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图册反映了什么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4:10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鱼鳞图
”、“鱼鳞图籍”、“鱼鳞簿”。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编辑摘要目录[隐藏 ]1 历史发展1.1 明朝1.2 清朝2 史料3 制作流程4 价值5 国外研究鱼鳞图册 - 历史发展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清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主人的姓名、亩数、四至、以及土质的肥脊。还把每块土地的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谏,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紧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这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明朝明代鱼鳞图册,就其所登记的项目而言,已是相当完备的土地登记册。它的编制,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据洪武十四年统计,全国土地面积是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多顷。到二十四年,增至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多顷;赋税收入仅米麦一项,也由洪武十四年的两千六百一十万余石,增至二十四年的三千二百二十七万余石。鱼鳞图册的编制,对于巩固高度*主义*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明初户口主要包括提供兵役的军户和提供赋役的民户,另外有很多名目的贱民户口,如匠户(手工业)、灶户(煮盐业)、乐户(娱乐业)等等,各种户籍世袭固定,严禁私自逃亡换籍,法律有时候还将贬斥户籍作为惩罚的手段。各种户籍居民都有固定的住所,没有“路引”也就是基层*开具的介绍信,不得离开住所百里之外。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户而言,“十户为保,百一十户为里”,设立保长、里长作为基层组织形态,负责贯彻*的法令、征敛税赋。保甲行政系统之外,朱元璋还特别重视道德控制,每个村子都设有“申明亭”、“旌善亭”,作为村民解决日常纠纷、表彰善行的地方。道德化的基层控制也是刑法中“轻轻”的原因之一。民户的情况口都要登记在册,因为用*纸坐封面,被称为“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一起作为*征税派役的基本依据。
但明代中叶后,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而流为具文。清朝建立后,已名存实亡,但休宁一地编修较好。 清朝清初,王公贵族的圈地、“三蕃”霸据及鼓励地方乡坤垦荒的*,客观上造成了土地兼并。于是,清朝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和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再度重新编造、补造鱼鳞图册。现存“休宁鱼鳞图册”就是这一时期编修的,在以后的土地赋税管理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被后人精心修补,妥善保存,一直使用到*末期。
“休宁鱼鳞图册”,在县城4隅以天干编号,都图则采用“千字文”编号,开本大小不等,内容、格式亦有细微之异。图册载明了所有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沃瘠、户主姓名以及以后使用过程中300多年来的业主变化、挂税转移记录。它在承认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要求业主按亩纳税,凡图册上的土地买卖,要向地方*办理田赋过割手续,因而记录的内容相当详细。
“休宁鱼鳞图册”真实反映了徽州私有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转让、租佃、买卖、课税等关系,是研究徽州当时农村经济状况、农业荒恳*、水利灌溉、土地测绘和田地转移频率节奏的依据,也是研究徽州商业和徽州农业之间关系的有力佐证。同时,它作为人类历史记忆的共同遗产,也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史学家的青睐。
鱼鳞图册 - 史料鱼鳞图册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 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清光绪末年,仍有具册之举。宋楼钥《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 熙宁
……自有保甲法,鱼鳞簿是也。”《明史•食货志一》:“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清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鱼鳞册字号,一号以一亩准之,不得赘以奇零。如数亩而同一区者,不妨数号;一亩而分数区者,不妨一号。”《清史稿•食货志一》:“寻又丈放凤凰、岫巖、安东苇塘约十馀万亩,按地编号,具鱼鳞图册,事在光绪末年。”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 张士诚从起兵到败死,前后十四年,城破前他把征收赋税的鱼鳞图籍全部烧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4:10
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谏,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详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这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4:11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鱼鳞图 ”、“鱼鳞图籍”、“鱼鳞簿”。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14:11
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谏,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详细的鱼鳞图册。
可以理解为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巩固王朝经济而制定的法律措施,一方面加深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个人的依附关系,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的农业经济,便于在灾害和战争环境下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