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11
一、坑道工程概述
矿山生产勘探工程主要为露天生产勘探工程、地下开采生产勘探工程、钻探工程。其中地下开采勘探工程主要为坑道工程,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详查阶段以后,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组分极不均匀的矿床,目的是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有时在矿产普查阶段也布置坑道,进行边探边采。
坑道工程主要通过水平、垂直,以及倾斜坑道工程三个方面讲述(图6-1)。
图6-1 坑道工程种类示意图
1—平硐;2—竖井;3—斜井;4—石门;5—沿脉;6—穿脉;7—暗井;8—天井;9—上山;10—下山;11—矿体
1.水平坑道工程
平硐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水平坑道。
石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方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穿脉 无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
沿脉 无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石巷 无地面出口,平行矿体走向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
2.垂直坑道工程
竖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
暗井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
天井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坑道。
3.倾斜坑道工程
斜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
上山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倾斜坑道。
下山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倾斜坑道。
二、坑道地质编录的准备工作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等)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的、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老硐或生产坑道可以只编录一壁。
1.技术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2.人员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3.安全生产准备
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三、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地质编录方法
坑道地质编录一般在坑道掘进后,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在现场分段进行编录。
(二)坑道地质编录要求
1.施工管理
1)坑道的掘进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掘进必须在测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沿脉坑道应沿矿脉总体方向掘进。
2)坑道掘进后应检查坑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和壁是否平整,未达到设计要求应补做工作;只有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地质编录。
3)编录前的坑壁应用水清洗干净。
2.技术要求
比例尺 常用1∶50~1∶200。
坑道素描图 一般坑道素描图要求用压平法展开,当坑道形态规则时,采用规则形态绘制两壁一顶(图6-2)。坑道形态不规则时,按实际形态素描(顶、壁分开绘制)。若矿体形态简单、组分均匀、两壁变化不大时,也可只绘制一壁一顶,沿脉坑道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间距绘制掌子面素描图。
3.素描图精度要求
按选用的比例尺,凡在图上厚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均应划分并在图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相)。
图6-2 压平法绘制坑道图
4.素描图制作要求
1)坑道方向变化上在15°之内时,素描图绘制不作特殊要求,连续绘制,在导线起点处标明方位即可(图6-3)。
图6-3 坑道转弯小于15°连续绘图
2)坑道方向变化在15°以上时,要求分段编录。编录时在顶板上留出岔口,弯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导线始终为连续的)。岔口开口在内弯角度较小一侧,岔口的夹角即方向改变的角度值(图6-4)。当坑道方向变化较多时,在坑道素描图的下方应画一个坑道平面位置图。
如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坡度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图6-5)。
图6-4 坑道方向变化大于15°时不连续绘图
图6-5 坑道坡度变化较大时坑壁不连续绘图
(三)基点、基线布设
1.基点布设及定位要求
1)坑道基点要求沿坑道顶板中心线布设,基点又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为坑道的起点。
2)坑口基点用GPS定位,坑道内各基点由地质人员用半仪器法测定。待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及坑道内主要矿层底板及拐弯大于15°的基点,应经仪器精确测定,提供X、Y、Z坐标数据。
3)基点编号从坑口开始,向坑道内按顺序依次编号,坑口基点编号为坑道编号+0点(例CM001-0),坑道内各点依次编1号、2号……
2.基线布置
基线由皮尺系在两个相邻基点(中线桩)上构成。布置基线时要求:
