸等。各种脸谱、衣服都有专门人负责化妆。所用的道具,有长刀、短刀、*棍、鞭、锏、锤、弓箭等。通过一转又一转打斗追杀。仿佛把观众引入古老而久远的战争中,或一场历史纠葛中,或人生悲剧中,或缠缠绵绵的爱河中。
地滩社火的技巧、功夫要求很严,一切从人物出场,打斗翻转,一招一式都按照某一转戏情去进行。每一个动作讲究功底,一要看四门是否踏到,二要看套路,是否掌握了道具:黑虎鞭、春秋刀、莲花刀、四平刀、连枷棍……这些动作的基本功。一般演员要看他是否还掌握了推刀、斩刀、提刀、劈刀、挽面花等动作的各种基本要领
组织地滩社火,还有许多辅助环节,如锣鼓队、彩旗队、蜡烛、灯笼、道具、衣饰、脸谱、放火把,都有专人分管。灯笼的形状都是按宫厅里的宫灯,用铁丝编制成一种有棱有角的灯形。地滩社火,经过一个腊月的精心教练和预演之后,按照当地风俗,正月初一晚正式进入表演,直至正月十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