1)有测量仪器测定基点时,基线(皮尺)长度与两基点测定的距离应相符。
2)编录人员自行测定基点时,皮尺(基线)不可拉得太紧,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累计误差(皮尺应经常用钢尺校正)。基线应测量距离(m)、方向(度)、坡度(正或负)。
基线记录应分段进行,通常从坑口基点到坑道内第一个基点之间,作为第一段基线,首先编录,记录成0~1;往后依次为1~2,2~3,依次类推(图6-6)。
图6-6 坑道基点、基线设置示意图
(四)综合观察和分层
1.综合观察
对坑道两壁基岩应进行系统地敲打和观察,观察岩石中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观察岩石的蚀变情况、蚀变矿物、蚀变程度、蚀变带范围以及矿化种类、强弱、与蚀变的关系、矿体厚度、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目测含量)等;观察断裂、裂隙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宽度、断层性质、切割矿体程度等,目的是为详细划分不同的岩性层、掌握蚀变或矿(化)体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情况等。
2.分层
(1)无矿岩层的分层
按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等变化特征进行分层。标注分层的代号,编录中无论是文字记录还是作图,都要对厚度在图上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不同岩性层进行划分。
(2)矿层的分层
对矿(化)层中不同的矿体、矿化类型、含矿岩石、矿石工业品级进行划分。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坑道两壁及顶板上基岩出露的各种岩性、矿体分界线(尤其要对含矿层中划分的不同矿体、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出露范围、断层、裂隙等界线),用油漆或防水符号笔标注,使其醒目,便于作图投影。
如某矿区Ⅰ号铜矿体内分别有1品级和2品级矿石段,用笔画出界线并选择矿体的适当位置,标注ⅠCu1及ⅠCu2(图6-7)。
图6-7 实地标注矿体代号
(五)投影与作图
1.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1)素描轮廓图
穿脉坑道轮廓按设计规格和选择的比例尺绘制在坐标纸上(要求坑道施工与设计相差不大),如图6-8所示。
图6-8 坑道素描轮廓图
注:施工基本符合设计;顶宽1.2m,壁高1.8m。
(2)坑道顶板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基线作水平标尺,钢卷尺作垂直标尺组成平面直角坐标。以图6-9为例,F1与顶板左边线、右边线、基线交点分别为A、B、C。
图6-9 坑道顶板地质界线投影图
A点坐标:投影人员用钢卷尺自A点垂直1~2基线,与基线交于a点,A到a的距离为Aa,a至基点1的距离(皮尺读数)为1a,作图员按比例尺在基线上读取a位置往左边线读取Aa长度即可确定A点在图上的位置;同样原理,读取1b距离及Bb长度即可确定B点在图上的位置;
C点坐标:因C点在1~2基线上,它的水平坐标即是基点1至C点距离1c,而垂直坐标则为0m。
(3)坑道壁上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F1断层界线投影和作图为例(图6-10)。F1与左顶界、右顶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点分别为A、B、C、D,各点垂直投影到基线1~2上的读数分别为a、b、c、d,作图员在轮廓图的基线上按比例尺读取a点位置并垂直基线投影到左顶界上即得A点,以同样方法将b点位置投影到右顶界上即得B点;基线上c点先垂直投影到左顶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点,同样方法将基线上d点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点,然后联结CABD即成F1界线。
坑道内在壁上及顶上采取的样品、标本及位置、测量的产状位置等用同样垂直投影方法展绘至素描图相应位置上。
图6-10 坑道壁上地质界线投影图
(4)地质体上各投影点的选择
在选择投影点时,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质体的大致形态,在连图时,还应参照实际地质体界线形态勾绘。
呈直线形态的界线,应在直线的上端和下端各选一个点投影,然后连接两点即可。
呈弧形线的界线,投影点选择至少三点:上下各一点,中间弧顶一点即可。
波浪线界线,投影点可全部选择在波峰顶上或选择在波谷底处,再用钢卷尺测出波峰至波谷距离,并参照实际形态勾绘。
断层破碎带或地质透镜体,投影点的选择,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带宽度、断层面形态和透镜体的尖灭端或膨大部分为原则。
(5)坑道素描图的内容(编录用图)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图6-11)。
2.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1)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
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与穿脉坑道同。
(2)掌子面素描图
图6-11 坑道素描图上应表示的内容示意图
沿脉坑道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间距作掌子面(坑道横截面)素描图。掌子面素描图和坑道素描图的壁、顶规格应完全吻合,比例尺也应相同。
掌子面素描图的投影和作图方法基本上与顶、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一致,只是基点布设在顶板中线上,以中线距离为准,基线布设是一端系在基点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铅垂),如图6-12所示。
图6-12 掌子面投影图
图6-13 不规则坑道投影图
O为顶板中线上一点(基点)、B、C为矿体顶板界线与两壁的交点。
B点坐标:水平坐标是BD长、垂直坐标是OD长。
C点坐标:水平坐标是CF长、垂直坐标是OF长。
(3)掌子面理想轮廓图
坑道标准形态应是顶板基本为一水平面,两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横切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顶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所以在投影作图时,应将坑道视为一理想规则形态,绘制轮廓图。做法是将需投影的各类界线或地质现象按产状自然延长或缩短,使其落在理想的规则图形中,再投影和作图(图6-13),实线表示实际施工坑道的形态,虚线构成的规则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作图图形。N为实际顶板基点、N′为理想基点(作图基点),投影矿体顶界AB时,不能投影A点和B点,应该投影A′点和B′点。
(4)掌子面素描图的放置
掌子面素描图是坑道素描图的附属部分,它与坑道素描图的关系应明显表现出来。一般的摆放形式如图6-14,图中坑道图顶板的0、1点是基点,A点是表示掌子面投影的基点位置,掌子面图顶界中心的A点应与坑道顶板上的A点重合,其顶和壁的轮廓要与坑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图6-14 坑道与掌子面位置图
四、坑道文字记录
1.基点、基线记录
首先将基点的编号及已测定的坐标、基线编号、长度、方位角及坡度记录于表“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2.文字记录及要求
1)以分层为单元,按编录基线顺序,从坑口向内,一段基线接一段基线地依次在“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中记录分层界线位置、断层线位置、标本及样品采集位置、产状测量位置在基线上的读数。
2)岩性描述与矿层(体)描述应分层进行,如一条基线包涵了两种岩性层时,应分段进行描述;如果几条基线只控制了一种岩性层时,则将几条基线距离合并作一次性描述。
3)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的“地质描述”一栏,主要记录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岩性、穿插关系、厚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特征蚀变及矿化等。
4)记录的基线坡度、分层位置(距离)、断层位置、矿体顶底界线位置、测量产状、采集标本等位置和数据都要求与素描图完全一致。
例如:某坑道素描图与文字记录为:
基线0~1,长15.6m,方向20°、坡度1°
0~6.7m:紫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继续作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5°∠30°(3m处),标本B1(4.2m处)。
6.7~15.6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1°∠59°(6.7m处矿层顶板)、标本B2(12m处矿石)。
基线1~2,长18.3m,方向22°、坡度-1°。
0~5.2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或者注明“特征同上”字样)。产状19°∠60°(9.5m处矿层顶界)。
5)2~18.3m: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继续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
基线2~3,……
3.坑道采样记录
坑道顶、壁采集的标本、样品应填写“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
4.坑道施工概况记录
坑道施工并编录后,应填写“坑道、钻孔概况表”。
五、编录资料整理
1.文字记录整理
1)检查记录表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描述的地质内容是否全面、准确,专业用语使用恰当否、有无错漏字等。
2)核对文字记录与素描图上内容是否吻合,若出现文、图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及时到现场核实后处理。
3)记录表中的数字要求全部上墨。
2.素描图整理与成图
1)仔细检查素描图,查看是否有地质界线的错连或漏连现象等。
2)素描图上的各种数据(方向、产状、标本号、样品等)、分层界线、断层线等以及其他内容,经核对后上墨。
3)对编录的坑道素描图进行整饰,全图上墨。坑道素描图样式如图6-15所示。
上述工作完成后,编写坑道编录小结。
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音像记录表。
2)坑道、钻孔施工概况表。
3)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4)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5)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送样单。
6)标本登记表。
7)岩矿石标本。
8)鉴定及测试成果。
9)坑道素描图。
10)坑道编录小结。
七、老硐地质编录
老硐指已废弃又无地质记录及开采记录的旧坑道。老硐地质编录应根据地质勘查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
1.老硐勘察
编录前,应对选择编录的老硐进行勘察,查看是否有暗井、坍塌、冒顶、有毒气体;是否有野兽、毒蛇等,若有问题应及时撤离,确保编录人员安全。做法是:硐口专人留守,两人以上人员进入老硐,并相互保持一定间隔,遇到岔硐口时,设置出口方向路标,严禁单人进入老硐。
2.老硐地质编录
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老硐地质编录。
图6-15 坑道素描图样式
编录方法 可综合运用实测剖面及探槽、浅井、坑道的编录方法,绘制老硐平面图、剖面图。编录中,仍可布设基点、基线,基点、基线设在硐顶、硐壁均可。
编录要求 对有地质意义或有代表性的老硐,要进行专门测量,除掌子面外,要按一定间距和在老硐膨大(闹堂)、狭缩和转折部位详细观察、记录和采样。
采样方法 老硐采样一般用拣块法或刻线法。采样时,需注意查看原来矿体富集部位;布样时,要仔细分析主矿体延伸方向,以免将硐壁上残留的零星矿层或次要矿层作为采样或描述对象。
3.老硐调查、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2)坑道素描图(或平面图、剖面图);
3)音像记录表;
4)标本登记表及送样单;
5)鉴定及测试成果。
八、附图表
坑道素描图如图6-15所示。